第三十七章 这几年的变化

作品:《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直到十一月中旬,一直留在内地的钟石才收到关于新加坡交易所日经期指的数据。

    没有网络的时代就是非常不方便,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本不会知道,而电视只有可怜的几个频道,能看的节目也不能自己挑选。钟石倒是很想装上卫星接收器,不过这可是在八十年代末,而且在响后,全国的舆论和氛围全线收紧,随便安插一个罪名足以让钟石遭受覆顶之灾。

    钟石不会冒这个险,那么他的选择就很少了,要不就是移居到大城市里,要不就是从香港那里要资料。

    可问题又来了,这年头户籍可是个难题。为了控制人口的自由流动,华夏国自古就有类似户籍的制度,这放在古代是为了控制流民,进而制止有些人借机揭竿起义,而到了现在,则纯粹是为了将人口划为三六九等。

    拿计划经济时代来说,一个城市户籍的人每天得到的工分和供票(肉、米、油等生活必需品)比一个农村户籍的人要多得多,即使他们每天干的工作和种类都是一样的。

    户籍制度直到后世的钟石转世前也没有消除,钟石也改变不了这个,有多少钱也不行。

    不过他后世拿美国护照,一个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就这么华丽的一转身,超国民待遇就体现在那个薄薄的美国护照上面了。

    大到购房、孩子上学,小到医疗、遇窃,都有热心百倍的制度帮忙。

    啧啧,这不能不说是种畸形的病态。

    钟石这次从香港回来,想要移居的念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强烈,毕竟香港这个地方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由港,而且在金融方面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中心之一,这对钟石未来的事业能减少不少麻烦。

    在后世掀起的富人移居,实质上是对原罪的一种逃避和掩盖。原始资本的积累往往是血腥和黑暗的,不是每个富人都能像钟石那样因为一段善缘而得到一件价值不菲的古玩,恰好又卖了个好价钱一样的狗血,更多的富人是通过权力和金钱之间的交易,积累起自己不菲的身家。

    他们之所以要改变身份,其实是要将不法手段积累起来的财富转移到国外,同时有个官方身份保护自己,这么做算是彻底抛弃了祖国,变成一个数典忘祖的人。

    钟石准备将事业的重心放在香港,除了金融中心这个优势外,也是因为国内的证券市场发展还没有放开,基本上没有多少投资的机会。不过在经过九十年代后,国内的证券市场发展将如火如荼,甚至十几年就会威胁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到时候他就会将事业的重心重新放回国内。

    其实钟小慧私下里非常佩服钟石的学识,让她想不明白的是,这个聪明的弟弟怎么不去读书,现在即便是年纪有些大(十三岁),但是以他的聪明才智,直接上高中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姐姐的疑问,钟石只是一笑而过,他对未来早有了打算,事实上关于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履历都早准备好了,就等着时间一到,就去考SAT,当然这些不会对家人说起。

    为了更好地照料钟小慧的起居,刘兰提出到县城里租一间房子,她现在也不知道家里具体还有多少钱,只知道从香港那边源源不断地寄钱过来。

    结果她和钟建军商量了半天,一个不小心被钟石听到,钟石直接一句:“那么麻烦干什么,直接买一套房子不是更方便!”

    那个年代,想要买一套房子,大概要上万元,不过这些钱对于目前的钟石来说,无疑是毛毛雨。钟氏夫妇知道钟石先前赚了不少钱,但数惯了穷日子的人家要一时半会过上大手大脚的生活,总归还是很不习宫尽管距离卖掉那个古玩有好几年了,但除了伙食改善了不少,家中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两口子当时就没说话,心里在考虑着这事到底靠不靠谱,结果没几天,钟石就拿了几套钥匙,说已经搞定了,在县城里买了三套房子,每家人一套。

    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让钟建军很是恼火,毕竟他是一家之主,不过在佯装发了一通火后,他也就不再提这件事。对于儿子的能耐,他是越来越看不透了,在他看来,这个儿子实在是比他能干太多。

    钟家搬离的消息震惊了整个钟庄,乡下人还在想着怎么出去打工赚钱,没想到平日里不显山露水的这几家人早办好了城市户口,甚至连房子都买好了。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村里人教育小孩都是拿钟意当做榜样,说以前住在这里的钟建国生了个好儿子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进了城市的钟家开始还有些不习宫不过在八九年小县城和乡下区别不是很大,除了生活设施方便了点。钟石的爷爷是最早适应的,老爷子毕竟年轻的时候见过大世面,没多久就天天提着个鸟笼,到花鸟市场和一群年纪差不多的老人喝茶遛鸟,过得有滋有味。

    钟建国一家也很快安顿下来,为了不太惊世骇俗,钟意每月都寄几千元回家,钟建国闲不下去,就找了份帮人看自行车的工作,而钟意的母亲则每天做做饭,甚至闲的时候去做个皮肤护理什么的。

    最不安分的反倒是钟建军,他刚一进城,觉得哪里都稀奇,整天跑来跑去,等把整个县城都逛了个遍后,这才在一家五金厂里帮忙,而刘兰则全力照顾钟小慧的起居。

    这么一来,钟石每天忙什么就没什么人关心了,而且他每天忙的东西也没几个人能看得懂。

    当钟石打开厚厚的包裹,一张张K线图顿时出现在眼前,这是委托安德鲁将新加坡交易所的日经期权每天的交易图打印出来,再通过航空邮寄过来的。即便是这样,也足足迟到了半个多月。

    “还真是精彩啊!”钟石盯着起伏不断的波浪犀由衷地感叹道。(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希望更多的书友能够支持本书,多多推荐,多多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