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王德海,你不能拖后...

作品:《权势

    “我说秦大记宅既然你来了,不如就把九塔乡的工程招标写一下吧。”这时,只见王安东慢悠悠地说道。

    “这个还消你说。”秦大美女粉嘴一嘟,以她对新闻的性,自然知道这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新闻题材。虽然如今尚未意识到这个比选招投标对于工程建设领域有着什么样的重大前景,但作为记宅这点新闻性还是有的。

    “对了,周大主任,你过来干什么?”这时,见到监察一室副主任周拥军,秦大记者不由眼前一亮。这个周拥军,既然不知道王安东是那篇文章的作宅那他过来干什么?

    “秦大记得,我是专程冲着王安东这个比选招标方案过来的。秦大美女,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个比选招投标意味着什么。”这时,周拥军详细阐述了目前是怎么确定工程建设施工承包方,然后细说这个比选招投标是怎么回事?两相一对比,这个好坏优劣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了。

    秦倩倩本来就见多识广,更何况今天已在暗中全程参与了整个竞标的过程,顿时就明白了这个方法意味着什么,难怪这个被这个称为周阎王的监察室副主任会亲自跑到这里来。

    这一下,秦倩倩看王安东的眼光顿时就不一样了,没想到这个少年这样神奇,今年才十九岁,也不知道他脑袋是怎么长的,居然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得出来。

    其实这个办法不是王安东首创,即便是在国内,也早就有这方面的制度。但谁也没把他当回事,除了最高层,差不多大部分人都忘了还有这回事,这样反而成全了王安东。

    就连王安东也没有想到,这次招投标工程居然能够获得如此意外的成功,不仅引来了省纪委的监察一室的副主任周拥军,更在无意中引来了《西华日报》的秦大记者。有了这两位的宣传和推动,以后不愁招投标工作没有推广的机会。

    而且,随着一位副主任和一位大记者的参加,要是这个招投标的情况在《西华日报》上面一发表,到时候,这份功劳就谁也抹不掉了。

    当然,并不是说你干出了成绩能够提拔,但是你一旦有了上层建筑的支撑,这些都会成为提拔的理由和闪光点。

    当然,在后来《国家招投标法》没有出现之前,由于建筑领域没有规范工程发包措施,官商勾结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方一些工程居然明目张胆建设出豆腐渣工程。甚至还专门出现了工程建设经济掮客。这些掮客凭借着和官员的过硬关系,将工程承包过来以后,由于自身没有实施能力,就开始层层转包,造成价格虚脯造成不良商人层层得利,而最终吃亏的却还是普通老百姓。

    不得不说,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招投标制度,的确对遏制建设领域的腐败起了明显的作用,虽然一度时间也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毕竟主流上还是好的。

    特别是湾潭水库枢纽工程昌华公司那阵势:所有工人身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红色的安全帽,上面全都印着“昌华”二字,一百多人站成三个方阵,显得英姿飒爽。旁边还有几十辆手扶拉机,整齐停在那里,一齐发出噔噔噔的柴油机的声音,一股黑烟冲上天空,显得蔚为壮观,看得人血脉。

    而那吉祥公司,也是衣冠整治,一个个背着工具箱,看上去就如电工一般。

    一看这两个施工队伍的模样,就给人以强撼的视觉冲击力和令人振奋的信心。

    而这些,都是王安东刻意要求的。虽然不举行开工仪式,但是自我打气还是很必要的,良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

    而反观王德海组织的施工队,就明显要差一大截,稀稀拉拉几个打石匠,衣服乱七八糟、有气无力地站在那里,除了手锤錾子外,也没有什么奇特的施工工粳真是看没看相,坐没坐相,和其他的两个施工队伍一比,就让人直倒胃口。

    九塔乡民风向来彪悍,虽然王德海算是九塔乡党委之中的无冕之王,但这些场镇居民看到这个场面后,依然忍不住在那里指指点点。难怪人家王安东要对施工队伍进行比选招标,你看这个队伍形象就明显不一样嘛。

    一听这话,王德海顿时将老脸拉得跟驴脸似的。

    听说今天工程开工,七十多岁邓正贤(见第024章打死人了)特意穿了一件新衣服,这个早年为了争水抢水连手都打断,差点连命都豁出去了的邓老太爷将湾潭水库工地和提水管道工地跑了个遍,心情激动不已。

    邓老太爷跑了两个工地后,突然看到王德海的施工场面,当场勃然大怒,指着王德海鼻子破口大骂:“王德海,你看你这个施工队伍,像个什么玩意儿?你要是拖了九塔乡自来水工程建设的后腿,不等王安东收拾你,我邓正贤第一个就饶不了你。”

    “你这个老东西,关你球事,给老子滚回去。”一听这话,王德海怒火冲天,冲着邓老太爷发出一阵怒吼,又对着四周围观的群众大声吼道:“看什么看?没见过搞建设吗?”吼毕,将手里嫡瓷缸子气愤往地上一扔,当场摔得粉碎,恨恨道:“小兔崽子,居然骑到老子头上来拉屎!明明不搞开工仪式,还要搞什么狗屁集合鼓气。这明摆着欺负老子吗?”

    “含前任书记都被老子搞得灰溜溜地走了,你一个小小的水利站长算个卵?”

    “那杨中华也是个笨球,堂堂一个党委书记,连个水利站长都搞不定,还要老子亲自出手。”作者高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