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筹建剧组

作品:《星耀香江

    杨林刚赚戴着金丝眼镜的方意华就走了进来。看到邵义夫正伏在桌子上认真的看剧本,有些嗔怪的道:“你也真是的,这些事有我呢,别太累了。”她走上前,将邵义夫手里的雪茄夺下来,摁灭在烟灰缸里,然后就伸手去收拾桌上的剧本。

    “别,我再看看。”邵义夫轻轻挡开她,说道。

    方意华有些奇怪。最近这些年,邵义夫年纪越长,对她的依赖也更甚,很少有拒绝她的时候,尤其是在规劝他注意身体之时。“这是什么?”方意华好奇之下,也俯身去看杨林的剧本。

    “《人在旅途》?”方意华只看了几行字,问道:“刚刚我见杨林来过,是他写的剧本?”

    邵义夫被她打断,索性不看了。靠在椅子上伸个懒腰,笑道:“就是这小子,还跟我耍了个小心眼。”将刚才的情形简单的说了一遍。

    “这叫什么小心眼?”方意华有些好笑的看着邵义夫,伸出手指点了点他的额头,亲昵地道:“是你小心眼才是。杨林的才华摆在那呢,写的歌每首都大红,《长路漫漫伴你闯》和《念亲恩》在各大排行榜上都是名列前茅。给阿京那小子写的剧本我也看过,很是不错。现在写一个电视剧的剧本,差不了。可你偏偏耍官腔,还‘讨论讨论’,讨论什么?和谁讨论?人家辛辛苦苦写的剧本,要是被你逼着给了别人,能乐意么?使点小手段,很正常。再说阿林这个年青人实诚稳重,没那么多花花肠子,是不是你误会了还两说呢。”

    方意华对杨林印象极佳,下意识的就帮他说话。要不怎么说“眼缘”这个东西,是最奇怪、最不靠谱的呢?喜欢一个人,和讨厌一个人,最是没有理性。喜欢一个人就喜欢他的一切,看什么都顺眼。讨厌一个人就什么都看不上,怎么做也不对。

    “那你说,给不给他开这部戏?”邵义夫这句话说出口,就知道是废话,以方意华对杨林的观感,绝对不会投否决票。

    果然,方意华点头道:“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不是捡来的。只有自己培养的人才,才能和咱们同进退,无二心。杨林有才华,但是还需要一个伯乐,扶一把,送一程。待到将来有所作为,他会对你感激涕零,甘心辅佐。”

    不得不说,这话简直说到邵义夫心里去了。任何时候,想要有回报,就要有付出,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邵义夫点头道:“那好,就这么决定了,这部戏就由杨林来拍。既然做人情,就要做足,由他自己监制,自己筹建剧组,挑选演员的大权也放给他,凡是无线的艺员,只要档期不冲突,任他挑!”

    这下连方意华也有点发愣。一部戏,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监制都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好的电视剧一定有个好的监制,监制是整个剧的灵魂所在。在无线电视台出品的电视剧中,监制的重要性就相当于电影里的导演,很多无线的电视剧职员表上,你只能看到监制的名字,根本就没有导演,因为导演的活都被监制干了。从剧集策划到选择演员,再到拍摄进度的等等事务,都由监制一手包办,可谓大权在握。

    邵义夫看着诧异的方意华,笑道:“是不是认为把大权放给一个这么年青的小子,有点轻率?”

    方意华点点头。她是看好杨林,但同时她也是无线电视台的“幕后总监”。身份决定了她在提携后辈的同时,不能感情用事。

    “呵呵,”邵义夫笑得很开心,豪气的道:“放心,我有数。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这部戏投资不大,这小子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没有好高骛远大肆铺张。除了演员片酬,有个百八十万的投资就差不多够用了。花一百万培养个前途无量的新人,很值得。无论任何投资,都是要有成本的。”

    ——————————————分割线————————————

    半个小时之后,杨林就接到通知,被任命为新戏《人在旅途》的监制、导演,立刻筹建剧组、挑选演员。

    “呵呵,这么快?”王添林颇有些意外,旋即拍了拍杨林的肩头,鼓励道:“小子,好好干!有什么困难就开口,老头子我能帮上手的,决不推辞。”

    杨林发自内心的感激道:“还是得多谢添林叔滇携才是。”

    “年纪轻轻的,哪来那么多客套话?”王添林故作不快:“再说,你以为邵大亨是什么人?要是你没本事,谁的也不能让他拿事业来送人情。”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问道:“剧组筹备的怎么样?第一次独立监制,很多困难吧?”

    “倒也不是太难,只是别的都好说,就是对咱们无线的各个部门人员还不是太熟悉,不知这部戏的各个位置谁更合适一些。”杨林实话实说道。一部影片或者电视剧的拍摄,监制、导演、统筹、摄像、剪辑、美术设计等等,各施其职,每一个方面的发挥都能直接影响道作品的质量。

    《人在旅途》是杨林在无线电视台的第一部戏,一定要一炮而红,给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让那些不看好他的人彻底闭嘴。故事的情节早已在前世经过检验,再加上杨林的再加工,补充了不少看点,不会有什么问题。而定下由邓俪君演唱主题歌,就已经让这部戏未拍先红,影响力大大增加。剩下的,就是组建一个一流的剧组,网罗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再挑选一套完美的演员阵容,成功指日可待。

    “这样啊?”王添林略一思索,转头对身边的胖子道:“阿生,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干份?”

    那胖子一直在一边微笑的看着,听到王添林的话,就笑道:“能和这两位无线电视台的后起之秀搭档,我当然是求之不得。就是不知道杨大监制,能不能看得上我这个胖子?”这人说话细声细气的,脾气很好的样子。

    王添林笑道:“别的不敢说,这俩小子绝对不敢歧视胖子,要不然我要他俩好看。”转头对杨林说道:“这位是潘恒升,很厉害的一个摄影师,绝对能胜任你的这部戏。”

    我挑!潘恒升?那可是香江最顶尖的摄影指导之一,除了“摄影教父”黄岳泰,就属他厉害了。曾于1984年以严浩执导的《似水流年》一片入围香港金像奖及戛纳影展,一炮而红。后来和许多知名导演合作,徐克执导的《刀马旦》、程小东执导的《倩女幽魂》、吴宇森执导的《纵横四海》、刘镇伟执导的《大话西游》、叶伟信执导的《叶问2》、以及周星驰执导的《长江七号》和《功夫》。绝对是超级牛B的人物。

    现在看来还没有那么出名,也还没有和严浩制作《似水流年》,正事大加网罗的好时机!赶紧上前一步,紧紧的握着潘恒升的手,热情似火的不住摇晃:“你好你好,我叫杨林,生哥叫我阿林就行了。您的大名我可是久仰了,今日一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胖子潘恒升一阵恶寒,心说这小子热情过头了吧?有点不自然的笑道:“哈哈,过奖过奖。杨导演你的大名我也早有耳闻,《射雕英雄传》开头那个长镜头,简直就是经典中的经典,不知多少香江导演耳目一新,获益良多啊!”

    王添林不耐烦的道:“你两个就别在这相互吹捧了,这是就这么定了,我和阿生还有事,先走一步。”说着,扯着潘恒升,一大一小两个胖子“摇曳多姿”的走了。

    潘恒升虽说先下还没有后世的名声,水平怕也难达到那个高度,但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足够胜任了。杨林有一种捡到宝的感觉,运气真的超好啊!

    找到韦加辉,那事情一说,韦加辉爽快的答应假如《人在旅途》剧组。韦加辉现在是无线的编剧,但他的监制能力杨林很了解,绝对能让剧组运转更顺畅。

    现在,监制、导演、执行导演、统筹、剧务、摄影师都已到位,剧组已经完成大半,只要再补充一个美术设计就可以正式运行。至于造型、服装,杨林根本就没打算让别人来做,因为以他对这部戏的重新定义,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能达到他的要求。

    三个人乘热打铁,决定马上挑选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