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奥尔森

作品:《科技尊王

    发布会进行到此时,差不多就尾声了。

    为了达到宣传的最佳效果,姚冬命人将灯光全部熄灭,然后拿出一个手电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将是我们今天晚上发布会的最后一个活动,那就是有奖照照照。

    规则是我用手里的手电不停的照向各个位置,当我的灯光停留在那人身上的时候,那人就将获得我们未来科技送出的奖品。

    而奖品是什么呢,没错,那就是我身旁的两台个人计算机。

    既然我们将这两台计算机都带来了,那想必也就没有再带回去的道理,而且想必大家也都希望它们能够留下吧!

    好了,话不多说,咋们开始游戏吧,我在晃动手电灯光的时候,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倒数十个数……”

    说着姚冬打开了手电,然后往台下照去。

    “十……”

    “九……”

    ……

    “二……”

    “一……”

    当姚冬停止晃动手电的时候,第一位幸运儿却是已经诞生了,一身的西装革履,身形偏瘦,手里还不时的拿着一墨镜在把玩着。

    待得道了声恭喜,让其发布会结束之后联系工作人员之后,便开始了再一次的互动。

    这次的结果却是一个还带着满脸稚气、学生模样的少年赶上了末班车……

    至此,这次的产品发布会正式结束了。

    灯光全开,人群开始起立并慢慢离场了。按照国际惯例,姚冬第一时间便来到酒店大堂的出口和离开的嘉宾一一道别。

    当然这绝大多数的时候就是一种敷衍,除了少数和自己相熟的人之外,就只能是“感谢您今晚的捧场,请慢走”这类机械式回复了事了。

    “你好,我是李春,姚先生还记得在下不?”

    说话的是一个头发微白的可以称得为老头的人了,这人姚冬也知道,曾经跻身于美国最大公司500强行列的DEC公司创始人奥尔森,不止一次的在报纸或者电视新闻中见到了。

    这可是一个传说级的人物,白手起家,靠着1957年ARD投资的和唾手可得的机会,7万美元开始起家,至今已经发展到了市值13个亿了。

    他的一生中都在与IBM做着斗争,对其痛恨异常,声称要在IBM自己的地盘上打败他们。

    当时美国空军把林肯实验室当作SAGE工程的顾问和主要承包商后,美国一些公司开始争夺那些有利可图的分项合同,IBM公司力克群雄夺标,接手了一个转包合同。

    合同签订后,IBM公司和林肯实验室的工程师们一天两次乘坐IBM公司的一架合作飞机,往返于IBM公司在纽约的驻地波基普塞和马萨诸塞州的汉斯康姆菲尔德。往返不懈,双方人员都疲惫不堪。

    林肯实验室的创建人弗雷斯特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有脱产的联络员在波基普塞,每天去IBM公司的工厂,为IBM公司生产专家索要林肯实验室的工程师所要传递的信息,在这个由研究工程师和生产厂家组成的不同寻常的团体中穿针引线起排解疏导作用。

    他让奥尔森的导师泰勒挑选一个合适的人选,泰勒选中了奥尔森。

    奥尔森却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一项任务。

    奥尔森清楚地知道,林肯实验室和IBM公司的关系可谓水火不相容,林肯实验室“做好为上”的有受规矩束缚的工作方式和IBM公司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有着直接的对抗。

    IBM公司的一个经理举行的家庭晚宴就说明了两者在观念上的差异。晚宴上,主人根据客人的头衔安排到相应的座位上,可见头衔在IBM公司是多么受重视。

    而在林肯实验室里这种等级区别根本不存在,因为每个人不胜程师就是技术员,头衔不值一提。

    在IBM公司的工作使奥尔森一下子心灰意冷。

    合同上规定两个组应该共同合作。但令人气恼的是IBM公司对工程的每一部分都保密,奥尔森仿佛了一个封闭的世界。

    此外,浪费惊人,人浮于事,甚至为了给他的办公室添置一些办公设备。他居然费尽口舌,结果还是自己动手,所有这一切都让奥尔森无法接受。

    在困境中人们常常走向两个极端,或奋进,或沉沦。奥尔森属于前者。

    1953年底,为了实现打败IBM理想的7万美金,奥尔森即将成立的新公司只好答应付给风险投资企业ARD公司70%的利润。

    1965年,奥尔森靠着“矩阵”出名。1966年,PDP—8型计算机的问世为DEC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不仅使得公司转危为安,而且自从DEC的工厂办事机构遍布美洲、欧洲以及远东地区。

    只是,奥尔森技术员的出身限制了他在商业上的眼光,加之一错再错的不停的消耗自己公司的资源,不管是在大中型计算机,还是小型计算机领域,此时的DEC都已经被IBM甩出几条街了。

    今天,奥尔森也是怀着自己心中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应邀前来的。

    而对于这位辉煌而起,落幕而终的人物,姚冬此时也是怀着一颗敬重的心对待。作者酷酷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