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团市委办公室

作品:《封疆大吏

    杨柯从宿舍赶到团委办公室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半,从大门外看去,现在的团市委和以后完全没有可比性,一栋两层小楼,30多个房间分别被十多个部门占据,除了几位大BOSS拥有独立办公室之外,每间办公室里都挤满了人,多的部门有二十多人,少的也有七八个,极为拥挤。

    团市委和市委的部门构成差不多,办公室、组织部、秘书处、宣传部、统战部、权益部、青工部、学联部等等。麻雀虽小,可也五脏俱全。

    从院子,杨柯一路走来,吸引了无数人员的目光。团市委不大,人员又拥挤,所以消息传播极为便利,市委书记的儿子进了团市委不是秘密,上班三天不到就开始请假,还一请就是一个月,如此官二代作风更是被人津津乐道。而此时的杨柯,头上缠个绷带院子,让那些本怀疑这个全省范围内的顶级官二代找借口出溜的人没了说辞,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轻伤坚持上线”的,随即就热情的打招呼,嘘寒问暖的将同志情谊发挥到了极致。

    如此滔天背景的官二代,傻子都知道是很快就能升上去的,这个时候不套近乎,等人家火箭般升职的时候再凑上去,黄花菜都凉了。最不济也得把关系处好,这种人能不得罪尽量不得罪。

    杨柯笑眯眯的回应着同事们的关心,一路走进了办公室。

    团市委办公室主任郑天平38岁,原本是上任市委副书记的秘书,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可惜的是后来这位副书记因为作风问题被调去了政协,郑天平也就跟着倒霉,从市委秘书处一路下滑,最后被打发到团市委任办公室主任。

    在这里呆了整整三年时间,原来雄心万丈的郑天平渐渐的死心了,工作上算不得积极,只将自己份内的事情处理好,别的事情从不插手,这种不揽权的做派,使得他在团市委里口碑相当好。

    杨柯的到来让郑天平再次看到了希望,如果能够通过杨柯在杨书记心目中留个好印象,那自己还是极有可能下放到的某个县城任副职,他还年轻,就算是熬资历,到退休之前提一级成为县太爷是完全有可能的,比这个清水衙门里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可强多了。

    于是,在杨柯报道的当天,郑天平虽然表现得很平淡,但该做的事情一点没落下。而前几天杨书记的爱人亲自打电话帮杨柯请假,郑天平心脏跳得快了很多。琢磨着是否代表办公室去探望一下杨柯,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这样就太着痕迹了,过犹不及。

    看见杨柯办公室,郑天平眼睛眯了一下。

    “不是批了假吗?还是先养好伤吧。”郑天平对杨柯适当的表达了一下关心,连个称呼都没有,口气虽然平淡,却极为亲切。

    杨柯笑笑,先向郑天平问了声好,随后才回答道:“小伤,已经没大碍了。”杨柯对郑天平的感觉是极好的,上一世的时候,郑天平或许起初是存了利用杨柯接近杨正和的心思,可后来杨正和失势之后,郑天平仍然对杨柯关怀备至,或许是同病相怜吧,两人感情一直不错。

    郑天平点点头:“也行,那你就先熟悉下环境和工作流程,顺便把伤养好。”

    杨柯笑着点头,随后从袋子里取出两条阿诗玛,分给办公室的同事一人一包,包括女同事也同样塞过去一包,说是带回去给爱人抽,几个女人性的婉拒几下就接了过去,剩下三包就全给了郑天平。

    两世为人,杨柯深知和身边的同事处理好关系的道理,这两条烟是从家里顺的,总共拿了5条,宿舍里放了两条自己抽,袋子里还剩下一条,是刻意留给郑天平的。

    郑天平从书记办公室回来,快到办公室的时候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一般情况下,他不在的时候整个办公室就跟菜市场似的哄乱,今天怎么这么安静?

    随后,刚跨入办公室的郑天平就看到了这一幕,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围在电脑前看小李打字,打字有什么好看的。

    情况不对啊,小李打字的声音不是这样的,好像快了不少?

    郑天平咳嗽一声,一众办公室成员立即撤去,心平气和的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般。

    团市委里面,除了几个头头之外,其他人总共就两种,第一类就是郑天平这样被发配过来的,另外的就是稍微有点小关系进来混日子领工资的,平时工作清闲,没啥利益冲突。郑天平会做人,对办公室的老油条们的一些做法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般情况下从不呵斥的人,所以大家也都挺服他,整个办公室关系极为融洽。眼下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大家都极有默契的开始喝茶看报纸。

    人群散去,郑天平就看到坐在电脑前打字的杨柯,还有站在旁边有些手足无措的小姑娘,惊讶的看了看杨柯打字的速度,郑天平当没看见似的坐回自己办公桌前。

    不到下班时间,杨柯就将整份文件输入完毕,让小姑娘自己检查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回到办公桌上埋着头继续发呆。

    和他一起发呆的还有郑天平,一动不动的盯着手中的文件,不知道在想什么。

    杨柯在团市委混了十天,成了整个办公室最活跃的,起因是陪着办公室另一个小年轻朱涛帮郑天平送一些文件到其他部门。在办公室里,当着郑天平的面,杨柯迅速的翻动着文件,然后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件飞快的归类,重要的放在上面,次要的放,没有丝毫错误,让郑天平对杨柯刮目相看。后来分发一些文件什么的就全交给了杨柯,而杨柯总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的。

    办公室里的一些老油条都渐渐的看明白了,感情这个“衙内”能力不俗啊,这才来半个月,就将整个团市委的事情摆弄得明明白白。

    杨正和的文章自从被《党刊》和《人民日报》转载之后,到现在还风平浪静,预料中的舆论战还没到来。倒是杨林在俄罗斯的事情进展颇为顺利,用同样的作手法,从银行贷出两亿卢布来。这个事情杨柯没敢告诉父母,不能再给杨正和施加压力。杨柯预计着,真正的暴风骤雨应该快来了。

    杨林本想快速的倒货,再用同样的手法继续作,被杨柯阻止,现在,已经是八月初,距离剧变的日子已经很近了,呆在那边太过危险,反正已经有了十个亿的资产,干什么都有底气了,不需要再去冒这风险。

    杨林没再倒腾机械设备,而是将所有的资金兑换成了美元,准备前往交州,两兄弟约好了在交州碰面。

    市里有个招商团会在三天后启程去交州,恰好团市委也启动了一个捐资助学的活动,去胶州碰运气,看看能不能吸引一点慈善基金。

    这个活动是在杨柯的推动下郑天平力挺的,这正是郑天平高明之处,平时对杨柯看不出什么,而当杨柯名正言顺的递上《捐资助学:贫困孩子需要关怀》的计划书的时候,郑天平只扫了几眼,就利用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事情定了下来。因为他很清楚,杨柯需要的是什么,不着痕迹的帮杨柯把事情办好,比那些没有意义的嘘寒问暖值当。

    更难得的是,郑天平并不跟着过去,整个办公室只有杨柯一个人陪同学联部、组织部的几位同事一起前往交州,那个传说中寸土寸金的花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