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背对阳光的孩子(一)

作品:《封疆大吏

    秋收之后,田野里只剩下一桩桩没有希望的稻墩,放眼望去,荒凉一片。就如同杨柯等人此刻的心境,沉重得有些不堪负荷。

    两个月的走访考察,光是笔记本上的记录就已经写了厚厚的一叠,这里面,有关于一个村子的笼统记录和零散的关于个人的记录,想起那一张张黑黝黝的小脸,杨柯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此次助学活动完全落到实处,让这些孩子走进学堂。

    这两个月的时间,他们的足迹到达了五个区县的各个角落,写下了长达13万字的走访记录,拍摄的照片近千张。小组成员越来越沉默,没有了闲聊的心思,除了必要的交流,整天都是默默的走访和记录、拍照。

    相比起来,张家村虽然贫穷,整体上却数得不错,而这后来走访的这些地方,有些人家比较富裕,有些人家却是贫穷到了极点,连锅都快揭不开的都有。当然,这些贫穷的家庭都是有原因的,大多数是因为变故失去了青壮劳力的不幸家庭。

    两个月下来,小组成员全都黑了很多,也瘦了些。农历的八月仍然骄阳似火,很多山村是不通车的,必须下车步行,有时候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却是没有人叫累。包括体质最弱的李小丽在内,都在坚持,为了心中这份快速建立起来的信仰。

    瘦的最厉害的就是李小丽,原本白皙红润的肌肤晒成了小麦色,漂亮的眼眶不仅深深的凹了下去,还又青又肿。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感性的小姑娘有一个月都在默默的流泪,为那些衣不遮体、瘦骨嶙峋、头发枯黄、身后还背着大大的背篓的孩子。这些沉甸甸的背篓,仿佛是一座大山,过早的压弯了这些才几岁大的孩子的腰。

    到农历九月,天气已经渐渐的转凉,但白天的秋老虎却仍然凶猛,虽说榕城周边的气候相对特别,水蒸气较为浓厚,却也没多少作用,杨柯几人全都被晒得黑黑的。只有李小丽偶尔会打把伞遮阳,只是黑了少许,可也被晒成了代表健康的小麦色。

    这些日子,小队成员虽然说不上是日夜兼程披星戴月,但用马不停蹄来形容却也毫不为过。

    返程的路上,杨柯取出笔记本,在上面缭乱的写着些条条框框。

    如果说以前他还存了从这上面捞取政绩的心思,那现在就完完全全的只剩下想为这些孩子谋福的愿望,必须将这些孩子的情况原原本本的宣传出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为这些需要关怀的孩子送上温暖。

    杨柯等人是三个考察队里最后回来的,等回到团委的时候,杨柯发现整个团委成员的精气神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助学小组的成员,更是脸色凝重。心中憋足了劲要将这些孩子送进学校。

    没有休息,杨柯简短的开了个会,将一些任务布置下去,他则开始整理起所有的笔记来。

    “组长,激光扫描仪和486电脑已经买回来了,安放在哪里?”宣传部的钟离恒走了进来,后边跟着几个抬着大小纸箱子的年轻人。

    “先放这里,把两张桌子并在一起,再去弄快钢化玻璃过来,等下我自己来安装。”杨柯拿起笔记本起身,将位置让了出来。

    这是杨柯吩咐留守的钟离恒去买来的,在走访了各个乡村,看到了那些孩子的实际生活之后,杨柯决定要将他们这一路的见闻感想宣传出去,这就不免要用到一些照片。而现在的相机是不能直接连上电脑的,并且团委原有的那台老式286处理起照片来也不行,于是就打了申请,让人买回来了这些目前最新潮的玩意。

    也是时候回家看看了。

    杨柯将已经完成的书稿打印了出来,收拾好东西,等到下班,杨柯带着一脸憔悴回了常委院。

    走在岔路口,赵邀如同往日一样,习惯性的往七号院的方向望了一眼,这是她最近每次从常委院里进进出出都会有的动作。自从上次在大院门口分别之后,就再没见到过杨柯,虽然赵邀能猜测到杨柯最近应该是在忙着修建学校的事情,应该是还在乡下四处奔波,可每次经过这里,她都会忍不住望望那个方向。

    走到自己家门口,赵邀就看到了正在她家门口站立不动的杨柯。胳膊下夹着一个文件袋,手上提着小半袋水果,好像是正在研究她家门口的对联。

    看到杨柯,赵邀突然就有些开心,他是来找自己的么?心中这样想着,脚下加快步伐走了过去。

    赵邀的高跟鞋敲击地面从而发出的清脆脚步声惊动了杨柯,只见他转过头来,看见是她,咧嘴就笑了。

    来到杨柯面前,赵邀就发现他瘦了些也黑了些,脸上还满是憔悴,胜作太累了吧?

    “你瘦了!”赵邀开门,一边和杨柯说起话来。

    “嘿嘿,现在流行减肥,羡慕我不?”

    “羡慕死了,杨组长减个肥都能把人减得这么憔悴,果然是奇葩呢。”

    见杨柯将手中的小半袋水果放下,赵邀忍不住就出声调侃道:“杨组长是来赵书记家送礼来了?”

    “贿赂你的,有事找你帮忙。”杨柯笑笑,将手中的文件袋递了过去。

    疑惑的接了过来,赵邀问道:“这是什么?”

    “贫困儿童的资料,其中一份是我写的文章,准备请你帮忙,在各个报刊上发表出来的。另外一叠是我最近写的一本书的稿子,也守于这些孩子的,想让沈阿姨帮忙斧正一下,顺便写个序。”

    赵邀点点头,虽然有些疑惑,但她看见杨柯原本朝气蓬勃的脸上满是憔悴,想来是在这上面花了不少心思,嘴角动了动,但最终还是忍住没问,取出手稿看了起来。

    看着看着,赵邀的脸色就开始变得凝重起来,那一张张直击人心的照片,还有那些朴实的文字,形成了一幕幕生动的画面在她脑子里盘旋。这些画面最后凝结成了一幅图画:一群衣衫褴褛并且瘦骨嶙峋的孩子像同一个方向张大了嘴巴,似乎从内心里发出了上学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