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赶大集

作品:《全职农女

    全力以赴的新书,收藏,推荐,打赏,求一切可求的支持

    洛瑜旻趴在炕头想着刚才吕莲走时的样子就好笑。

    真没见过这样的人,大过年的走亲戚还能把带来的礼物往回搬的,好在自个家不是那眼见力短的人家。

    本来就没大来往的人家,来不来还真的没所谓,而那家带来的东西就更不惜罕了,因为只要她努力多种田,多赚金币,系统里可以兑换出来的物品可比那些强的多的多。

    话说回来吕莲这回去的路上那嘴啊,一直就不停的骂着,把洛家上上下下仅有的几个有气的都给骂了几遍,最后她自家的男人反到是看不下去她这付怨妇的模样了。

    “莲啊,这心思本来就不对,刚才我可套过你那个姨夫的话了,说是学校老师说瑜旻有很大的把握考上名牌大学,如果真是这样,那丫头哪有可能放弃这跳出山沟的大好机会啊。

    再说了,你看看那丫头的性子,哪象个没见识的,说出来的话一道道的都透着玄乎呢,要是真嫁过来,你那儿子,我看很悬,保不住就跟媳妇一条心把我们老俩口给撇一边去了。”

    “我的儿子我还不清楚啊,借他个胆也不敢和我翻脸,我可是他老娘,不听话,不听话就让他净身出户,还拿捏不住个小子,我白养活他了。”

    本来吕莲在来之前就打算的好好的,只要老俩个应下这婚事,就算那丫头不肯,她也有办法逼她就范,可是在见了洛瑜旻之后,洛瑜旻的一句话让打消了强行婚配的念头。

    “现在是法制社会,没人能强迫我嫁人”洛瑜旻要是知道是自己这句话救了自个的一生,估计回学校以后就会去买宪法大全回来啃了。

    华北农村,偏远山区,强行嫁娶抢婚的事并不少见,但这只局限于那种长年生活在大山里,普法不及的地域。

    那的人长年累月的与黄土打交道,法不法的,根本没办法普及下去,许多人结婚就是办上几桌酒,连结婚证都没打。

    穷的人家那更是俩人直接住在一堆,做几个菜,找个四邻右舍的做个证就算成了家了。

    **

    正月十二,祈镇会有一个小小的农集会,这在洛瑜旻回家之前就听说了。

    早饭依旧是小米粥、花馍佐着一些腌菜,洛瑜旻和洛瑜亮的碗里却一人多了一只煎得油汪汪的荷包蛋。

    山路崎岖,加上霜冰冻,路很难赚所以他们才起的这么早,为的也就是赶集卖些,再买一些生活必须品。

    洛老汉昨天就把家里那只老牛给拾缀得干干净净,连带那只很久没用过的平板车也涮干净了。

    车上放着一摞子老汉用麦秆编的簸箕、篓子,虽然知道这个大集不一定能卖出去,抱着一丝希望老汉还是把那些装上了车。

    除此,还有一个半新的四方筐和一个盖着毛巾的篓子,一个平整地装着姥娘剪的一摞剪纸贴花,一个装着是平时攒下的鸡蛋。

    只早已收拾好的箩筐放在了小院里,分别装着自家攒下的鸡蛋,山核桃,还有一只蛇皮袋,里面捆扎着几只自家养的鸡。

    鸡蛋和土鸡都是大集上最容易销售的物品,祈镇过年时的大集通常会来很多附近县城里的人。

    县城里也有很多在外头打工,或是趁年节回来探亲的人。

    而这些人最喜欢在大集上采购农产品,路途不远的,或是自驾车来的,就会把这些东西再带回自己所在的城市,送人或是自家吃,都是非常不错的。

    而大集,也是洛家一年里唯一的一次全家总动员的活动。

    “走喽,快些走喽”洛家院门吱吱吜吜的打开,老汉牵着牛车出了院门,后面跟着三个包裹着和棕子一样的洛姥娘,洛瑜旻,洛瑜亮。

    下了门前的斜坡,洛家一行四人才坐上了车,晃晃悠悠的往村口走去。

    “叔,你也大集去啊”还没到村口,他们就碰到了好几架牛车,老爷子们相互打招呼,递着纸烟,妇女们则伸着脖子打探别家都带了些啥土货。

    想比这些,孩子之间就单纯的多了,他们因为赶集而兴奋,说话声特别响,还有些孩子的小手死死的揣在口袋里,生怕不平坦的道路会将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给颠跑了。

    因为这些娃还指望这不多的压岁钱能在大集上买回自己心爱的小玩艺或吃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