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荐

作品:《盛宋官道

    同沈文伦告别之后,范铭径自往家中走去,一边走一边回想沈文伦说的话,总结起来就一个东西,就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引荐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继而由引荐人想到话语权。

    若让他去走沈文伦所说的传统路子,范铭还真是敬谢不敏了,说好话,给人当跑腿办私活,年节送礼,这事儿听来就头大,对于他这等自我意识空前强烈的穿越众而言,想都别想,就不说这个,求人的滋味岂是好受的?

    想到这里范铭不由又是一阵苦笑,看来自己还真没有参加文会的命,两次都是闹了这么大的动静,众人皆知不说,还平白招了几个人怀恨,正如沈文伦所说,何苦由来啊!

    “求人不如自己!个人的命运总要掌握在自己手上才来丹实”,想清楚想明白之后,范铭将适才在李园所受的郁闷化作了恶狠狠的一句话,既然这条稳妥的路子走不通,那就挑战高难度的,直接走楚知府的路子。

    楚知府的路子或许可能要难点,但胜在保险系数大,堂堂从四品上官,内舍生名额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向楚知府开口罢了。

    正当范铭在绞尽脑汁想办法的想着如何向楚知府开口时,楚知府派人来召唤他去叙话了……

    跟着引路的一名僚属身后,范铭走得步子有些小,他实在闹不清这时候楚知府找他是要干什么,按说这州院在新任通判和冯正言的威压下没事可做,即便有事,也犯不着和他一个小吏来商量,莫非是上面又出了什么新政策了?

    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试探着问前面的僚属道:“老萧,大人可说了找我作甚么?”

    “没说。”老萧摇了,只顾往前领路,叫范铭讨了个没趣。

    进了楚知府的公事房中,范铭行了个礼,在一旁等待着,此时楚知府正看着一封公文,公文袋上隐然有被破开的红漆,显然这封公文是由东京中枢发来的,而且内容也肯定不一般,看楚知府一脸的凝重就知道了。

    半晌之后,楚知府终于将手中的公文合了起来,抬起了头,目光烁烁,“范铭,市易务庶务如今可还顺手了?”

    “托大人洪福,如今还算顺遂。”

    “嗯,如此甚好。”

    蓦然间楚知府沉寂了下去,此时他的心中也在犹豫不定,自打年前王相公罢相以来,原以为旧党就可以趁势上位,却没相当官家依旧启用了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失算啊失算!站了起来,从书案后转到了窗台前,轻叹了一声,以自己才听得到的声音念道:“王相公罢相原以为从此太平天下,却没想到驱去一虎,却来了一狼,吕惠卿此人……。”

    范铭连道不敢,“全凭大人提携。”

    “提携?”楚正阳眼珠一动,“还正有个事要你出出主意。”

    “大人请尽管吩咐,范铭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呵呵,没那么严重。”楚知府摆了摆手,又重新回到座位上座下,“过两个月转运使大人将会下来巡查,这京东西路就数这应天府最为显要,势必要询查这税赋漕运之事,你可有何想法?”

    范铭点头应当道:“市易务各项章程属下已同诸位同僚商议成定铂只要今后按照章程办事,就应当不会出什么差错。”

    “不够。”楚知府摇了,“若是往年依此而为倒是没什么,不过今年却是不同,市易务乃商税变革重中之重,朝中对此诽议不少,尤其是王相公……嗯,这市易法争议越来越大,若是能不在新政之外做出一番耀眼的成绩来的话……,你心思灵敏,来给本府出出主意,看有没有什么法子。”

    说到这里范铭顿时就明白了楚知府为什么找他了,纠其原因还是因为变法一事,市易法冲击了太多垄断商行的利益,由此急需要找出一些新的利润点来满足旧党集团的利益,而前提是又要不妨碍新法的推行,说白了就是如何光明正大的官商勾结钻政策空子。

    想通了这点范铭心里顿时有了底,又想到要求楚知府帮忙要一个内舍生名额一事,顿时脑中思绪急速运转,一个想法渐渐的在他脑中成型,是了,这个计划不是早就已经想好了么,若是能够将这个计划实现,不但能够解决楚知府的烦忧,连带着自己也可以提前步入大富的行列。

    想到这里范铭不禁有些激动了起来,对楚知府行了一礼道:“我有一想法可解大人忧烦。”

    “哦。”楚知府顿时大喜,“快说来听听。”

    “修理河道,拓宽漕运。”

    “什么?”楚知府以为自己听错了,再次确认了一遍,“你说是修河道?”

    范铭微微一笑,点头道:“没错,就是整修河道。”

    楚知府见范铭一脸沉静,也就收起了不耐道:“修河槽虽说是利国利民的一大功绩,但工程,耗费钱粮、徭役无数,而且这还要上报三司申请额度,难度太大,即便申请下来了上面也要派人来督工调度,这功劳也算不得全是咱们的,不划算,还不如在新政上多下点功夫,多收些税赋来得实在。”

    事实上楚知府还有背后的一句隐言没有说出来,即这修河道对于其身后的势力无利可图,而且对自身来说功绩的大头只能算到三司工部的头上,犹如鸡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