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你当会长

作品:《民国之纺织霸主

    时间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底,原本闹得沸沸扬扬的土布骚乱慢慢平息了下来。官府虽然手段生硬,但对新土布的产销进行调控后,新土布的价格还是渐渐企稳,零售价缓慢回升到了每匹4角8分的水平。

    在这段时间,残存的布行或布业公司都在忙着调整整顿。或是在筹集资金增加现金实力,或是重新审定合约规范代工制度,或是觉得这行已经利薄干脆选择退出。

    只有杨氏布业公司还在稳步扩张。凭借手中优良的现金流情况以及扎实的管理水平,杨氏布业公司轻松将自己的代工规模扩张到2万多户的水平。

    因为受前段时间的市场动荡影响以及产能调控的关系,整个苏南大约只剩下10万左右的代工户。另外还剩下约十几万户使用手拉机和机纱的散户,他们或是原来因为布业公司倒闭而被解约的散户,或者干脆是一些有一定资金实力而选择单干的农户。这样一来,杨氏布业2万户的规模虽然看起来似乎不多,还不及联合布业巅峰期一半的水平。但其实它一家的代工规模却已经占到总数的二成,一跃成为整个苏南最具实力的新土布商家。

    2万户的代工规模,在销售有保证的情况下,一年的产量能有800万匹以上。如果换算成旧土布,这个产量是以前整个武进县土布产量总数的两倍。非常惊人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的推进的。低调是王道,闷声才能发大财。

    在新成立的办公大楼里,杨邵文正在撰写年度工作总结。年底需要向股东们汇报公司经营情况,他需要将今年的营业业绩以及各项开支情况做个梳理,也要对明年的发展目标作出规划,为来年的发展编列预算。

    一边写着,他脑中一边思索,该如何才能打开农村土纱市场的困难局面。三个客人的来访,意外打断了他的思考。

    三人中,他只认得左边一人。正是卢佟海的父亲,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卢广胜。

    可能知道杨邵文与其他人不熟,卢广胜介绍道:“右边这位是富通钱庄的东家富弘毅,中间这位则是本县的闵知县!”

    杨邵文有些愕然,他知道眼前几位是当初封杀机纱的主力,双方应该算是敌对才对,不知道他们找自己会有什么事?三人中,闵靖远寿员,杨邵文也不知道该向他行什么礼,要是要下跪磕头,他可有些不太愿意。

    闵靖远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颇有威严,有些不苟言笑。“我穿着便服过来,你也不用多礼了。我这次找你来,是有公事要谈!”

    杨邵文也没谦让,顺势给他们搬来座椅,让客人落座。

    “怎么,杨小子。看你着一张脸,是不是还家着以前封杀你的事,想着奚落我们几句?”

    “我们武进因为是最早引入手拉机和家庭代工的。即使前段时间压缩了不少产能,还是比以前的产量翻了一倍有余。我虽然做了争取,但实话实说,别的地方不会同意我们武进这么大份额的!”

    闵靖远眼望着杨邵文,说道:“我想听听你有什么高见?”

    杨氏布业在武进本地的产能就占了一半左右,这也直接关系到杨氏布业自己的利益,杨邵文当然会认真对待。

    “最直接的当然是我们节制旗下代工户的产能!”

    闵靖远有些失望,这条他也能想到。只是这多少会触及本地利益,算不上什么好点子。

    杨邵文话锋一转:“不过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办法消化目前的产能的!”

    他将公司代工户定在2万规模,当然是有他依据的。因为这种规模的产能,差不多刚好能被公司的销售通路所消化。

    “闵大人,你觅府目前的协调也主要是在苏南本地。我们杨氏布业的销售通路最远已经铺到了湖北,我们的新土布也有这个竞争力。所以,多出来的产能我们会在外地消化掉,不会让你在同僚面前为难的。”

    “那就好,那就好!”

    闵靖远听后果然大感轻松,同时也对杨氏布业有些刮目相看。不声不响的,成立才一年多的杨氏布业已经发展出如斯势力,销售的触角竟然都伸到了湖北。更难能可贵的是,人家还不急不躁,不事张扬。很多人或许现在都还不知道,眼前的年轻人已经是苏南最大的布商了。

    闵靖远收拾心情,说起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本地布业商会的改选。这也是他目前很关心的事情。他一个官员,实在是有些不耐烦去管这些商业调控的事,急着想脱手给商会去处理。

    “你也知道,本地布业商会目前有些名不副实,急需有实力的商家在商会发挥作用。”

    闵靖远看了看卢广胜,最后说道:“卢会长的意思,他想让你来当武进布业商会的会长!”

    杨邵文有些错愕,他转头看向卢广胜,不知道这一贯看自己不怎么顺眼的老头是不是吃错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