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征

作品:《残寇

    “翼王,你这是要和我争嘛?”

    见石达开与他争取出战立功的机会,韦昌辉明显脸色不悦。太平天国永安封王时他是右军主将北王六千岁,而石达开是‘左军主将翼王五千岁’,位次正好在他之后,而且他年纪比他石达开要大近十岁,自然是不愿让这位的了。

    “六千岁要教训下湘中蛮子,小弟哪里敢争?”

    石达开并不计较,事实上,他也不爱争权,何况,对于湘中团练他自己也不是如何在意,不就是万八千的泥腿子嘛?虽然太平军同样还没洗干净脚板,毕竟经历了许多次大小阵仗,对付一群软蛋那还不是随便拿捏。

    那边洪秀全也出来打圆场。

    “如此,南边这个对手就麻烦五弟解决了。北王听令,速领三万将士南下,扫平湘中豪族,顺便为圣库多加些钱粮。”

    他也存了吃大户宰肥羊的心思,湘中各族不招惹天国军马便罢了,既然是送上门来的买卖,正好多割点肉,也打击一下这群团练的嚣张气焰,免得别人以为广西人好欺负。

    “慢!”

    东王杨秀清出言阻止,令洪秀全心中不快。但天国军务向来决于东王,其次才是北王,翼王,洪秀全这‘万岁’反而有被架空的趋势。这次他借机发作,其实也是为了多争取在将领中的话语权。然而这次试探失败了,看来这位‘九千岁’还是一如既往的强硬,他也只好随他了。

    “如今长沙坚城未下,清妖援军虽然没到,我天军却依然身处险地。一地团练哪里用得着三万将士?北王就领两万人去打宝庆府吧,如果战况不利,翼王领左军支援不迟。”

    生生让人夺了一万人马,韦昌辉内心暗恨不已,嘴里却只能恭敬回答。

    “四兄想得周全,两万人马都是高看了湖南蛮子,小弟这就去准备出战,必要让湖南人看看我天军的威风,看他们还敢不敢小觑。”

    眼看天军将士真的要和湘军打起来,赶来传信的苏三娘也急了。

    “禀报天王,禀报东王,这湘勇不足惧,但南上的粤勇却堪称劲敌,洋洋炮厉害,我们还是不要硬拼的好,以免伤了大军元气”

    “住口!这里你说话的份?我天兵天将有天父护佑,刀不入,还怕他万把民勇不成?速速退下,你还是回湘南去,为大军筹集粮草。”

    在诸王眼中,苏三娘虽然有些功劳,放在全军却又不算突出了。要不是看她是个女人,早就乱棒打出去了。

    “妇道人家,还是胆色小了点。”

    “姓杨的欺我太甚!”

    回到自己营中,韦昌辉还在愤恨难平。

    自从封王之后,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地主家大少爷了。韦昌辉出身与太平军诸王不同,他家乃是富户,因为家资富有,自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少读书,知文义,人又机智有才急,遇事能见机应变。

    但凡才铸人之辈,难免心高气傲,但在太平军中,东王位置始终压在他上面。按天国定制,各方军务必先“禀”韦昌辉、“禀报”石达开,然后“禀奏”杨秀清裁决,韦昌辉位列杨秀清下一等。

    而杨秀清也是个揽权的,对事事争强好胜的韦昌辉向来是处处打压,双方的矛盾早已不是一日两日了。

    韦昌辉读过书,又有才,而且常在外统兵打仗,手握重兵,这对于热衷于专权的杨秀清来说,不能不是一种威胁。是以杨秀清对韦昌辉这位‘六千岁’不仅极不尊重,还常以小事折辱韦昌辉。韦阳示敬重、畏惧,心中却极愤恨不平,常常想夺权上位。

    韦杨之间的矛盾,也是后来天京事变酿成惨祸的根由之一。

    历史上的咸丰六年七月,洪秀全与杨秀清矛盾激化。洪秀全密令时在江西的韦昌辉回京诛杀杨秀清。韦昌辉受诏后,率精锐三千余人,星夜赶回天京,突然袭击了东王府。他将杨秀清及全府男女老幼全部杀害,接着又在全城搜杀杨秀清的亲属与旧部。

    到了营门口,广东团练会办邓安邦与周诺、李文彪、孙振川等人已经迎了出来。

    邓安邦乃是一员良将,才能算是中上,但胜在稳重。他自知在粤勇中不过是上面派下来安插的一颗钉子而已,也不指望能成为亲信,处好同僚关系却是必要的。

    如今潘某人的权势如日中天,对周晓峰等人却一直客气有加,是以从未失了礼,这番到了人家主场,态度更加谦卑了。

    谁也不会和军功和前程过不去不是?

    “邓将军一路辛苦了!”

    周晓峰虽是个挂名的总教练,在军中却地位超然,让许多外人茫然不知所以。此时他打马走在前面,大家也不以为意。想要跟他计较,那也得自己有这底气。人家不仅是民间响当当的南拳王,还是首富,还有此番立下大功的周义成都自低一头,旁人谁还计较得起?

    “邓某不辛苦,行前奉潘大人钧令,全军听黎将军、周大人调动,末将这就交令。”

    入营后,周晓峰首先想要知道的是武器是否按他交待的那般备妥了。

    第二批北上的粤勇多训练了半个月,精气神倒也要得,现在又赶了半个月远路,休息这两日,恢复的也不错。

    四千多近五千援兵,八成装备了火,大半还是新式的米尼步,最次也是燧发,加上之前带来的,总计能用五千多杆,集合满清八旗绿营装备,大概也收拢不了这么多火,数量都成问题,更别提质量了。

    一挺机,一把重狙,数十支新式步,两千多支米尼步,三千多杆燧发,当今之世,即便面对欧洲列强同等数量的军队,装备也算超前。

    再不用发愁了!

    “北面动静如何?”

    中军大帐中,周晓峰据案高坐,两厢文武并立,肃穆庄严,鸦雀无声,只听他一人吩咐。此刻已是临战关头,没啥客气可讲,他自是当仁不让。

    “禀告周周先生,粤匪扬言要踏平宝庆府,已着伪北王韦昌辉领军两万南下,目前到了暮云镇,距离这里也就一两天路程。”

    邓安邦不知道出了黄埔大营众将竟然是以周晓峰为首,对方又没有正式官身,他连称呼都有些不知道如何措辞。可他哪来晓得,即便在黄埔大营,何尝又不是周某人的一言堂?

    “派人传信给韦昌辉,他不用走了,就在暮云镇等着,我自去会他。”

    好霸气!

    更怪的是,他周大少爷以一介白身统兵,一众将官却无人反对,倒也是一桩奇事了。

    初来的郭嵩焘还有些不太适应,左宗棠等人则是习以为常了。至于邓安邦等外系将领,有心反对,形势不由人,奈何?

    粤勇是周家人出钱建立起来,湘勇又是周家出钱建立,将领兵士也唯这位周某人马首是瞻。

    郭嵩焘亦惊亦惧复亦喜,内心纠结不已:

    “私军,这绝对是私军!”

    “军为私有,乱世不远矣!”

    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汉末神》睡秋:野鹤的书恶搞中颇有内涵,可以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