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山居岁月长

作品:《残寇

    得闻宜章北门守将黄诚江及金鸡岭关守将夏钧禀报,广州方面迅速派出了铁桥三等人率领近卫营大部北上寻找周晓峰下落。

    然而自出了金鸡岭,再也没有了其人踪迹,此事又无法公开,以免引发骚动,是以,铁桥三等人只能四下分散人手,慢慢打探。

    这一拖,就是数月光景。

    山居寂寞,却让周晓峰获得了难得的安宁,因为余毒未清,虽然头脑恢复了清明,体力透支的后遗症,却是要时间慢慢调养,只好在这个名叫万乐冲的小山村里安顿下来。

    在他闲居山中修身养性之时,历史的车轮,在稍微的偏转之后,依然滚滚向前。

    楚军各部横扫江南,南北各地纷起响应,满清统治四处漏风,洪杨所部割据大别山据险自守,而北上鄂西北的石达开所部太平军在鄂西北也混得风生水起。

    自从咸丰二年底兵败汉阳之后,周晓峰并没有派兵追杀石达开部,而是选择了清理缴获,消化俘虏,安抚百姓,巩固胜利成果。有意放任石达开部从容撤退,使得这一路太平军除了损失在汉阳战场的几万兵力之外,反而多了恢复与发展的时间。

    十二月,石达开部弃守汉川西进,数十万大军兵分数路,浩浩荡荡沿路横扫。克天门,占荆门旬月之间据地千里,在汉阳惨败中所损失的兵力不仅是补充上来,还超过了战前。

    四五十万大军太平军兵分数十路,四面开花,打土豪,分田地,搞得如火如荼。

    石达开处事简易,不随便骚扰民众,也不随便用刑法责备。军中还允许女人当官,翼王属下有女官儿和侍女好几百人,经常骑马出入,待遇和男人一样。

    在周晓峰曾经滇示下,石达开放弃了太平军以往的严苛政铂惩恶扬善,安养生民,军民关系相当和谐,令石达开在鄂西北的声名如日中天。

    石达开大旗所至,远近精壮纷纷来投,队伍迅速壮大。

    就在杨秀清兵败杨三寨之际,石达开提兵三十万,北上襄阳。

    其时,清朝固原提督孔广顺、署湖北提督讷钦等纠集近十万绿营八旗兵马及各地团练依托坚城迎战石达开,城外连营数十里。

    咸丰三年正月中,两军接战,石达开身先士卒,率军冲阵,一战打破清军四十座营盘,孔广顺退守襄阳,固守不出,连连向北京发文告急。

    然而此时的满清朝已是风雨飘摇,告急折子象雪片一般飞到咸丰的案头,让他惶恐无措。

    襄阳因地处古襄水之阳而得名,地处湖北西北部,汉江流域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地处南襄盆地中原地区西南,自古为交通要辏,有四省通衢的美誉,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

    汉水穿襄阳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及樊城,隔汉江相望,两城在历史上都曾是军事与商业重镇,合称襄樊。

    突然,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爬过去,灵活得很。神农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响,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

    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

    神农带着臣民们上了山顶,这山顶是一个奇花异草的世界。在这里,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

    他又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

    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神农架位处于湖北西部边陲,方圆数千里,林区内山峦迭嶂,纵横,河谷深切,山坡陡峻,地形复杂,乃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

    由于这里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历来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被贬为庐陵王后,命神农架山脉为“皇界”。清顺治、康熙及嘉庆年间,义军刘体纯部及白莲教军先后在此屯守十余年之久。

    神农架早年遗迹已鲜可寻觅,阳日的净莲寺,九冲奠观庙,松香坪的白云庵、观音阁,只依稀辨认出断壁残垣,但兰英寨、松柏寨等古寨堡和大九湖古战场保存得十分完好。

    入山之后,太平军的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但因为有鄂西北和山南等地打下的基础,大军主力倒也没有失去支援。

    在山中数月,也给石达开有了机会整训部队,休养生息,太平军的战斗力在再次惨败之后,再度得到了提升。

    到了五月,石达开率领主力部队三万余人出山,并征召精壮士兵十余万,民夫近二十万,第二次攻打襄阳。

    这一次,没有了僧格林沁的骑军,襄阳的防务又因为上一次大战的结束而变得松懈起来,面对汹汹而来但平军大军,拥兵不过万余的孔广顺、讷钦等人束手无策了。

    “石贼如此剽悍,敌众我寡,形势紧急,如之奈何?”

    看到襄阳城下越聚越多但平军,讷钦已经失去了底气,未战先怯。

    孔广顺只能强自安慰:“贼兵势大,襄阳确实守不住,不如躲敌锋锐,择险要之地,整兵再战。”

    这是为撤退找借口了。

    五月底,襄阳清军稍作抵抗,败退南阳,至此,太平军通往陕南自十熏商洛一线再无强敌,一路攻城拔寨,数十万大军直抵西安。

    西北乱起,而周晓峰此时隐居宜章,对于远在数千里外的西北战局全然不知。

    这个时候,驻守武汉一带的楚军各部也开始了对周边清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