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作品:《袁氏三国

    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因为宽带的问题,笔者直到现在才能上网,马上更新一张,大家先看着,晚饭后,还有一张奉上。另:别忘了给票票哟。

    张郃见袁斌自从幽州地界后,每日只是派出很少一部分斥侯探路,而且只到大军前十余里处就返回。

    张郃对袁斌道:“少将军,行军打仗,最重粮草,其次乃是多派斥侯进行哨探,防止中伏。我军粮草由主公亲率大军押送,自然不必防备敌人劫粮,但是,我军深入敌境,地形不熟,自当多派斥侯打探敌情才是。少将军每日仅派十余人出去打探,每次仅略走十余里便还。这幽州千里草原,地广人稀,正当多派人手才是,少将军不可不查。”

    袁斌笑道:“携义(张郃字)所言甚是有理,我本不赞成征幽州之举,概因曹在后,令我不安。怎奈父亲一意行之,只得随军来此。而公孙范割据辽东,恃远不服,我今既已至此,当趁此良机,一举灭之,以解我军南下时后顾之忧。况父亲分三路进军,对公孙兄弟分而歼之,公孙氏虽久据幽州,但不得人心,无能为矣。我军今已行进十余日,深入幽州境内三千余里,未见敌人踪迹,恐怕公孙范得知我大军来此,吓得心胆俱寒,已远遁矣。”

    张郃见袁斌一意孤行,不好强劝,婉言道:“大军连日跋涉,很是辛苦。前方不远就是辽东郡首府―――襄平县,恐怕公孙范在此驻有重兵,不易强攻,不如先到左近的‘徐无山(此山本在今河北省遵化县南方,笔者将其移到了今辽宁省鞍山市附近)’上驻扎,待士卒养足精神,再行攻打不迟。”

    辛评、高干、太史慈等人皆赞同张郃之言。袁斌见大家都同意,不好驳了张郃建议,冷了人心,遂下令大军停止前进,于山上驻扎。

    袁斌见此山形势险峻,想起了张郃的话,也觉得有几道理,遂派高干带足人马进山查看,看是否藏有伏兵,好预作准备。高干派人回报,并无异常,袁斌遂放下心来,带领大军上山驻扎。袁斌带张郃、高干、太史慈、夏侯兰四人在山顶上眺望,袁斌挥鞭四顾道:“此山地势如此险要,真乃兵家要地,公孙范竟弃如敝履,使我全据此山,真天使我成此大功。”

    当夜,袁军在山上休息,忽然山下鼓声大作,人喊马嘶。袁斌从帐中惊醒,大喊道:“何处喧哗?”

    夏侯兰快步进帐禀道:“启禀主公,山下不知何处军马,将此山围起住。”

    袁斌急道:“有多少人马?”

    夏侯兰道:“浩浩荡荡,不知凡几。”

    袁斌忙起身,在夏侯兰的服侍下穿戴盔甲道:“待我前去察看。”

    张郃道:“天黑路险,敌人不敢攻山,不如趁机突围。”

    袁斌道:“我不信公孙范真有这么多人,恐怕是虚张声势,传令下去,让士兵就地固守,待天明再做打算。”

    天亮之后,袁斌正与众人在营帐中商议现今如何应对山下大军,派往山下的斥候回来禀报:山下敌军打公孙范与公孙越旗号,众人听闻大惊。

    袁斌手中马鞭落于地上,失色道:“我大军皆葬身于此处矣!”

    太史慈上前劝慰道:“主公勿惊,慈愿率领手下人马,拼死杀出一条血路,保护主公离开。

    袁斌道:“这是怎么回事,辽东明明只有公孙范孤军在此,公孙越与公孙范到底是怎么汇合的?”

    辛评思索道:“按时间推算,二公子应该已经率两万人马插入公孙越与公孙范两军中间,公孙越根本不可能到此,难道二公子未能及时到达目的地或是阻拦失败,可是主公大军在后接应,公孙越怎能突破防峡难道是二公子存心保存实力,故意放任公孙越与公孙范汇合?”

    张郃皱眉道:“二公子不至于如此不济吧,二公子手握重兵,况且又有淳于琼将军相助,淳于将军久在主公身爆经验丰富,应该不会犯如此明显的错误,再说,故意放公孙越与公孙范汇合,他就不怕主公到时责罚于他?”

    夏侯兰怒道:“含肯定是袁熙与淳于琼搞的鬼,袁熙与主公有仇,那淳于琼也跟主公不对付,他二人正好趁此良机,合谋陷害我们,到时我等丧命幽州,方趁他们心意。”

    袁斌听到夏侯兰如此说,心中一动。只是如今突围要紧,顾不上这么许多,这个念头转瞬即逝。遂对众人道:“唉,事到如今,再说这些又有何用,如若不是当初我一意孤行,不听携义之言,大军安会陷之于此,此皆我之过也。传令下去,今夜二更造饭,三更起兵突围。

    张郃劝道:“公子无须忧虑,兵法云:‘置诸死地而后生。’如今形势危急,大军死战到底,必可反败为胜。”

    众人皆去准备不提,而山下公孙兄弟正在营帐中正在商议如何围剿袁斌的一万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