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作品:《袁氏三国

    于禁率领的前军来到了蓟县(今北京市所在地),袁斌派人追上了于禁,命其暂驻原地,等候袁斌的中军与其汇合。

    于禁接到这个命令后,感觉很是奇怪,但他还是按照袁斌的吩咐,停了下来。

    袁斌的中军非常迅速地赶到了蓟县,于禁将袁斌迎入官邸,对袁斌道:“主公,何故派人传谕,令末将停军不进。”

    袁斌笑了笑,对于禁道:“文则,这两万兵马,皆是我青州精锐,此次出征,若能保留实力,则最好。”

    于禁奇道:“两军交战,难免损伤,如何保存实力。”

    袁斌笑道:“文则放心,我自有办法。不要忘了,我还有个便宜的姐夫呢。”

    袁斌口中的便宜姐夫,就是乌桓部落中,势力最大的一部的首领―――蹋顿。当初袁绍为了收服这些异族的首领,从民间选用那些因战乱造成的孤女,选其中容貌秀丽宅收为义女,善加相待,长成之后,嫁与异族首领,这些首领都成了袁绍的女婿,减轻了袁绍北部边疆的压力。

    听袁斌如此说,于禁眉头紧皱,道:“主公,利用外族攻打刘和,虽然我军实力无损,但我军与刘和都是大汉子民,兄弟阋墙,何用外人相助?况异族素无信义,烧杀掳掠,与禽兽无异。主公若引外族相助,恐惹人非议。”

    袁斌听了于禁的话,顿时呆住了,还有这一说啊,在后世,大家可都是一家人啊,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从小唱到大,全国人民大团结,各个民族是一家的思想,已经深深印入袁斌的脑中。这向乌桓借兵一事,对袁斌来说,根本没什么,很正常的想法,而对于于禁等人来说,无异于引狼入室。袁斌想到:“原来古代人对外族人成见这么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兄弟一家的想法,而那些所谓的学者称的‘岳飞、戊祥不是民族英雄,是阻碍历史进程的刽子手;秦桧反而是促进民族融合的英雄’,这么看来根本就是胡扯蛋。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还是刘备说的对,身为大汉子民,在这种大家只认汉族一家的思想下,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待历史问题,是错误的。就好比日寇曾经侵略,那些XXX们主张忘记历史,鼓吹中日友好,认同汪精卫是促进中日友好的民族英雄。按照那些XXX们的混帐逻辑,如果以后整个地球为一家,世界上没有国籍,全世界人民大融合,那中日岂不成了一家,那毛XX、朱XX不就是‘阻碍历史进程’的民族罪人了?大汉奸汪精卫反而成了英雄,真是岂有此理。那些XXX们的学问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袁斌奋力一拍几案,道:“文则此言甚是,是我错了,不该有联合异族的想法,既然如此,我们就凭一己之力,消灭刘和,然后于塞上会盟,争取让那些异族当我大汉对外的鹰犬,敢犯我大汉天威的,就让那些鹰犬去咬死他们。”说到这,袁斌想起了星爷的一句经典台词“关门,放狗!”

    于禁长揖于地道:“主公深明大义,此青州之福,河北之福,天下之福也。”

    袁斌一摆手道:“文则过誉了。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商议一下怎么消灭刘和吧。”

    袁斌通过情报得知,刘和手下谋士阎柔曾劝过刘和不可与袁家为敌,刘和不听,被刘和留在了代郡,手中握有两万兵马。而刘和现在仍屯兵右北平,手下是鲜于兄弟和齐周。据说刘和军中还有鲜卑族骑兵出没。

    得知此消息后,袁斌未敢轻动,忙派人仔细打探,得知刘和确实厚币卑词向鲜卑部落求援。而鲜卑部落中势力较大的两部步度根与轲比能贪刘和的厚礼,率众来援,但步度根与轲比能不睦,分屯两处,互不联络。袁斌得知此消息后,利用刘和军中内部不和,决定各个击破。“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这可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破敌制胜的法定。

    袁斌先派遣亲卫刘亮(网友虫型龙的龙套)去见阎柔,首先奖励阎柔守节不渝,义不从贼的气节,劝其举兵断刘和粮道,同时利用阎柔在异族之中广有威信,劝其诱召关外的异族,绝步度根与轲比能的后援。而轲比能与步度根两部,轲比能一部较强,他一直想灭掉步度要部,统一鲜卑,袁斌又以亲卫罗成(网友冰焱尘封的龙套)为右北平人,熟悉地理,令其去游说轲比能,就说袁斌支持轲经能消灭步度根,统一鲜卑诸部,事成之后,袁斌一定上奏朝廷,封轲比能为鲜卑大单于。轲比能大喜,同意与袁斌联手,准备攻打步度根。而袁斌则暗中派遣于禁屯兵于轲比能身后,若轲比能消灭了步度根,则乘轲比能不备,将其消灭;若轲比能不能胜,则助其消灭步度根,再以摆庆功宴为名,于席上杀之。

    而袁斌则率领剩下的一万人,准备攻打刘和,若能将其消灭,则一战可定,如若不然,被刘和跑掉,只得将其交与阎柔处置了。

    商议停当,袁斌亲自到营中劝慰士卒,大军启程时,袁斌登上战车,亲自为大军击鼓助威,三军无不倍受鼓舞,齐向右北平杀去。

    刘和闻知袁斌率兵来伐,探知其仅万余人马,心中大定,想到:“我有兵马八万余人,还打不过你的一万人吗?”忙与鲜于兄弟和齐周点兵出城,于城外迎敌。

    刘和于马上,手搭凉篷,望见远处的袁军孤零零的缩在远处,只有可怜的一点,而自己这边则是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刘和大笑道:“弟兄们,立功就在今日,杀死袁斌者赏百金,官升一级;生擒袁斌宅赏千金,官升三级。大家杀啊!”八万大军一齐出动,万马奔腾,气势非凡,就连大地都为之。

    袁斌在与部将于禁、臧霸等人讨论训练士兵的方法时,提到了后世中蒙古勃儿只斤•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的部队的进攻方法。不管你是什么部队,先来上一顿箭雨,待其阵形大乱时,再用骑兵冲锋,敌人遇到成吉思汗的部队,只有溃散而逃,被成吉思汗的骑兵追杀的份。而成吉思汗的部队很少伤亡,唯一有伤亡的地方,恐怕就是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不小心落马造成的。^_^

    袁斌的意见,给了于禁等人很大的启发,而袁斌此次带来的部队,就是于禁等人按照袁斌的“创意”训练出来的部队,今次是检验他们威力的时候了。

    刘和欺袁斌兵少,下令大军一齐冲锋,想生生把袁斌碾死。就在刘和大军冲到离袁军五百步时,袁斌下令士兵做好准备,冲到四百步时,袁斌下令放箭,只听“嗖嗖”之声不绝于耳,刘和的前军纷纷落马,冲到两百步时,已损伤一万有余。这时候,袁斌令弩骑兵像两旁闪开,露出了袁斌准备已久的秘密武器―――“铁甲连环马”。

    这在古代,可算得上是简化版的重型坦克,袁斌的三千重骑兵,摆成三个锥形,冲入刘和军中,顿时将刘和部队的阵形打乱,刘和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顿时陷入兵不顾将,将不顾兵的地步,袁斌下令剩下的四千轻骑兵,随着刘和的部队,进行掩杀,刘和的八万大军,顷刻间,土崩瓦解,有时候,胜利就是这么简单。在古代战争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先进的武器就代表着战争的胜利。

    刘和看着呼啸而来的骑兵,这才知道什么叫做地裂山崩,如此强劲的冲击力,这世上还有什么可以抵挡得住?刘和转身便逃,而鲜于兄弟已死于乱军之中。刘和心中暗恨:“我为什么要听信鲜于辅、鲜于银那两个蠢货掉唆,与袁家为敌,如果我听从阎柔的劝告,幽州的西半部还在我的掌握之中,地盘虽然小点,但总比落到现在什么也没有,随时还有生命危险的地步要强。”刘和正在胡思乱想时,已被华雄追上,只见寒光一闪,刘和的脑袋飞离了他的颈项。飞到半空的刘和(脑袋),望着自己不住向外喷血的颈项,刘和赞叹道:“好快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