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作品:《袁氏三国

    刘和与鲜于兄弟死后,其手下的乌合之众一哄而散,齐周也向北逃去,据说投奔夫余人去了。

    而轲比能与步度根火并后,步度根不敌轲比能,舍下部众,单身投奔匈奴去了,轲比能尽收步度根的部众。于禁以设宴庆祝为名,将轲比能与鲜卑各部大人诱入营中,于禁摔杯为号,埋伏在外的刀斧手一拥而入,将轲比能以下各个部落的大人统统斩杀,然后大军在于禁的带领下,冲入鲜卑军的驻地,斩首三千余级,鲜卑元气大伤,再不能成为大汉北方边陲的威胁。

    而袁斌的便宜姐夫,乌桓首领蹋顿,本来是想趁着袁斌与刘和、鲜卑联军交战时,趁机占些便宜,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妹夫迅速消灭了刘和的叛乱,平定了幽州,蹋顿只好率领右北平乌桓大人乌延、上谷乌桓大人难楼、辽东属国乌桓大人苏仆延等乌桓三部众,来拜见袁斌。

    袁斌于塞外大会乌桓诸部,于广阔平原上,展示重骑兵的威力,并告诉乌桓众首领,大汉的军队全部都是这么厉害的骑兵,而袁斌所领的还是其中最差的。吓得乌桓众首领全部宣誓臣服于大汉。袁斌宣布其为大汉子民,令其引兵远征塞外不肯臣服于大汉的异族,如昆坚、丁零、夫余、沮沃、高句丽、(氵岁)貊、三韩(辰韩、马韩、弁韩)等部,令蹋顿每征服一个部落,就在其地刻碑铭记,将其地列为大汉领土,万世不易。

    袁斌平定幽州,大会异族之后,在回军的路上,亲卫高昊(网友高旭东的龙套)来禀:“启禀主公,外面有一自称‘北地狂士’的人来求见主公。”

    袁斌奇道:“哦,这塞外苦寒之地,亦受孔圣人之熏陶乎?竟有文雅之士在此,快快请进来。”

    高昊将那个“北地狂士”请了进来。狂士对袁斌不揖不拜,神情倨傲。袁斌心中虽不甚喜,但强忍道:“不知先生高姓大名,来此有何指教。”

    狂士道:“不才姓艾,名芝,字淑仁。将军可叫我艾淑仁。”

    袁斌拱了拱手道:“原来是艾先生。不知先生有何指教?”

    艾淑仁说道:“我闻将军性情暴躁,残忍好杀,特来劝诫。”

    袁斌问道:“不知先生从何处听此传言。”

    艾淑仁道:“塞外诸人皆言之。艾某自认为读圣贤书,可称得上是‘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做为圣人门徒,正义使宅特来警告将军。将军若不收敛,恐天将诛之。”

    袁斌气道:“真是一派胡言,似汝这腐儒,只会捕风捉影,搬弄事非,于天下有何益哉?”

    艾淑仁道:“将军不听良言,祸至无日矣。”

    郭图道:“只有借曹之力,消灭袁尚、袁斌,助主公登上家主之位,待时机成熟后,再转身将曹一军(袁斌发明的象棋应用广泛,郭图也会用其中的名词了^_^)。”

    袁谭左思右想,对郭图道:“若用此铂恐惹河北众臣非议,容我思之。”

    郭图也知此计不妥,见袁谭不能取舍,乃告辞离去。

    而在邺郡的袁尚见了袁斌的来信,大怒道:“我继承父亲的基业,身为大将军之职,总督冀、青、幽、并四州诸军事(书评中有人问了徐州的事,问为什么不是五州,在此我解释一下。徐州是袁斌打下来的,但名义上是徐州刺史吕伟的,所以不在袁绍的管辖范围之内,因此只称督四州诸军事)。袁斌不过一个区区的青州牧,竟敢对我无理。”

    谋士逢纪(已经升为大将军府长史之职了)对袁尚道:“主公,袁斌势力极大,此时乃非常时刻,不可与其为敌啊。”

    袁尚怒道:“逢元图,你是不是看着袁斌势大,而审配又与袁斌交好,你想通过审配的路子,改换门庭,此番替袁斌说好话,是何居心?”

    逢纪见自己对袁尚忠心耿耿反被袁尚怀疑,气道:“主公何出此言,纪以为,如今与我争锋宅袁谭也,袁斌曾明言,不参与争夺家主之事,若其失言,威信于众人面前尽丧矣。主公可郑重回信,好言抚慰,信中含糊其辞,尽量推诿,待灭了袁谭,再与其计较。不料竟被主公误会。”

    袁尚见状,忙道:“此我之过矣,元图休怒。”

    见逢纪气稍平息,接着怒道:“可恨的袁谭,敢自称‘车骑将军’,与我为敌。若不将其消灭,难解我心头之恨。”

    这时候,袁尚的母亲刘氏进来了。袁尚赶忙上前迎接,道:“母亲,您怎么来了?”

    刘氏对袁尚道:“孩儿,你父亲之所以故去,都是那几个狐狸精(袁绍的小妾)害的,依我看来,还是把她们解决了的好,省得留下祸患。”

    逢纪一听这涉及到自己主公的家事,臣下不便参与,对袁尚言道:“主公,臣尚有要事未办,先走一步。”

    袁尚也知道逢纪不宜参与此事,示意逢纪离去。袁尚对刘氏道:“母亲乃内府之主,此事还是母亲拿主意吧。”

    刘氏见自己的儿子默许了此事,就下令府中的卫士将袁绍留下的五个小妾全部缢死,又怕她们死后,再与袁绍纠缠在一起,让卫士用刀把她们的脸全部划花,认为这样袁绍就认不出她们了。事情办妥之后,将这五个小妾于夜间偷运出城,埋于荒郊之中。可怜二八佳人,顷刻间成了豪门争宠的牺牲品。袁尚得知母亲将五个小妾杀死,为了斩草除根,也将五个小妾的家人尽皆抓捕杀害,前后因此事而死者三百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