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作品:《袁氏三国

    就在袁斌北征刘和,袁谭、袁尚内讧时,曹在干什么?

    曹带着大军到达宛城后,他将自己的帅旗交与张绣,让他打着自己的旗号屯兵穰城,吸引刘表与刘备的注意力,而曹自己则悄悄地来到了河东,司隶校尉钟繇与河东太守杜畿齐来拜见曹。

    曹对二人道:“元常(钟繇)、伯侯(杜畿),对面的郭援有什么动静?”

    钟繇对曹道:“丞相,郭援乃繇之外甥,此番聚众造反,劳动丞相亲征,此钟繇之罪也。”

    曹摆了摆手道:“元常言重了,此是敦援自来取死,与元常何干?元常久镇关中,百姓安定,此皆元常之功也。”

    钟繇见曹一点也不怪罪,心中十分感动,道:“谢丞相不罪之恩。”

    曹转头对杜畿道:“伯侯,郭贼有何动静?”

    杜畿对曹道:“丞相,郭援内结河东大族卫固、范先、张晟、张琰等以为党,外联白波贼李乐、胡才以及匈奴呼厨泉等以为援,啸聚河东,非大军不可制也。丞相此番亲来,彼军虽众,皆乌合之众耳,一击可定也。”

    曹点了点头,道:“伯侯此言最善,河东乃孤肱股之郡,孤平日多事征伐,所需粮草,全赖河东。伯侯每次皆足食以供,此功之大,甚于萧何也。”

    杜畿谦逊道:“丞相言重了,此畿分内之事,有何功可言。丞相既然将河东交与杜畿,自然要将河东治理的民生富庶,粮草充足,方不负丞相所托也。”

    曹赞道:“杜公真可谓是天下百官之楷模也。”

    此时,手下来报:“启禀丞相,各位大人,匈奴呼厨泉结连郭援及白波贼攻破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烧掠而去。”

    曹问道:“可曾探得损失?”

    传令兵道:“自县令以下,死伤官吏十余人,兵三百余人,百姓不计其数,囤于县府库内的三万石粮草全被抢掠一空。”

    曹听罢,气得奋力一拍面前的几案,震得几案上的酒樽都倒了,酒水洒得到处都是。曹无视四处流淌地酒水,恨道:“匈奴实是可恨,每到乏食之时,即侵入我大汉疆土,进行掠夺。”

    本来镇守着左冯翊郡的荡寇将军段煨与镇守右扶风郡的殄虏将军伍习,也被曹调至河东听用。

    约莫着过了一个时辰,手下又来报:“有大队人马去攻打皮氏,卫固已经投降。”

    郭援大惊,自己的老巢就在皮氏,皮氏若丢,自己无家可归。急问道:“可看清是何人旗号?”

    手下答道:“打的是曹丞相的旗号。”

    郭援一听是曹,吓得面如土色,酒意也吓醒了,喊道:“怎么可能是曹,他不是在南边打刘表吗?你看清楚了吗?”

    手下答道:“没错,确是曹旗号。”

    郭援闻知是曹亲来,顿时战意全无,下令全军撤退。但两方人马混杂在一起,怎能说撤就撤,郭援无奈,只得与尚在身边的李乐、胡才二将,及几个亲卫向北逃去。主将一逃,余下的士兵斗志全无,纷纷弃械投降。此时在此指挥的是曹心腹爱将夏侯渊,此人向以冷血弑杀闻名,他下令将所有投降的士卒全部活埋,范先、张晟、张琰三人全部斩首。

    郭援与李乐、胡才等人不敢去皮氏,只得去平阳郡(今山西省临汾市)投奔匈奴。正走到半路,被一队人马拦住,当先之人,头戴金盔,身披红氅,细目长髯,虽然身材矮小,但掩不住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强大气势。

    郭援一见此人,心中的直觉告诉自己,此人就是曹,郭援大着胆子问道:“前面可是曹丞相?”

    曹笑道:“不错,正是本相,卿本佳人耳,奈何从贼?我闻贤侄为钟元常之外甥,何不跟从令舅,为国效力,也好谋个出身。似此般落草为寇,说不得哪日,就被官军剿灭了。”

    郭援勉强道:“人各有志,丞相不必强人所难。今次是我无备,吃了大亏,丞相若肯放我,来日必与丞相一较高下。”

    曹笑道:“郭贤侄可是欲投此人哉?”说着,身旁的许褚提起一个人头来。郭援仔细一看,正是匈奴单于呼厨泉的首级。原来曹趁着郭援与钟繇交战之时,攻下皮氏,迫降卫固,令其与匈奴呼厨泉写信求救,结果呼厨泉见信来援,反中了曹的埋伏,不但自己丧命,而且也令匈奴再次元气大伤。

    郭援一见呼厨泉的首级,顿时如被雷击,一腔热血化作数九寒冰,只觉得心如死灰。郭援见自己复起的希望破灭了,对曹道:“丞相真乃人杰也,郭援输得心服口服。我闻以孝治天下宅不绝人之亲;施仁政于四海宅不乏人之祀。郭援只希望丞相能看在家舅的面上,放过郭援的家小。”说罢,倒转柄,刺入腹中。大喝一声,死于马下。

    曹见状,感叹道:“郭援虽委身于贼,倒不失为一条汉子。”

    李乐、胡才二人早已跳下马来,跪在一旁,对曹道:“某二人被郭援胁迫,无奈做贼,今愿降丞相,为国效力。”

    曹对此反复之人,根本懒得看上一眼,径直打马从二人身前经过,身后的典韦明白曹的心意,一戟一个,刺死于道旁。二人的尸体摆在道旁,无人问津,最后被野狗撕咬、吞吃。这是背主求荣之人的下场,死后也不得全尸。

    曹平定了河东之乱,回军屯于许都,派人去河北打探消息,闻知袁斌消灭了刘和,大胜异族,声望之脯已经越过了袁绍,曹大惊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