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作品:《袁氏三国

    逢纪想了想,说:“唯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

    袁尚问道:“元图有何良部”

    逢纪道:“当初主公与袁谭争斗之时,为何袁斌与袁熙只坐保青、幽二州,不参与世子之争?就是抱着让主公与袁谭争斗,待两败俱伤后,再出来收拾残局的打算。不料袁熙死于刘和之手,没能笑到最后,不过袁斌一直打着这个主意,所以才能置身事外,从容应付。主公如今之计,不如明降袁斌,暗中积蓄力量,袁谭有曹相助,士气正盛;袁斌则拥有二州,实力雄厚,主公当仿袁斌韬晦之计,置身事外,待其元气大伤后,然后一击必中,则大事可定。”

    袁尚不奈道:“如此,还是要我投降?”

    逢纪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况是伪降,有何不可。袁斌以兄弟念之,必不知主公伪降,不会仔细防范,只有这样,主公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若是换了曹,恐怕不会给主公机会的。主公,如今形势危急,不可犹豫啊!”

    逢纪越是如此劝说,袁尚越是犹豫不定。一方面不想放弃刚刚到手的权力,一方面又怕逢纪暗中与袁斌勾结,明着是为自己着想,其实全为袁斌打算。但自己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身边也只有逢纪一个谋士,也不知道有谁值得自己托付,只急得袁尚暗暗叫苦,嘴角都起了口疮了。

    这时,袁斌的第二波使者又到了,又送来劝降的书信,一再表示只要放弃争斗,一致对外,袁斌绝不相负。

    逢纪见了信后,加紧相劝,道:“主公,袁斌心中急着想与曹决战,只要我等表示投降,袁斌一定大喜过望,我可以提出主动放弃大将军的称号,但保留冀州牧的官位,还要拥有兵权,袁斌权衡之下,一定会答应的。等到袁斌与曹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们趁势复起,一定可以再次统一河北四州,与这个伟大的目标相比,暂时受点苦算什么?何况我们只是假意投降,主公连这点都做不到吗?”

    袁尚挡不住逢纪的步步进逼,说到:“元图不必如此,且让我再考虑考虑。”

    逢纪见袁尚如此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气得一跺脚,出去了。

    且不说袁尚在邺城犹豫不决,屯兵常山的袁斌,接到了关于曹进军的消息,曹攻破黎阳后,兵分两路,一路向荡阴(今河南省汤阴县)进发,一路向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进发。

    袁斌见曹来势汹汹,生怕袁尚抵挡不住,再让曹占了邺城,如果曹得了地利,以后再跟曹决战时,自己必定要吃亏的。

    袁斌一方面向邯郸方向移动,靠近在邺城的袁尚,方便救援;另一方面令屯兵青州的赵云出兵兖州的东阿、范县等地;再一方面派人通知在徐州的盟覦――吕伟,令其出兵骚扰曹侧翼。

    逢纪对袁斌长揖道:“纪奉我主大将军之命,我来修好,请四公子与我主联合,共抗曹。”

    袁斌问道:“哦,可是三哥承认自己世子之位得之不正,想要让贤?”

    逢纪道:“非也,曹于老主公丧期,妄动刀兵,进军河北,我主宅心仁厚,不忍河北百姓受苦,故尔与四公子修好联合,非有他意也。”

    袁斌道:“既然如此,三哥即为袁家家主,又是朝廷所任的大将军,何不率领众人以抗曹?反求助于我,岂不是本末倒置?恐惹人耻笑耳。”

    逢纪道:“四公子此言差矣,我主虽为大将军,但以兄弟为念,不愿以势压人,故尔派我前来修好。”

    袁斌转喜为怒道:“即以兄弟为念,如何兴兵打大哥,又坐视二哥被害而不救?如此种种,岂是以兄弟为念?”

    逢纪暗道:“来了,真是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心中顿时十分紧张,额头上浸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逢纪道:“这……这……大公子勾结曹,为袁家之罪人,故尔……伐之。”

    审配再也忍不住了,骂道:“一派胡言,明明是大公子被三公子打败之后,才去投曹的!”

    逢纪立刻抓住了审配的语病,道:“即如此,大公子当时为何不以兄弟为念,不来投四公子,反去投曹,其中必有奥妙。”那意思就是,你们也不是什么好人,要不然为什么袁谭宁可投曹,也不来投你们,大家都差不多,谁也别说谁。

    审配道:“你……”

    袁斌止道:“逢长史语出如刀,不辱使命,真人才也。”

    逢纪道:“不敢,不敢,关于我主所言,不知四公子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