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作品:《袁氏三国

    袁斌初时念着与袁谭、袁尚同为兄弟,都是一家人,不愿兵戎相见。不料袁谭、袁尚还想困兽犹斗,不愿缴械投降。

    袁斌派人打探得知,袁谭与袁尚大战一场,袁谭大败,向曹求救,曹趁机攻破黎阳,韩猛不屈而死。

    袁斌对着“称病在家”的审配说到:“正南,我不料韩将军如此忠义,昔日我曾斥责过他,是我的不是啊。”

    看起来精神矍铄,身体康健的审配,腰板挺直地跪坐在坐垫上,见袁斌因为韩猛的死,而心中不悦,开解道:“主公不必如此,韩将军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不矣快哉。”

    袁斌道:“正南,韩猛将军可有后人留下?”

    审配想了想,道:“有,韩将军留有一子,如今年已十岁。”

    袁斌道:“即如此,可派人将其接入我府上,派人照顾,也算我为韩将军做点事情,弥补一下我的过失。”

    审配赞叹道:“主公真乃仁慈之主。”

    袁斌问道:“正南,你说父亲临终前,打算立我为四州之主?”

    审配点头道:“正是,大将军临终前一晚,将我与逢纪留下,告诉我们想立主公为世子的想法。后因顾忌‘废长立幼,于礼不合’,这才作罢,没有马上宣布。谁料第二天,主公就病故了,然后袁尚就拿出了所谓‘大将军遗诏’,自立为四州之主。但其才不能服众,这才导致河北陷入战乱,曹才会趁机北犯。若是大将军在天有灵,看到自己的儿子们手足相残,一定痛心不矣,唉……”

    袁斌也叹道:“这都是时也,运也,命也。若我们兄弟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曹岂敢正眼窥我冀州。”

    审配劝道:“主公不必忧虑,主公英明神武,远胜曹,必能再统四州,重现大将军旧业。”

    袁斌笑着摆手道:“正南谬赞了,曹文韬武略,志向高远,于天下英雄之中,可居第一;江东孙策生性豁达,极善用人,可居第二;荆州刘备仁者爱人,贤名天下传扬,可居第三;区区不才,当可窃居第四,余者皆不足虑也。”

    审配道:“主公勿乃太谦。”

    袁斌看着满堂文武,人才济济,心中欢畅无比,笑道:“斌何德何能,敢劳烦诸位相见。”

    众人之中,文臣以田丰、沮授为尊,可惜二人现在青州;武将之中,自淳于琼死后,首推颜良、文丑。

    颜良起身道:“主公何需太谦,审配先生已经告知我等,大将军生前也是属意主公。主公为人极有才华,也是众人亲眼目睹,如今河北之局势,混乱之极,唯有主公可以平定,因此我等斗胆,想请主公自称大将军之号,带领大家与曹抗衡。”

    袁斌推辞道:“抵抗曹,乃我分内之事,义不容辞,但称‘大将军’之事,是否过于仓促?可先表奏朝廷,方可服众。”

    文丑瞪着双眼,喊道:“主公不必如此,谁敢不服,且看某家之刀,是否锋利。”众人也极力相劝。

    审配起身来到袁斌身爆对袁斌悄声道:“众人之所以跟随主公,一为报大将军生前之恩,保住河北基业;二为抵抗曹,保全性命;三为自身富贵,主公若再推辞,冷罢众人心矣。”

    袁斌听审配如此说,对众人道:“我袁斌不才,如今年已三旬,已是青州牧、讨逆将军之职,也算朝廷大员。承蒙大家推举,就称‘前将军’如何?若是以‘大将军’相称,则斌实不敢当。”

    审配一边与众人一商量,一边向众人解释,如果以“大将军”之位相称,诗然与袁尚为敌,如如今河北之大敌乃是曹,我们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是,不应该在乎那些虚名。这样,大家方才应允。袁斌也放弃了“讨逆将军”的称号,以“前将军”自称。一下子从正五品,升到了正三品,又上升了四级。

    袁斌自从知道了曹攻破黎阳的消息后,再不与袁谭、袁尚留情面,向二人下达了措辞强硬的书信,告知二人,若再不投降,就要兵戎相见了。

    袁谭反正有曹做后盾,他毫不在乎,在接到袁斌的信后,看也没看,就给撕了。到是袁尚接到袁斌的信后,左思右想,没有什么像样的主意,不得已,又把逢纪找来了。

    袁尚拿着信问逢纪道:“元图啊,你看那个私生子给我写信,竟然恐吓于我,我可是大将军啊,他一个区区的杂号将军(讨逆将军属于杂号将军这一大类,袁尚还不知道袁斌自称前将军的事),与我差着八级,他竟然恐吓我。你说,我该怎么办?”

    逢纪强睁着一双醉眼,笑道:“拉倒吧,你说你是大将军,有谁听你的?这大将军也是你自封的。你这样无才无德,难以服众。心胸狭窄,不听人言,我真后悔,怎么把你扶上了家主之位。”

    听着逢纪那些刺耳的话,袁尚羞得面红耳赤,却有求于逢纪,发作不得,对逢纪作揖道:“元图,前日之事,是我错了,你看有什么办法,能够使我转危为安呢?”

    逢纪见袁尚认错,心中顿时感到好受了些,袁尚毕竟是自己当初决定辅佐之人,做人要有始有终。

    逢纪想了想,说:“唯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