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收刮益州人才(下)

作品:《三国之携美兴汉

    第四十九章收刮益州人才(下)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

    其一:其貌不扬,其才不凡

    就在曹拿下荆州,刘备逃之夭夭之际,据守蜀地的益州牧刘璋惶惶不安,基于西瓜偎大边的“西瓜效应”,他派“别驾”(官名)张松担任特使,去向曹交好。

    张松这人头脑灵活,见识通达,可惜其貌不扬,个头矮,放荡不羁,看起来很不起眼。曹刚克服荆州,志得意满,张松这模样他哪看在眼里,对他惮度极为冷淡。

    担任主簿的杨修知道张松是个人才,劝曹吸附。曹不理,张松不满。回到刘璋身爆适逢曹赤壁兵败,张松便力劝刘璋和曹绝交,和刘备结盟。

    三年后(建安十六年),刘备益州。从事后结果来看,此举无异于开门揖盗。但一来刘璋见不及此,二来手下谋臣张松力荐,因而引进刘备势力。

    张松引狼入室,惟恐此狼不便吞并,还手绘地图,把益州的地形地物、山川险要,以及兵器府库、兵力部署等等军事机密,一一报告给刘备。刘备不嫌张松丑陋,接纳了他,后来反客为主,并吞益州,取得和曹、孙权平起平坐的资本,难怪《三国志》裴注引习凿齿云:“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

    三国刘卲写《人物志》,谈到鉴识人才之难,特别难在“二尤”——尤妙和尤虚的人。其中尤妙指的是特别出众的人才,不见得很抢眼,“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直露为虚华”,——这些人也许貌不出众,看来不怎么样;也许直率表露,缺乏翩翩神采,但若视为无用卒子,那是大错特错。史书说张松“短小放荡”,这就是《人物志》指的“貌少”、“直露”,曹便这么鉴识错误。

    其二:过目不忘,倒背如流

    关于张松如何伶牙俐齿,不讨曹的欢喜,又如何聪明机智,正史所载不多,《三国演义》倒有相当精彩生动的描绘。除了写张松逞口舌之快,揭曹疮疤,并且描述张松过目不忘地异功能。

    第六十回写杨修见张松恃才傲物,想折服他,便取出曹撰写的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瞧瞧。张松阅毕,大笑说:“这书的内容我们蜀地的小孩子也能背诵,这哪是什么《新书》根本就是战国时代无名氏所作,被曹丞相抄袭窃取。”

    杨修不信,张松当场把曹的兵书倒背如流,一字不错。杨修不相信曹是文抄公,可见张松记忆力之强。他把张松推荐给曹,但张松长得过于抱歉,“额镢头尖,鼻偃齿露”,额头像锄头,头尖,鼻塌,牙齿外露,曹不信张松这种样子会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以为古人和他英雄所见略同,他的新书才会和战国时人所撰雷同,一羞之下便烧了《孟德新书》。

    由此可见,张松确为杨修一样的才华之士,但自己密事不周,被哥哥出卖最后弄得身首异处。

    但是现在两兄弟却守系不错,兄友弟恭看不出有何矛盾,两人既然又有才能,又是本地人士,刘辩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又得人才,又拉拢了一个豪族,岂不妙哉。

    为了缓解下气氛,严颜“咳咳”两声,然后说道:“来来,殿下!臣为您引荐一名少年英雄,这次出征蜀郡,他率部曲参军,可是立了不少功劳,我这特此引荐给您!”

    “哦?快快请来!让我看看是个怎样英雄!”刘辩欣喜道,暗想难得又得人才?

    “兴霸,过来!”严颜远远的朝身后那些随从喊道。

    “喏!”

    兴霸?初始还没感觉如何,但随着自己轻声念了一爆兴霸!刘辩一听兴霸两字,瞬间就是一个机灵!难道是他?如果是他的话,那上天对待自己如此之好,难道要送我一个水军大都督吗?

    严颜招呼完之后,就压抑不住兴奋,高兴的对刘辩介绍起来:“殿下,这兴霸,是字,他名叫甘宁!是巴郡临江人,手下功夫了得,尤其善于水战!也算是巴郡数得上号的豪杰之士了,这番投靠,绝对于殿下而言如虎添翼!”

    甘宁(163—222),字兴霸,东汉巴郡临江(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少年有力,读诸子,17岁左右任过蜀郡丞。与凌统有杀父之仇。公元204年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公元205年转托黄祖,黄祖又以凡人畜之。公元208年归吴见用于孙权,大有作为。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击合肥退张辽,百骑袭曹营,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智勇双全,战功显赫。仗义疏财。深得士卒拥戴,吴主赏识,被孙权封为西陵太守,拆冲(常胜)将军。

    “真的是他!真的是他!”严颜说出了甘宁两字,刘辩就如魔怔了般,重复的念叨着。

    “呃,殿下,不过兴霸出身不是太好!是水匪!不过从没有做个伤天害理的事情,反而帮助穷苦老百姓!殿下不要因为出身,而看不起他!”想了想,严颜还是把甘宁的真实身份说了出来,毕竟如果刘辩要想了解的话,肯定会知道的,还不如现在就说了,但又害怕说了,刘辩瞧不上甘宁。

    “不拘一格降人才!”刘辩摆摆手,示意自己不会那样做的,甘宁的出身,刘辩早就了解了,又岂会瞧不上他?这甘宁就因为水匪的出身,先是投身刘焉,又投靠,刘表,黄祖,始终不得重用,直到投靠孙权,才算是有所作为。

    严颜虽然并不明白,刘辩说的什么,但还是听出来,刘辩并没有瞧不起甘宁,反而兴趣很大的样子。

    “兴霸,快来见过殿下!”严颜看来对兴霸很是看好,就如子侄一般。

    “拜见殿下!”这时候的兴霸还没有正式官职在身,所以没有自称下官。

    “起来吧!我们又见面了!”刘辩为什么用又字呢,因为这位兴霸不是别人,正是在前来成都路上,和刘辩见过两次,甚至刘辩还救了他一命的那人,真没想到他带着人,竟然投身于严颜麾下!

    “是你?你是殿下?”他也显得十分惊讶,本来在远处只觉得刘辩有些面熟,再加上那时候刘辩穿的普通,这时候又是衣着华丽,而他又是见刘辩,所以便走进之后低头就拜,并没有仔细瞧瞧刘辩的样子,被刘辩一说,这才仔细一瞧,原来还是熟人!

    “兴霸,对殿下不得无礼!”严颜呵斥道,他可是很看好兴霸,可不能因为这小子的脾气惹恼了刘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