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城堡时代(下)

作品:《帝国之崛起

    (抱歉,今天的两章只有4000多字,因为需要考虑下董卓之乱开始后的剧情,雏鹰初啼这一卷已经完结,下一卷叫乱世风起,请大家继续支持!)

    王绪思考了一下发展方向,然后在心里对小沫吩咐道:“让牛磁等人调运物资到山里分基地,同时开工建造一间大学和一个修道院,等大学建好后研究造纸术,修道院研究草药。同时靶场研究战弩,马厩研究驯马术,兵营研究护卫,铁匠铺研究铸铁。让他们调运物资的时候注意些,别太大量,免得让普通人看出端倪。”

    帝国崛起系统的强大之处体现出来了,王绪就站在这里一会,远在深山里的大唐族人们开始了动作。负责户部的牛磁等人也开始了物资的调运,以及编写让物资合法消失的理由。

    因为物资充足,所以大学倒是很快就建好了,这一次附送的是一套唐刀图纸,总共有仪刀、障刀、横刀和陌刀这四种刀型。

    仪刀,顾名思义,礼仪之用,精美华丽,不是王绪现在需要考虑的。

    障刀,近身防卫之用,属于短刀。

    横刀,在唐朝是宿卫兵制式装备,刃长约七十五厘米,十分锋利。如果可以研制成功,王绪定然选用这刀做为制式武器,想必战场上也威力大增。

    陌刀,这是一种很有威慑力的武器,刃长大约在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厘米左右,锋利异常,可以斩马,骑兵步兵皆可使用。

    王绪得到后大喜,但是图纸上只有少量提及炼钢之法,所以现在的瀛州根本没有能力制造。无奈之下王绪只得下命铸造部在锻造制式兵器的同时,抽空研制图纸中的炼钢之法,争取早日制出唐刀。

    说到武器就不得不说下现在瀛州军的装备配置。现在瀛州军里,裂锋营配备的是半身鳞甲,长约一米,宽约半米的包铁大盾,以及一把刃长九十厘米的大剑。

    而除长兵以外的其余步兵则是配备皮甲,圆木盾和刃长七十二厘米的长剑。

    长兵的长超过两米,配备皮甲,身带一把刃长三十厘米的短剑,用于防身。

    弓箭手同样是一身皮甲,长弓,四十支羽箭以及防身的短剑。

    现在的瀛州,不算普通的城卫军,有八千人的步兵,两千弓箭手,裂锋营两千人,飞羽营一千人,还有就是太史慈这两千人的骑兵部队。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乱世,瀛州自然需要扩军。

    郭密领兵曹从事一职,统领瀛州军务,并且负责将步兵扩充到两万人,弓箭手八千人。典韦、郑秉和方悦任牙门将,负责辅助郭密训练新兵。当然王绪偶尔也会去训练下这批士兵,毕竟他也有练兵经验,并且亲自练兵也能使士兵更加忠心。

    于是太史慈领忠义校尉一职,再招收六千善骑者前往冰火岛,让骑射部队达到八千人。

    任禹领奋水校尉一职,负责训练五千善水善射的水兵。

    裂锋营和飞羽营都成为了王绪的亲卫军,由唐泽和李齐两人负责。

    这一下就要招收近三万的士卒,对大多由新移民构成的瀛州来说有些困难,而且瀛州跟大汉一样,招兵是不给军饷的。好在入军后家里可以多分五亩地,人天生对地有特别的爱好,所以从军者依旧不少。

    这一下王绪手下能用的人基本都用了,他也感觉到人才缺乏,可惜瀛州这个地方真不适合招收人才。只有等造纸术还有大学里的教师出现后,自己培养人才。

    “大哥,你回来没多久又要让你出去了,小弟甚是愧疚。”王绪这是在送别太史慈,他带着新招的四千新兵在临海县登船准备去冰火岛,到那边后还要再招两千新兵。

    “哈哈,二弟一直说乱世将至,若没有强兵驻防,我瀛州危矣。大男儿志在四方,小弟何须做这小女儿姿态。”太史慈哈哈一笑,能亲手练出一军,他内心可是欢喜得很。

    王绪也漱哈大笑,和太史慈抱了一下说道:“大哥慢赚小弟就在此恭候大哥的好消息了。”

    “二弟保重!”

    “大哥保重!”

    随着舰队缓缓离开,瀛州上下也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着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