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小侄儿太史亨

作品:《帝国之崛起

    当北国冰封千里的时候,瀛州依旧气候温暖,除了偶尔那淅沥沥的冬雨带来的寒冷会让人想起原来已经是冬天了。

    跟往常一样,回返瀛州的船只派出了一艘快船先行通报了太史慈等人将要到达的消息,王绪得到后立刻骑马去临海县迎接,赵雨也跟着跑了过去。

    船队终于在码头停靠,太史慈和赵云相继走了下来,两人脸色红润,似乎并没有被这长途旅行带来什么不适。

    王绪看着太史慈走过来,笑着喊了一声:“大哥。”

    太史慈也看着王绪,想到了几年前,那时候的王绪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小孩,却野心勃勃的想要在中原扎根。几年过去了,兄弟俩合作,打下了比瀛州大不少的疆土,以后会如何呢,太史慈不知道,但是他相信瀛州肯定会越来越强大。

    “二弟。”很多话要说,不过汇成一句话就是这么一个称呼,代表了一切。

    赵雨就有些不顾形象了,飞扑到赵云身爆虽说没有嚎啕大哭,但也流下了不少眼泪。王绪看向赵云,少了当时出山那种稚嫩,脸上坚毅还带着一点沧桑,貌似是北方风沙太大给吹出来的。

    码头这里当然不是叙话的地方,把太史慈的妻儿送上马车,然后让人给太史慈牵来一匹马,几人在护卫的保护下往绪安城行去。船上别的人当然不可能让王绪去迎接,等王绪离开后,他们个自找方法回家探亲。

    一路上王绪逗了逗自己的小侄子,结果那小子一声:“叔叔”喊得王绪心花怒放,直接从腰间取了块玉佩送给了这可爱的小侄子。太史慈的儿子被取名叫太史亨,跟上一世历史上记载的名字一模一样。

    不过王绪却很难确定这小子就是历史上那小子,因为太史慈的历史已经被王绪弄得面目全非。

    回到绪安城,太史慈没有先回自己的府邸,而是跟着王绪到了州牧府,因为老夫人还住在这里。得到消息的州牧府,早就是人头涌动,够身份的都坐到了大堂等待迎接太史慈的回来。

    “母亲,孩儿不孝!”走进大堂,看着高坐首位的老夫人,太史慈直接跪倒在地,他妻子也抱着太史亨跟着跪了下去。

    “我的儿,快快起来,把我的孙儿抱过来,让我仔细看看。”老夫人看着自己儿子一家人,也是老泪纵横。自己小孙子出生一年多才能见到,儿子更是两年多不见,老夫人也是思念得紧。

    只是老夫人知道自己儿子和自己的义子一起在为一个的目标拼搏,所以她只是在背后默默的为他们祈祷,没有丝毫的抱怨。

    “亨儿,叫。”太史慈从自己媳妇手里接过太史亨,报到老夫人面前说到。

    太史亨看着眼前的老太太,虽然不太清楚“”这一词的是什么意思,不过还是听话的叫了一声:“!”

    “管宁、邴原?他们可是和华歆一起号为一龙?”王绪听到这两个名字觉得十分熟悉,立刻开口问到。

    太史慈点点头说道:“正是,两人都是北海人,因为躲避黄巾之乱才到辽东的。”这些消息还是李儒告诉他的,他平时对这些名士没那么了解。

    王绪想了一会,他是在整理脑袋里关于这三人的资料,当然是来自后世的资料。王绪知道管宁一辈子都没有出仕,王烈也是,这两人王绪也就暂时不报什么幻想了。不过邴原可是出仕了的,王绪不知道该怎么打动这个,不能让他投入曹的怀抱。

    “既然他们都不愿出仕,那就先别打扰他们了。除了这三位还有别人吗?”王绪知道有些事情是强迫不来的,特别是这些名士,更加有傲气和骨气。

    “还有一位自称是郑大师的弟子,叫做国渊,听闻郑大师在我瀛州治学,据说之前就跟随送粮草的商船来到了瀛州。”太史慈端起茶喝了一口,讲了这么好一会也有些口干了。

    国渊,王绪眉毛挑了一下,他知道这人,确实是名人才,没想到也跑到瀛州来了。商船还有运输船到辽东送完东西后,确实有一些人特别是商人随船到了瀛州,锦衣卫都有对这些人经行调查。王绪知道锦衣卫办事很牢靠,所以也没有亲自去查有哪些人来瀛州,如果不是太史慈今日一说,或许王绪还会错过了。

    不过没什么,王绪知道郑玄还有蔡邕这两个活招牌的作用,时间越久肯定能招来更多的名士。至于这个国渊,王绪觉得自己需要去拜访一下郑玄了,从历史上来看,这国渊是个治政的人才,而王绪现在恰恰就是需要治政的人才。

    王绪和太史慈又聊了一会辽东四周的异族,不得不说公孙度真的帮王绪扫平了不少。对内杀了不少豪强,减少了内部统治的压力,对外征战,使得四周的扶余和高句丽都元气大伤。说实话,王绪想等一段时间,让公孙度再次出仕,这个人的能力确实很不错。

    对于扶余和高句丽,王绪也有自己的打算,这两匹饿狼现在只是在舐伤口,如果让他们缓过气来肯定会对辽东以及平州不利。历史上就是如此,高句丽被公孙度打得快要灭国,但诗孙度没有斩草除根,反而几十年后高句丽趁汉人衰弱夺了乐浪等地。

    这是王绪不愿意见到的,所以辽东修养一段时间后肯定会再次征战,现在瀛州拥有太多土地了,需要新的奴隶去帮忙耕种。

    两人聊到夜深才个自睡去,第二天太史慈就回了自己的府邸,而王绪却是给赵云介绍老婆去了。

    王绪给赵云选了不少门当户对的女子,当然王绪都没有提前告诉这些女子的家族,而是让人收集了一些信息给赵云看,只要赵云看对眼了才会派人上门提亲。

    赵云知道是自己妹妹要求的,所以也没拒绝,最后挑选了瀛州铁家的一名女子。瀛州铁家,家主是铁真,也就是最初为王绪打造兵甲的大唐族人。

    此时大唐族人已经有近十五万人,同姓的人很多,王绪就让他们聚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的家族,这也是为了不让外人怀疑。而铁家就是瀛州第一大工匠氏族,家主铁真担任的就是瀛州工匠的总头目。还有船业的任家,商业的钱家等等。

    王绪在瀛州中部的深山里隐藏了近五万的族人,主要就是负责打造兵甲等等,而大唐族人组成的家族就以自家作坊生产的名义,让这些隐藏族人生产的物品传了出来。

    赵云既然决定了,王绪就派人上门提亲,铁家作为大唐族人当然不会不答应,于是赵云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