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进兵六安

作品:《混在太平天国的王爷们

    谢光耀率领后十五军在桃溪休整了一天,就赶往舒城于曾立昌会合。进城时,他的腰间上已经别上了柯尔特左轮手,傲然在马上的他显得英武异常。

    “不知是那位大人,卑下好给夏官丞相回禀!”这是北援主帅夏官正丞相曾立昌亲兵林大勇的声音。

    疾行了遂的曾立昌合衣就寝,听到林大勇的声音,从一跃而起,睡意顿时全无,几步抢到门口问道“有军情吗?”

    “不,回禀丞相是有客到了。”林大勇毕恭毕敬的回答道。

    “哦,是捻党还是土一将军部。”接受北援任务以后,曾立昌一直积极联系捻军各部首领,已达到联合作战的目的。

    “是土一将军谢光耀大人,他率领本部人马已经到了舒城,大队人马正在城外扎营,他本人单骑进城拜见丞相。”林大勇把谢光耀的话反馈给了曾立昌。

    “那请谢大人在前厅等候,我稍整衣冠后再去相见。”林大勇应声退去。

    曾立昌一面整束衣冠,一面陷入了沉思。作为北援大军的主帅,曾立昌是了解自己的,他从未独挡一面,而北援大军的各路人马都是从各部拼凑而来,真正忠于自己的不过是亲卫二千人,而他的副手许宗扬却拥有五千北殿精锐,意图把它架空。

    许宗扬认为自有架空曾立昌的道理,作为冬官副丞相的许宗扬是北王的亲信,资历上不再曾立昌之下,更加上手里握有北援军中最强战斗力的北殿精锐五千人,这五千人都抒西的老兄弟,战斗力不在强悍的北伐军之下。

    而初次北伐的时候,许宗扬更在北伐军中担任前锋,只是一战,宿营失火,才归回天京,论资历、论实力凭什么当你曾立昌的副手。

    “莫不是丞相已经有了妙计?”谢光耀问道。

    “哈哈哈!我军昨日赶到舒城,已有捻党前来联络,愿意献六安于天国。”曾立昌见谢光耀单人来见,也省去了客套之词。这是他得意之举,他只率两千人马进驻舒城,就有捻党前来投靠,并准备在六安起事,更告诉曾立昌六安附近已经集结捻军上万人马,只等捻军大旗头张乐行的号令。

    说起张乐行也是晚清大侠客之一,以一个之力建立了比太平天国还要长久的捻军。

    早期捻子是向乡民募捐香油钱,购买油捻纸。后来,也有恐吓取财、勒索而实与盗贼无异的现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数越多,所谓“居者为民,出者为捻”,而清朝官方称之为捻匪。直到张乐行横空出世,用几句歌谣就把捻匪统一起来:想老乐,盼老乐,老乐来了有吃喝;他打仗,咱跟着,一齐同把清妖捉。

    随着歌谣的传播,各路捻匪皆拜张乐行为大旗头,听从他的号令。

    “只是不知道,张大旗头什么时候到。传闻定胡侯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般,一封接着一封的。”这不是谢光耀胡说,而是胡以晃临行之前的交待,要尽力营救定胡侯李开芳等人。

    “这个,来人倒是没有说,只是要我们少待几天攻城,等张大旗头赶来,再行献城。”曾立昌说完,谢光耀眉头暗皱:果然是只懂冲杀的莽汉。

    “丞相,捻党如此做,必有蹊跷。我堂堂天国雄师岂能被捻党摆布,卑下这就提兵攻城,今日之内必定拿下六安。”谢光耀知道六安城的清军主力已经被音德布葬送在庐州城下了,现在六安兵力嫉妒空虚,或许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打进六安城。而捻党的做法不过是,借机起事,好抢夺六安城里的财富和粮草而已。

    “不可,张大旗头和天国一向交好,捻党多次援助天国将士,这样做有背弃盟友之嫌。”曾立昌对张乐行的期望很多,毕竟捻党在淮鲁一带拥众数十万,对北援大军是重要的助力。

    “那卑下带人设法对六安城侦查,了解六安城的虚实,以后再向丞相大人汇报,如何。”谢光耀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行六安城,控制六安城的粮仓。

    毕竟后世来的谢光耀了解,北伐和北援的关键就是在粮草。两次北征,太平军都是败在了粮草之上。而原因正是太平军的主要盟友捻军,两军联合每次攻城所获得的粮草都被捻军分赚太平军所得寥寥无几,当真正关键的战役时,往往捻军主力都会撤回自己的根据地,留下太平军独自作战,以至于北伐和北援都是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