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如何花钱的问题

作品:《民国战神

    深秋时节,西北百姓得知西北与满清签订《北京条约》后,都不由感到遗憾,为什么没有趁着大好机会推翻满清?

    对此,西北给出的解释是,满清与列强勾结,西北被迫签订了这一条约。

    好似这个条约,是针对西北的不平等条约似得。条约内容公布后,西北老百姓倒是没闹什么事,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西北没打败仗,日子不会过不下去,谁会去闹事啊!

    会闹事也就是那些中二年龄的学生,不过西北这一次成功的将他们的仇恨拉到了满清和列强身上。这转移仇恨的策略相当成功,所以这次西北的中二学生们也没有闹。

    尽管结局在他们看来不是很完美,但是满清毕竟赔钱了。而且西北攫取了陕西、河套、察哈尔这些地区,地盘扩大了。

    西北在条约签订后,随即宣布将在半个月后进行撤军。

    实在是查抄的东西太多了,要运回西北还得花点力气。因此西北军的撤军速度不是那么快的。

    沈凝云也坐着火车回去了,回去的路上,沈凝云正想着这些钱该怎么花。

    捂在手上自然是不行的,那就是无效资本。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因为钱都被那些老财主们捂在手上不进行流通,流通即是消费或者再投资。但是那些老财主们即使是投资,也多是投资土地,或是放高利贷什么的。

    投资铁路依旧是最好的选择,但是随着西北商业的发展,西北也需要一批远洋商船,这些远洋商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可是有很高盈利的。

    不过西北在造船业方面的发展还不是那么方便,毕竟造船要放在沿海,造船厂的相关配套工厂离的比较远。

    想到这里,沈凝云按捺住了发展船舶制造业的,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要想发展船舶制造业,把造船厂放在德国佬占据的胶州湾并非长久之计,除非能占领胶州湾,不过这得等机遇。

    西北,此时很迫切的需要占领一个出海口,而且最好是经济发达,又有深水良港的出还口。

    因此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得延后,目前还是以储备技术、人才为主要发展目标。至于船嘛!等战争爆发前去租呗,到时候战争爆发了再转手一租,那就全是银子。

    再则西北钢铁产量,无法支撑两边大规模碟路、船舶建设活动。

    西北军应该先保证成为一个陆军强国,再寻求海军发展机会。因为陆地上的冲突将比较多,首先一个占据着朝鲜的日本,再则一个是未来将崛起的苏联。同时要向外扩张的话,印度、中东都是可以从陆上打过去的。

    海军也要有,但在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需要担负起海岸防御,以及用于收复台湾的需要。但核心还是陆军、空军。

    理清了这个顺序,沈凝云一回到兰州,立即制定了一个新的工业发展计划。

    首先在钢铁冶炼方面,再次加大建设规模,开始建设日产1000吨级的吹氧转炉,而且将是一年建设两座。

    之前的计划是,每年建设一座日产500吨级的吹氧转炉,建设到07年是第二年,两座500吨级的转炉已经建设完成。计划是在1910年形成260万吨的钢铁产量。

    沈凝云没有对之前的计划进行修改,因为改建1000吨级的吹氧转炉建设速度更慢,周期更长。一座转炉要建好,起码要一年多的时间。因此沈凝云还是保留着之前日产500吨级的吹氧转炉,新增加的1000吨级吹氧转炉,同样计划建设5座,年产钢铁可以达到36万吨,5座转炉就是180万吨的钢铁产量。

    此时西北因为大捞一把,所以突然间财政无比充裕。因此这个钢铁建设计划,将在三年内完成。

    到时候西北的钢铁产量将增长到440万吨的规模。

    这也就意味着,到1910年,西北每年在军工业、铁路、船舶、机械、制造业、建材等等方面,得消化掉440万吨的钢铁。

    此时的西北经济,已经具备一定底子了,因为纸币发行了不少,摆脱了因贵金属不足而引发的通货,资金链很强大的。

    这样强大的资金链,足以支撑消耗掉440万吨钢铁的投资建设活动。

    另外公路修建也提上了计划,西北的汽车制造业已经发展起来了,必然要有公路才行的,因此西北的公路建设也要开始了。

    1907年,对于西北来说,最大的工业突破就是大型收割机生产线的建成,这意味着西北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滇高。

    耕地可以用畜力,但是收割就用不上畜力了。所以收割机的出现,使西北农业在收获时节就不用雇用大量临时工人了。

    摘棉机、播种机、耕耘机这些农机,也都按照沈凝云画出的图纸进行制造和建设生产犀未来两年内可以实现这些农机的生产线投产。

    农业上的生产力进步,将使西北工业彻底第飞。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沈凝云又画出了铲车、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的图纸,西北制造业开始向重型装备制造发展。就西北重型装备制造能力不足的问题,西北决定采购一批德国重型装备制造设备,从而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制造。西北工业一个升级阶段,如果升级成功,制造那些超大口径的舰炮、岸防炮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工业制造,是沈凝云擅长的领域,升级成功基本没问题,只是时间的问题。沈凝云想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必须是领先于欧美的,技术理论等方面他不缺。

    制定下了发展计划,沈凝云把这个发展计划交给了他老爹审批,沈进文看过之后,问了一大堆问题,然后通过了审批,西北军刚抢到的银子,立即就这样被有计划的花了出去。

    沈进文则决定每年增加1000万元的教育拨款,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军事方面,西北决定将军费提高到4000万元。

    此时的西北税收,已经快速增长到了每年三亿元的规模,而且没有太多外债需要还的,德国佬的借款以及俄国碟路借款都还未到期,每年只需要支付利息的钱,本钱则是别想让西北还的。

    更赚钱的还是西北集团,一年的盈利已经突破了十亿银元,同时西北老百姓的口袋也逐渐鼓了起来。

    西北的经济实力,如果算上西北集团的话,已远超满清。

    西北现在不缺钱,除了抢劫了一笔钱,同时西北集团还是可以借钱给西北的,西北就算是财政窟窿再大也能补上。当然西北集团的钱,还是要拿去投资的。

    四千万银元的军费,相比日本两亿元的军费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西北军事还是一定程度要为教育和实业让步的。

    军事救国是必须手段,但也是不可轻启的终极手段。军事实力,又是依附于人才与工业的。

    先把人才和工业的规模做大,同时做好军事核心,到了要打的时候就果断的打,打上一场大的。

    陆军规模,定为35万,也就是扩编20万,除了收编的15万新军外,还将新增5万兵力的编制,总计编练25个师,3个独立骑兵团,20个加强独立营,还有一个亲军营。

    独立骑兵团以镇压西北分裂势力为主要驻扎目的,20个加强独立营则是派驻满清统治下的各省,以保护西北商业活动,同时兼以剿灭各省土匪。

    沈凝云则正式军界,直接升任实验师师长,并带领亲军营。

    实验师的组建工作也立即展开,按照沈凝云的要求,实验师编制为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陆军航空兵团,同时还成立了一个118部队。

    118营,是一支生化部队,主要对芥子气的使用进行实验,并研究新型毒气。

    谁也不知道,此时刚计划组建,没不见影子的118部队,是后世最为臭名昭著的部队,这支部队在历次对外战争中皆有一定程度甚至是大规模的投入作战,在日本犯下了累累罪行。

    后世德国指认,根据德国解密档案,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芥子气,是1900年与西北交换所得,芥子气是人发明的。对于德国的指责,后世的极力否认,声称芥子气是西北从德国那里交换来的,发明芥子气的是德国人。

    实验师可以说是西北军的一支探索陆军新技术、新战术的部队,因此这支部队的军费是敞开供应的,所有新型装备,就算是成本较高也将进行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