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再生革和再生胶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维勒安局长你疯了吗,让帝国大规模储备毛皮和橡胶?这简直是在谋杀纳税人的血汗!靡费国帑!”阿尔伯特。施佩尔怒气冲冲地冲进自己老上司维勒安。蒙斯克的办公室,纳咆哮隔着几道门都听得见。

    “呦,这不是施佩尔嘛,怎么,听说元首明年有可能提拔你做帝国军需部生产副总监,就一下子脾气这么大了。”维勒安倒是没有对对方的失礼有什么介怀,仍然用非常有涵养的语气调侃着。

    施佩尔从1935年佩内明德秘密基地担任项目总监后,将近两年来还是卓有成绩的,帝国工业和军事技术上的很多重大项目都得到了突破,维勒安也一直借机为施佩尔在希特勒面前邀功请赏,所以希特勒终于开口表示明年也就是1937年初就提拔施佩尔担任帝国军需部生产副总监——当然,总监的职位还是勃洛姆堡元帅的守旧派系的,不过这样也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施佩尔这个统筹管理奠才不至于像原来的历史那样到了1942年才帝国军需统筹的核心。

    “维勒安局长,你明白我是怎么意思的,刚才我是有点激动,但是那绝对是对事不对人,我不知道您是听了谁的谗言才这么决定的,也或者是看到西班牙人干仗起来了机会难得所以想趁机多囤积点战略物资,但是你不该选择橡胶和毛皮的。”施佩尔力争让自己尽量冷静一点,用更加和缓的语气和维勒安说话。

    “为什么?目前世界上的橡胶产量主要在东南漾家,每年仅印尼马来西亚两国的产量就可以达到130万吨,占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平时各国供需都比较平衡,如果我们出手太大的话很容易引人注意。但是现在西班牙开始打得不可开交了,我们以美资公司出面大规模高价收购天然橡胶及其期货的话,别人一定会以为我们是想趁战争囤积居奇炒作赚钱的奸商,这样很符合米国人的一贯作风,敌人不会怀疑我们的真实身份的。”

    维勒安喝了一口咖啡,继续说道,“而且,最关键的是,英美都不会看涨橡胶的国际行情的,因为他们知道西班牙的战争规模不足以让全球市场橡胶大涨。所以他们根本不会跟风,甚至还会在高价位抛出他们的储备橡胶。想想看,这是多么美妙的机会——只要我们按照去年的价格的两倍收购,各国就都会源源不断地把他们的橡胶储备统统卖给我们,以英美的工业规模,如果说他们拥有数十万吨的橡胶短期储备我是丝毫不会觉得意外的。这样我们一年就可以弄到百万吨以上的橡胶,足够帝国军工业用两年多了。”

    施佩尔没有插嘴,似乎是意识到了自己一开始有点冲动,语气不太合适,所以听维勒安说完后才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维勒安局长,有时候我觉得您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但是这一次,我不得不说,你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英国人和美国人当然不会跟风囤积橡胶,相反他们确实还会很乐意的把他们的储备橡胶高价卖给我们赚一笔差价——但是这是有原因的,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生意头脑,而是因为他们比你有常识——因为橡胶是会老化的,不可能囤积很久,所以任何炒家握在手里都不可能太久,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储备橡胶的话,除非帝国38年就和法国人开战,不然的话等到我们要用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早就成了一堆龟裂老化的碎胶皮了!还有,你从土耳其囤积的皮货也是一样!他们都是会老化的!你有木有常识的啊!”

    施佩尔一口气把自己的问题说完,越说越带劲儿,似乎又有点控制不住情绪了。不过很可惜,他期望中那种维勒安大吃一惊猛拍脑门自惭形秽的情况好像并没有发生。

    其实如果从常理来说的话,施佩尔的话一点都不错,而且完全是切中了问题的关键。

    橡胶和毛皮这些东西与钢铁、石油、稀有金属不一样,因为后者是矿产品,可以任意存放很久的时间都不会变质。而橡胶和毛皮都是生物制品,所以它们天生有一个永远无法逾越的大敌,天然生胶即使存放得再得当,其保质期也不会超过半年,如果半年内不进行加工的话,那么立刻就会成为一堆废渣,如果算上初步的硫化处理,最长保质寿命也不会超过两年。而皮革制品的最大保质期限基本也是两年左右,再延长的话虽然不一定会完全碎裂但是也必然导致保暖性能下降、保存成本上升。

    这也是为什么汽车保养得再好开的再少轮胎也是基本上每年都换,皮衣毛皮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除非希特勒开始囤积橡胶和皮革后一两年内就要大造坦克进攻毛子,不然的话,如果继续迁延日月这些东西都会日渐老化成为空耗国帑的垃圾——这也是为什么在原本的历史上小胡子没有大规模囤积这些物资的原因,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做不到。

    毕竟再生胶就算化学结构和天然胶类似,但是其物理性能终归是有差距的,所以要保证质量的话,参杂一部分天然生胶一起加工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这样的话至少可以节约一半以上奠然胶消耗量。而对于那些用在对承重和弹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哪怕100%都用再生胶也没有关系。

    “哦,这真是太神奇了。硫化反应居然还可以直接逆转?这简直就是……哦,我觉得,这简直就像咸鱼还能重新变回鲜鱼一样让人不可思议!”施佩尔看着自己手上一块50%新鲜生胶50%再生胶的制成样品,的弹性和耐压能力让他完全感受不到和用新鲜奠然橡胶制成品之间的差距。

    “咸鱼变回鲜鱼?这个比喻真是不咋地。不如就用‘生死人,肉白骨’好了。”维勒安耸了耸肩,问道,“那么,这里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我们可以去皮革车间看一下了。”

    再生皮革的制造就化学原理来说更加简单,皮革本身无需进行彻底的化学变性,只是经过物理加工机械撕磨成细碎的纤维后,拌入乳胶等化学药剂搅拌混凝,然后热压结片,而且因为是重新热压塑型的,再生皮革可以直接在模具里面压制成半件皮衣的样子,然后简单缝合一下就可以直接制成成衣,连裁剪的工艺也省了,既节约工时又不会浪费边角费料。施佩尔试穿了一下一件法本化学用再生皮革制造的党卫军军大衣,结果发现保暖效果非常好,比纯天然动物皮革的还要好,唯一的弊端就是因为乳胶等化学凝剂的使用导致衣服透气性太差——不过如果一个德军士兵冬天踏上俄国的土地的时候,相信一百个里面会有一百零一个都愿意放弃透气性换取保暖性的。

    “想不到这里居然有这么多好东西,维勒安局长,这些东西那么重要,当初为什么不放到佩内明德去研发呢,放在法兰克福这种地方保密性太差了。”

    “这种东西也不算是什么高科技吧。等到战争快要爆发的时候,这些简易的工厂都会得到大规模的扩建的,等到战争开始后,法本化学拥有再生胶、合成汽油这些技术就再也瞒不住了,敌人肯定会知道的。而再生皮革的话可能可以多隐瞒一阵子,但是也仅限于我们进攻俄国的第一年而已,所以我们完全没必要把这些东西放到佩内明德去。”

    当然,事实上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维勒安没有说出来。在原来的历史上,法本化学于1935年最早弄出了丁苯橡胶这种世上最早的合成橡胶,而丁苯橡胶在弹性和耐压性上完全和天然橡胶没有可比性。到二战开始的时候为止,盟军国家都没有重视过合成橡胶,到了1942年以后米国的杜邦化学和联合碳化物公司才开始大力发展合成橡胶,并且最终弄出了氯丁橡胶这种耐腐蚀性优于传统胶的产品。

    现在因为维勒安的出现,法本化学在合成橡胶领域的发展速度更为突飞猛进,而杜邦化学则早在1929年就灰飞烟灭了,联碳公司也在接手杜邦遗产的时候被维勒安坑害到吐血数斗大病数年,技术骨干作鸟兽散。在这种情况下,维勒安显然还打算把再生胶的欺骗计划继续深化下去。

    维勒安的具体计划是:在战争开始之前,隐瞒再生胶技术的存在,让英美放松对德国生物性战略资源储备的戒心。而一旦开战之后,再利用戈培尔的宣传机构大肆宣传帝国的再生胶技术,让元首给法本化学的卡尔博施等科学家们颁布重奖和勋章——就像上一次战争中皇帝重赏卡尔博施发明合成氨技术时那样——把帝国所有的橡胶制品都吹嘘成再生胶制造,用再生胶掩盖合成胶的存在,误导英美的技术研发方向,从而延缓他们拥有合成橡胶技术的时间。而事实上,后来维勒安的这一手卑鄙无耻的情报欺骗也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而在再生皮革技术这方面,维勒安的保密计划一直被很好地执行到了1942年春季,直到德军入侵苏联的时候都没有出现意外。从1940年战争爆发开始到1942年一季度,贝利亚的克格勃人马都在关注欧洲棉花、皮革等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市场供需情报,一直没有发现德国人有大规模的采购御寒衣物材料的行动,因此认为德国人入侵苏联的行动必然还远远没有准备完成。

    因此,当4月底德国人的四百万陆军每人都配给到了3件再生皮革制造的军大衣入侵苏联的时候,史达林和苏军高层被这种疯狂的突然袭击惊得目瞪口呆,随之而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武断的相信“依靠冬季冻死仓促进攻准备不足的德国人”。可是事实是那一年德国人到了12月份依然生龙活虎地活跃在莫斯科郊外,一点都没有准备不足随时会被冻垮的表现。

    到了那个时候,史达林才知道,原来德国人依仗着自己世界第一的化工科技,从十年前的乌克兰大饥荒时代就已经开始为入侵苏联而低价囤积皮革制品了,其用心之深远,足足让史达林呕出一口老血数日卧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