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攻克哈巴尼亚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ME-410战斗轰炸机为了强化飞行稳定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曾经不止一次加长过机体的长度,那修长细窄的流线形机尾让其速度和控制性能都得到了极大滇升,不过代价也是很明显的。

    机身过于修长的战机,注定了盘旋性能较差:盘旋失速严重,盘旋半径也大。当初其最初设计原型ME-210就是为了改良BF-110C战斗机相较于单发轻型战斗机盘旋格斗能力上的不足才开发的,可惜最终事实证明,既然作为一款双发战斗机那就不要去和单发战斗机比盘旋,这是一个永远没得比的劣势。于是目前的ME-410当用于战斗机目的使用时,其性能特点也就很明显了:它有着比起BF-110C来说优势非常明显的爬升率、俯冲制驭能力和轴向滚转机动,所以在和英国人的战斗机缠斗的时候,ME-410的出路也就是和英国人比垂直机动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急加速急减速,通过垂直方向上的拉扯让英国人冲过头,从自己机腹或者背部冲过去,再快速抢占对方的后方,而绝对不可以和英国人的飞机玩兜圈子抓尾巴的游戏。

    此刻,ME-410B机群的中队长威廷根斯坦因少校面临的就是两架最初起飞升空的喷火V型战斗机的拦截,驾驶那两架喷火战斗机的漱巴尼亚航校的英军飞行教官——作战飞机算上教练机总共只有90多架,航校的见习飞行员和教官加起来却又900多人,在10个飞行员只有1架飞机的僧多粥少情况下,优先派担任教官的老鸟出击也就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了。

    可惜的是,敌我双方都大意了。

    威廷根斯坦因少校在驾机冲入哈巴尼亚基地空域时只关注着英军雷达站的位置,在发现了那个标志性的钢铁排骨网络后很慷慨地把他飞机上的38枚火箭弹一股脑儿倒给了那座雷达站,把建筑、雷达和里面的士兵统统炸为齑粉死的不能再死。这也是出击前规定好的任务,由队长机负责检索敌军雷达站的位置并摧毁,让英军仓促之间无法估摸清楚入侵德机的数量和航速参数并系统汇报给指挥部们,增加英国人临时抵抗的混乱仓促程度。

    至于那些一开始在跑道上滑跑的英国战斗机,他满心以为后面的队友会成功用机炮把他们扫灭在跑道上的。可惜事实证明,在德军机群忙着第一时间摧毁机库、营房和高/平炮兵阵地的情况下,又因为保护跑道投鼠忌器不敢用大口径高爆火箭弹醉着跑道下死手,最终居然还是有那么一小撮英国战斗机腾空作战了,总数大概有4架喷火,9架飓风还有20几架本已老掉牙转为教练机用途的1930年代初的战斗机——其中只有喷火和飓风是从正规跑道上起飞的,后来在数架飓风被德国人的战斗机扫爆在跑道上之后,因为来不及把残骸移开,剩下的高速单翼战斗机只能在机库或停机坪上干傻眼地等着德国人干掉自己,反而是老式双翼战斗机因为皮实耐对跑道要求不脯居然在一些飞行教官的努力下躲过德机的扫射四下散开从草皮和沙地上成功起飞了。

    至于为什么说英国人也大意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因为他们还从来没见过ME-410这种敌机,雷达站被炸毁也让他们收不到刚才对敌机高度、速度性能的汇报,只能用肉眼从敌机的外观和行为上来估摸判断。许多英军飞行员把这种飞机当做了老式的BF-110C来处理,也有不少人从德机迅猛的对地攻击火力上判断这是一种新式的多用途中型轰炸机/对地攻击机。

    威廷根斯坦因少校背后那两个可悲的英国佬就是持后一种看法的,他们武断地以为少校的倚恃不过就是利用偷袭第一时间全灭基地里的英军战斗机,把英国人彻底消灭在地面上,一旦起飞成功后,这些执行轰炸和对地攻击任务的大就是给战斗机送菜的了。

    这种被仇恨和大意蒙蔽了双眼的看法给了少校反击的机会,他一个急加速趁敌不备拉开距离,让本来试图开火的英国人措手不及,只好重新加大飞机速度,而少校则趁着这个空档调整了一下航向猛地一按机头,重新把飞机如同滑翔的雪橇一样急速降低到50米以下的高度,机头正对着跑道,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不是想自杀就是想迫降,弄得跟在后面的英国人也一阵莫名其妙。

    “哒哒哒嗒嗒嗒”2门30mmMK103机炮和4门M15120mm机炮、4挺7。92mm前向机同时猛烈开火扫射,密集凶悍的火力把数架停放在跑道尽头、已经被飞行员放弃的英军战斗机打成了筛子,几乎是与地面平行的弹道让少校丝毫不用顾忌30mm机炮炮弹打坏跑道,短短七八秒内,就把飞机上的机炮和机弹药打出去一半左右,英国人的停放的战机和被抛弃的加油车、备用塔台在猛烈的扫射下统统燃起了大火。

    这原来是明知必死想要死前多拖几个垫背的!眼前这家德国飞机的做法让刚才追尾失败的英国战斗机飞行员怒火中烧,怎么可以让这个本就该死的死前多捞几架战果呢。本来还在犹豫低空性能的英国战斗机失去理智地把油门加到最大,试图以最短的时间重新拉近距离——刚才的急加速里敌机表现出来的极速起码有650km/h,应该是和德国人罪行的Ju-188改进型一样是一款以高极限速度逃命的轰炸机,其设计理念也应该和皇家空军正在试制的“蚊”式轰炸机差不多,但是如果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在同样速度方面不弱的喷火战斗机手下逃命,那就大错特错了。

    “吱——”一阵尖锐的,随着“嗖嗖”的机子弹从德国飞机驾驶舱盖上方十几米的位置密集的略过,英国战机猛然一拉机头避免撞上落地的敌机,那个疯狂的德国人居然在没有明显减速的情况下对着跑道一直降低高度,最后放下了起落架——他疯了么!以这个速度冲向跑道肯定会撞毁在跑道尽头的,追击的英国战斗机显然不想和这个找死的德国人同归于尽,拉起机头后试图重新盘旋半圈再回来扫射干掉这架已经折翼碟。

    他们没有机会了。

    “嘶嘶、刺啦刺啦~”MG40V机每分钟1500发射速的弹雨如同瓢泼挥洒,把英军的一线阵地笼罩起来,那些顶部空空如也的堑壕早就被俯冲扫射的机炮打得满地是血几无生物,现在有吼吼水泥顶盖和钢板内衬保护的暗堡又被来自正面的扫射火力堵住了发射口的位置,英国人的火力顿时弱了下去,几十个英军机手被德国人隔着烟雾只凭感觉的反制扫成了血葫芦,SDK-4装甲车为车头的双联装机备弹9000发,让德国人有足够的资本在目标尚不清晰的时候就胡乱挥霍压制。

    “我们就快要冲出烟雾了!大家准备下车徒步分散!奥托,刚才发射烟雾弹的时候有没有用测距望远镜测量这里距离英国佬暗堡的距离?”

    “大约是650码,长官。”“准备刹车!冲锋人员准备下车、火力支援小组准备掷弹筒!”

    运兵车和美洲豹在即将冲出烟雾弹掩护时一个熟练的急刹车,随后搭载的士兵立刻下车以战术队形散开,只有装甲相对皮糙肉厚的3号“追猎者”歼击车仍然保持着全速一边用车头的75mm炮对着一个个英国人的固定火力点猛轰。

    让薄皮战车直接运着步兵冲进敌人的阵线是不明智的,运兵车的价值在于在较远的距离上防止步兵在解禁过程中被炮击的弹片所伤,但是一旦距离过近,谁也不能保证敌人阵地上有没有轻便反坦克炮或者博福斯防空炮组,这种情况下乘车前进很容易就会一死一车人,军事素质过人的德军自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而国防军中精锐出生的勃兰登堡突击队就更加是熟门熟路了。

    不过他们还有一个更加配合娴熟的绝活。火力支援小组的人员放下两分钟前发射烟雾弹的RPG,重新拿起了“铁拳”掷弹筒,这玩意儿除了可以在三四百米的距离上以小抛物角打坦克以外,其实也是可以和日本人的XX式50mm掷弹筒一个用法(型号年份数字不能打,河蟹,你懂的)——把铁拳的仰角抬到60°左右,然后对着雨中距离的目标抛射爆破弹丸,最大打击距离可达800码。只是因为掷弹筒缺乏射程标示的标超究竟弹丸能打多远需要很精锐的成熟老兵才能掌握,否则很容易在射程上谬以千里,哪怕是德国国防军的新兵部队中也是不允许教授“铁拳”的使用方法的,对于勃兰登堡来说就是小儿科了。

    十几发铁拳的碎甲弹爆破装药弹丸精准地落在了英国人的暗堡周围,隔山打牛的飞射碎片切割着英军炮手和机手的,就在这个火力几乎寂灭的空档,德军冲出了烟雾,以交替掩护的战术队形进行了最后的,几百挺ST-G39、MG-40V和FG38伞兵步的交织火力几乎同时响起,恐怖的弹幕密度让英国人彻底崩溃。

    更让英国人郁闷的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德国人这些精锐作战人员身上穿的芳纶避弹衣的能力,在500米的距离上,李恩菲尔德和布朗式的弹药威力根本不足以给这种避弹衣后面的造成什么伤害,至于破烂的斯登冲锋,不50米的射程就更是别想了。

    英国人在机场北部的防线被德国人在5分钟之内冲垮了,战死的英军士兵达到了恐怖的800人,有死于75mm炮高爆弹近距离轰击的,也有在堑壕里还没来得及开火就被ME-410的机炮整排整排扫射成麻包的,更多则是在最后几百挺自动火力武器的密集攒射下崩溃。

    德国人占据了一部分英军的防御堑壕网络后,后续的事情就变得更好办了,4辆笨拙的玛蒂尔达II很快就被各处阴暗角落里抛射出来的诡异弹丸报销掉了,端着斯登冲锋依靠堑壕接近敌人试图进行近战血拼的英军士兵更是整批整批被穿着避弹衣的德军用FG38伞兵步屠戮殆尽。

    早上8点半,哈巴尼亚空军基地被德军突击队员几乎完好地夺得,2000余名英国陆军和见习飞行员除了少数穿越沙漠涤兵外,全部被德国人歼灭杀死,在移开了跑道上的英军飞机残骸后,9时整50架ME-323重型运输机飞抵了基地,为德国人运来了数十辆坦克和3000余名援兵。

    除了援军以外,他们还带来了一条板上钉钉的好消息:陆军3个师的部队已经陆续在阿勒颇基地乘上了火车,第一个师将在当天傍晚乘坐火车赶到已经被奥宁堡突击队控制了的摩苏尔火车站,次日清晨,德军在伊拉克境内就可以集结3个师的兵力。

    而他们这些人当前的目标是继续东进,协同伊拉克军队端掉费卢杰的驻伊英军指挥部——听说费卢杰的英国人好像还在筹备派往哈巴尼亚空军基地的援军呢,却不知道这里的战斗已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