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野兽之腹-上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莫斯科地铁一号线开通于1935年,是米国人和德国人技术援助的产物,也是苏联的第一次地铁建设尝试,德国海瑞克的盾构掘进机在莫斯科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居功至伟,那些穿过莫斯科河底部的隧道,无一不是德国海瑞克公司盾构机挖掘的。

    随后的7年间,后续工程逐渐展开,又陆续建成了2~4号线。原本5号线预计要1943年建成通车,因为战事滇前爆发,这一工作被延滞了下来苏联人经过紧急改装,把这条地铁改成了慢速的地下电车运兵道路,以满足防御的需求。

    从1939年起,莫斯科碟路系统就超越了纽约的规模,成为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地下铁路系统,规模之宏大,储备空间之富足,足以容纳400万人长期蛰伏地下并储备足够过冬的物资——在德国人空袭伦敦,把伦敦的地面部分炸为废墟的过程中,伦敦地铁只容纳了80万市民,和莫斯科比起来完全是小巫见大巫了。为了防御空袭,苏联人把地铁站挖得很深——以最深的狄纳莫站为例,站台地面探入地下达40米之深(这是一个需要跨过莫斯科河的车站,所以需要深一点,否则无法从河底穿过),最浅的站台也在地下15米以下。

    当然,地铁系统发达也算不上什么好事,毕竟一个犀利的国家,不会总是想着被敌人打到自己的首都时该怎么躲避轰炸,真正的强宅需要的是冲出国门因粮于敌。

    地下铁路的通风和废气排放很成问题,所以地铁自从出现以来,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使用电车来驱动——那些挂着地铁名头的地面轻轨不算——所以在德国人进攻莫斯科的时候,莫斯科的地铁早就停运了,留下的只是一个的坑道网络系统。

    苏联人可以大量储备粮食、被服、弹药、燃料以备过冬,却不可能大量储备电力。莫斯科的外部输电线路在他们自己的焦土策略和德军的进攻封锁两相作用下丧失殆尽,作为莫斯科最后的大规模电力供应企业——莫斯科热电站更是德国人的战略轰炸机一直以来重点关照的对象。早在11月初,莫斯科地区的大范围集中发电设施就被彻底摧毁,仅剩为重要设备准备的应急发电机,自然不可能用宝贵的电力来开地铁。原本奔驰着列车的隧道,现在成了堆积物资和武器的仓库,只留下单程通道以备不时之需。

    ……

    大部队在奥金佐沃和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之间停顿了下来,之前威猛无比连续撕裂苏军防线的装甲巨兽们开始逐步休整、后撤,故障损坏倒克在同类的牵引下利用夜间的时机撤往后方,撤往莫扎伊斯克;换上骑兵部队和机械化步兵部队替换到一线前沿的位置,接受城市战的考验,苏联人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在德军攻势日衰之后两翼夹击德国人,奈何在北面德军突击部队以小股人马死守莫斯科河岸,然后集中装甲主力作为逡巡机动的防御力量,随时对苏联人的偷袭部队进行半渡而击,装甲力量已经严重不足的苏联人难以组织起规模足够大、突然性足够强的反击,只好暂时放弃这一方向上的尝试。在南面的情况会好一些,但也远远不是如同苏联人所想的那样“德国人停止进攻是因为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最终百思不得其解的朱可夫元帅只能继续选择观望消耗德军。

    与主力部队消极进攻相对应的,是渐渐开始热身的奥宁堡突击队、勃兰登堡突击队和蛙人突击队。

    11月23日,德军2个骑兵师和1个机步师在奥金佐沃向市区发动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德国人打得非常勇猛,而且还调集了十几辆突击虎和30多辆灰熊突击炮作为城市战突进的清场利器,苏联人因为终于退到了市区,拥有了全天候机动方面的优势,在德国人的进攻正面上集中了七八倍的兵力进行围堵,虽然因为战场狭小导致部队展开困难只能进行车轮战,仍然把德国人死死顶住,一整天的时间只推进了两个路口的距离。入夜后,德军仗着有部分精锐人员装备了夜视仪,仍然在地形不熟的情况下和苏联人进行了半夜的夜间鏖战,直到午夜时分才稳住阵脚。

    ……

    ……

    在百米之内的距离上,目前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武器的杀伤效率可以和射速疯狂着弹精准的MP5系列冲锋相提并论,十五分钟后,这支奥宁堡突击队就潜入到了原本地铁车辆行驶的隧道中,在这些被油桶和粮袋堆得半满的隧道现在成了德国人渗透部队最好的藏身之处。

    “看来我们已经在混乱中甩掉那些苏联人了,卡尔,弗雷德,你们赶快过来,确认一下我们现在的位置,然后找出陀思妥耶夫斯基车站的应急发电机位置,切断目前还没有打开的电路。”

    拿着图纸的德军士兵钻进几个倒干了的空桶里,随后重新打开手电查看起这处地铁站的施工图纸来。图纸是当年援建莫斯科地铁的莫比亚斯工程公司和海瑞克盾构提供的。苏联人在建设莫斯科地铁1~3号线时,自己的技术实力还很薄弱,从机械设备到工程师都需要德国人或者米国人的援助,后面才开始逐步国产化,想不到七八年后,这些原本建造这里的功臣,会把图纸提供给破坏这些设施的军人。

    摸进应急电站很麻烦,因为都会有重兵把守,但是顺藤摸瓜切断一些输电线路就要简单得多,一般一个地铁站都只有一处集中的应急发电机组所在地,却需要管照那么大一片地方的电力供应,为了稳定电网质量,减少潮流浪涌什么的,很多线路在非紧急情况下是断开的,这就给了德国人浑水摸鱼的机会。

    二十分钟后,德国人借着摸清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地铁站的战略储备物资仓库大致方位,然后在工程图纸上标注清楚,并清零手头的机械式计步器、重置陀螺仪,重新钻入地铁隧道摸往下一个地铁站。

    奥金佐沃方向归属于奥宁堡突击队的工作范围,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就是勃兰登堡部队需要负责的地段了,这两者的职责差不多,都是如同鼹鼠一样穿梭在地下迷宫的网络中,找到鼹鼠想要的酪,随后标注在地图上,定位好相对坐标。当然,这其中失败的也不是没有,为了防止被俘获后泄密或者被苏联人找到什么蛛丝马迹,所有士兵在中弹不支后都会拉开手雷和围上来的苏联人同归于尽,绝不留下全尸给苏联人寻找线索,有时候为了掩护剩下的同伴跑出去,让苏联人以为“入侵者已经被全部歼灭”,一部分已经暂时逃离了苏联人的突击队员还不得不身上绑好炸弹后折返回来和苏联守军死磕硬拼,最终全部战死,制造这支小队已经被苏联人全歼的假象,让苏联人放松继续的警觉。这些对于久经特种训练的奥宁堡和勃兰登堡突击队员来说早就是刀头血的家常便饭了,完全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至于莫斯科地铁横穿莫斯科河的那4处位置,则需要交给蛙人突击队使用猪猡艇来定位——那些蛙人部队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北面一点的莫斯科河南岸德军占领区,连夜被载重的半履带装甲车连通猪猡艇一起放下河里。在猪猡艇的艇壳上,有临时外置的陀螺仪和计程器,蛙人水兵们则需要携带防水手电和防水地图,以便在水下及时确认情况。莫斯科河的深度往往不过三四米而已,任何常规的潜艇都不可能这种危险的浅水区,在水面上苏联人也没有部署任何战舰,最大的巡逻船只只是一些几十吨级的巡防炮艇而已,他们想破脑袋也无法理解怎么可能会有潜水艇潜入到苏联的心脏地带。

    蛙人的活儿比奥宁堡突击队和勃兰登堡突击队的任务技术性要强一些,不过倒没什么风险,而且最关键的是,各个地铁站的物资储备仓库位置是苏联人自己确定的,德国人拿着地铁的施工图纸也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而地铁穿过莫斯科河底部的隧道位置是不会变的——当初德国海瑞克的盾构机挖出来的隧道在哪里,现在还是只能在哪里,苏联人不可能有能力重新挖掘一条过河隧道——别说现在的苏联人,就是大半个世纪后的英法,在想要增筑或者改造英吉利海峡隧道的时候,也一样只能使用海瑞克的盾构机,地球上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几十枚装有1。4吨黑索金装药战斗部的猪猡艇在机动到预定位置后,被解开了配重浮舱——这次试用的配重浮舱是那种原始的意大利猪猡艇结构,也就是说储备浮力全部由动力艇壳部分承受,雷头部分没有任何充气室,所以雷头解锁后立刻就会因为重力的冲击加速深深地沉入莫斯科河底的淤泥之中,一直楔入一两米的深度。在装完猪猡艇之后,蛙人们游到河岸爆逐步潜出水面,然后在河岸边安装了一批遥控起爆的铝热剂照明弹——这些东西的无线电受控接受距离可以长达500米到1公里,一旦起爆后,就可以持续发出剧烈的强光并持续数十秒之久。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