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还是要做懦夫?

作品:《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米国人之所以抛弃威尔基总统,在我们看来自然是因为埃德加胡佛的临阵倒戈把他全部可以捅出来的丑事都捅了,外加罗斯福和那些犹大财团的运作,可是这里面的利益需求,其实是很明显的——如果威尔基能够为米国大多数利益阶级得到更多,比如他在1942年的时候那样弄的那样,为米国人重新掌控加勒比海诸岛国和法属圭亚那、英属圭亚那做出努力,让米国资本可以在原本英法德的美洲势力范围内挤占到新的份额,那么可以说,罗斯福是不能把威尔基搞下去的。

    威尔基的败亡,罗斯福和胡佛都只是诱因,内因则是——米国走门罗主义一贯以来的路犀已经不可能为米国获得更多,米国人在美洲剩下尚未解决而希望解决的潜在问题——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必须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对于古巴,也必须依靠战胜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来彻底震慑。所以在米国资本家们把英法德势力退出后的空白市场开发挤占消化后,就抛弃了威尔基这颗不合时宜的棋子。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继续一味对美绥靖,无疑是抛弃我们的盟友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如果帝国这么做了,还如何打起首义的义旗,如何让目前摇摆中立的国家向我们靠拢?就算米国不先对德国动手,而是把美资石油财团在墨西哥石油国有化中的未决问题拿出来重新挑衅,那么在米国和墨西哥之间爆发战争后,帝国将何以自处?所以我认为,帝国应该首先把自己的国际责任扛起来,先诱发帝国和米国之间的战争,而让墨西哥继续保持中立,也让罗斯福暂时无法找到口实对墨西哥开战。”

    维勒安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让在场的人全部目瞪口呆。简直无法想象这是一个深沉熟虑的情报部长说出来的话,这种话和一个政治上幼稚的国际主义者有什么区别么?居然会为了墨西哥的利益出卖德国的利益不成?

    “这简直是荒谬——元首任命你担任帝国安全部长,不是让你去墨西哥人和委内瑞拉人的!”陆军总参谋长冯。博克元帅第一个跳起来反对,勃劳希契卸任后,博克比勃劳希契更加合作一些,可是听到这里仍然忍不住义愤填膺地站起来反驳。

    此言一出,应和者纷纷,甚至连一贯信任国社档派系更甚于国防军的元首本人都深以为然,除了外交部长约阿希姆。里宾特洛普、宣传部长保罗。戈培尔、军备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这几个部长和海军系统、情报系统内的其他主官还能因为冷静或者利益而思考维勒安的话之外,其他部门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甚至有人喊出了剥夺维勒安刚刚被授予的大铁十字勋章。

    “维勒安部长,您知道我一直是很尊敬您的看法的,而且您的睿智也往往给我以很大的帮助,但是今天的事情,请容我以一个晚辈的姿态向您探讨几点。”

    相对犹豫摇摆的军备部长施佩尔站起来发言,说出一番细致入微的中肯言语,考虑到他是维勒安的嫡系,如今也爬到了部长一级的位置上,所以他开口‘探讨’之后,好歹各方都能安静下来,静观维勒安派系的‘内讧’。

    “您一开始的陈述中,力陈了与美国之间早战的外交优势,另一方面,又说明了‘无论美国是否立刻战争状态,其经济加速转轨的进程都不会改变’来证明米国提早参战不会带来对我们的额外不利。可是就我所知,如果米国不战争状态的话,罗斯福就没有权限进行强制性的经济统筹,在自由市场环境下的经济转轨和强制转轨之间,效率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施佩尔话音刚落,一些帝国经济部门的主官就开始大声附和,并从这个角度论证维勒安说法的错误性。

    “是啊是啊,说什么无论开展与否,米国都可以全力进行战时经济转轨,这纯属扯淡,米国是一个民主政体的国家,没有战争的借口,罗斯福就是再有能耐,对战争资源的调度配置效率也是不能和正式开战相比的。”

    在后世的2008,米国人就发现了他们的经济其实是掏空了的空中楼阁,在自救的时候,他们发现使用手握的信用评级权以邻为壑是一个转嫁内部矛盾的最快方式——每次出现金融产品危机的时候,最大的表现就是原来有人认购的金融产品被大量抛售,泡沫破裂。但是人类趋利的本性就让那些抛售后空闲下来的闲钱必须找个东西继续投资,没有一个抄家愿意让钱呆在自己口袋里不产生利息。

    这时候,如果你掌握了全球市场的规律和信用评级,一个最快自救的办法就是以邻为壑——把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的信用评级降低等级,制造世界投资者对其他国家金融产品的不信任感,当全世界的钱都闲下来之后,虽然你也不是什么理想的被投资市场,但是只要你不是资金短缺后最烂的那一批,那么闲钱还是会流到你手里。

    这就是米式银行家财团一个世纪来绑架全世界经济,让米国的危机转嫁为世界性危机的最好办法——每当我烂了,我就用手上的评级机构和武力让别人比我更烂。

    维勒安不知道这种事情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可是他早已看透美式经济的本性。在一番阐述后,沙赫特博士都无言以对,不知如何辩驳。

    “如果全世界对米国能战胜、米国能改变战争结局的预期都被打破的话,对于米国这样一个建立在信用体系上的国家,将会是何等的灾难,这难道还不足以抵消米国人提前半年或者一年战争动员带来的优势么?”

    一个重重地问题抛在了施佩尔部长和沙赫特的面前,也让希特勒的内心感受到了一丝挣扎。

    这种挣扎没有逃过维勒安的眼睛,他知道需要抓住时机坚定元首的决心。

    “元首,我想在决定是否一战之前,我们可以先讨论一下——海军是否有过做好战争准备的预案呢,如果真的爆发全面战争的话,海军是否有短期内大胜米国海军一场的准备?如果没有的话,以米国陆军的准备程度,我们很难获得这个坚定世界人民跟着我们走的信心的机会。”

    “这个……帝国海军确实有过一些针对各个假想敌的初预案,只是……”

    “有!”

    在雷德尔元帅犹豫踌躇地时刻,邓尼茨元帅孤注一掷地下了赌一把的决心,绕过了他的上司回答了这个“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