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师规

作品:《一品富贵

    天还未亮,宋九正在家中做一个春梦,梦中与一个白衣少女卿卿我我,忽然被一顿声惊醒。

    宋九在翻了一个身,不想起床,继续沉浸在梦中,又传来一阵声,终于醒了,惭愧地换下衣服,心里想,自己大了,这个宋九也大了,要不要找一个女朋友?

    他有点儿时代混淆不清了。

    对门外叫道:“稍等一下。”

    打起一桶井水,洗了洗脸,又想到梦中场景,不知道昨天看到的那个女子是谁家女子。唉,就是知道了,看她的衣着打扮,恐怕比刘家还要好,哪里能看上自己。

    打开门,宋九呆立。

    门外好多人,整整一百多号人,恭恭敬敬地站在胡老大身后。

    “胡行头,你这是?”

    “小九,我没办法了。”胡老大愁眉苦脸地说。

    让他唱歌行,这时代法律不完善,比如朱家铺嫁妆,就滞留在宋九家门口,宋九又能怎么办?朱家有钱,也不敢招惹这群野蛮人,于是报官,官府派衙役过来,胡老大一瞪眼,咱家偷了?咱家抢了?咱家打人了么?

    为了抢活计,两岸群殴了好几回,他也进了三回开封府,衙役算什么。

    这件事比较轰动,连开封府尹赵匡义都亲自来调解过,衙役们只好对朱家的人说,我密不了,你们自己解决。

    朱家那个郁闷别提,无奈拿出钱软求胡老大,胡老大大眼一瞪:“干嘛!咱家未看过钱啊!”

    朱家自黄昏被人吼到三更,此时又有人前去继续吼叫,但那是朱家,胡老大与他们没交情,更相互看不顺眼,乡里乡亲的就不同了,说到底,胡老大面冷心热,是一个赤诚人,不然也不会让苦力们选为行首,能打,河中能打的人有好几个,为什么选胡老大?

    要挑人学算术与简单的会计,以及识字。

    河中穷啊,原先最有学问的就是宋九读书时的私塾老先生,教了十几个弟子,但他也没有本事考中举子。此时宋朝一年录取的进士名额少,举子名额同样不多,是原先的宋九,换现在的宋九,解试考同样不得过!

    论学问,宋九当第一,其次管账的分红会多,宋九反复鼓吹有了学问就有了智慧,就有了起重吊机,就能将汴水变成黄金河,原先内定了几个名额,但最后许多人来央求胡老大,这群娘们带着孩子过来,胡老大打是不能打,骂是骂不过,蔫了。于是索性将他们一起带到宋家,交给宋九解决。

    宋九看着这群娘们,同样也蔫了。

    好男不与女斗,河中娘们那一个不凶悍?况且这么多娘们聚在一块。

    开始记录姓名。

    一共是六十三名学生,最小的是十三岁,最大的二十三岁,宋九有些头痛,敢情比他还大四岁。

    “你们都回去吧,”记好了姓名,宋九对那些娘们说,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河中的女子更可怕,胡老大怕,自己更怕。这些妇人们一个个心满意足走了,宋九将朱三从拖起来。

    朱三每天在瓦子里说书,到三更才回来,这时睡得正香,揉着眼皮子抗议。

    “朱兄,别说书了,天大的好事来了。”

    宋九打算开设五门课,经义、算术、物格、会计、实用,后四门课朱三多半不行,经义可以请朱三来教。说书收入并不脯收入会有多少,君子耻于言利,宋九未问过,但相信每月不会超过五贯钱,宋初科举帖就是帖论语十条,墨义是春秋与礼义十条。但还有诸科,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九科。其中九经是最重要的,朱三教授学生同时,同样能温习功课,对科举宋九是死了心,朱三没有死心,老家订了一门亲事,迟迟不婚,不中就不结婚,估计这事儿玄着,温习了也未必能考中,不过相信对朱三来讲,是一次颇有利的机会。说书能增长什么?难道科举会考《卢眉娘》《画琵琶》《虬髯客传》?

    朱三一听精神来了,道:“宋贤弟,那个每月房租怎么算?”

    河中偏,房租践,朱三孤身一人,只租了两间房子,每月房租只有一百二十文钱,宋九笑骂道:“朱兄,难不成你也是一个一毛不拨的主?”

    实际这时候教书先生待遇并不脯每月薪水只有一贯钱左右,落一个好名声,生活却是十分寒苦。不过不同人不同待遇,宋初举子仍然很金贵,朱三凭借举子身份,这五贯钱也能拿。

    两人嬉闹一会,来到院中。

    六十三个学生还站在院中等宋九,朱三是举子,这些人同样十分尊敬。未学习,先打通了后厢房一面山墙,将两间房连在一起,当成教室。何谓实用,就是教这些学生学会动手能力,好学以致用,而不是读死书。

    然后制造一面大黑板,以及大量粉笔。

    这个钱不是太多,宋九垫付了。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弄好,又开始制造小黑板,不提学习,这时代学习成本同样高昂,不能真让学生们学习欧阳修在沙盘上写字,于是改用黑板。适当的时候也学一学毛笔字,但就不指望象王羲之那样将自家的池塘染成墨池了,那不是墨池,是一个又一个铜板,六十三个学生,那一家都承受不起。

    宋九与朱三在吃早饭,这些学生一大早都吃过来的,一个个在做活。

    快到中午时分,教室布置妥当。

    先教字,将来这些学生有什么样的前途,谁都不能预料,但眼下必须从中能挑出一些聪明伶俐的人管账。管账会算术还是不行的,必须要识一些字,清楚的记下各个货物名称数字。

    然而新的麻烦到了,第一个不是学生,而是朱三。

    制造粉笔,那怕是这种落后的粉笔,也没有那么简单,石灰加水后必须沉淀过滤一下,滤去不必要的杂质,制成块状,凉干,上午制造的粉笔还不能用,不过宋九原来捣鼓了一些粉笔。

    而且宋九又订购了一些防止纱布口罩,为此宋九又花掉了八百多文钱。但朱三问题来了,让他写毛笔字,比宋九写得还好,然而朱三什么时候写过粉笔字?朱三将粉笔当成毛笔玩,开始在黑板上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