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比较(下)

作品:《一品富贵

    惟固说道:“不对。”

    “大哥,什么不对。”

    “小妹,你不要插话,二弟,你想一想,这小子河洲上的那些怪事,还有面包,还有猴子,还有其他古古怪怪的东西,所以他一喊,我们一起过去。我们是一起被他吊了胃口。”

    “是啊,这小子是一个坏人。”惟德说道。

    “那个猴子呢。”

    “小妹,我们带了一种果子,你快进客厅去吃吧,晚去了母亲会全部留给四弟。”

    潘怜儿进屋。

    惟正举拳头道:“下次我揍他。”

    “老三,你打不过他的,若打,我还差不多。”

    “二弟,不要瞎闹,我还是感觉不对。”

    “什么地方不对。”

    “二弟,你用宋九与张家小郎比较一下。”

    “凭什么比较他们。”

    “我们不提小妹的亲事,只说他们两人长短。首先比家世,宋九父亲是我父亲属下,张秉也是父亲的属下,不同之处张秉将军还活着,家世好。宋九父亲死了,所以家世一度中落。家世宋家不如张家。”

    “是啊,不然母亲大人怎么有意让小妹……”

    “二弟,莫急,家世是一部分,还要看个人,陛下以前家世也不大好……”潘惟固不敢往下说。赵匡胤青年时曾渡过一段苦日子,很苦很苦,父亲是小军官,但契丹人入京后虽未杀多少人,却大抢特抢,导致京城百姓生活越来越艰苦。赵匡胤长大,赵匡义出世,还有两个女儿,也许宋九体会不到这种感觉,但在这时代,家中子女多的,长子是最苦逼一个。父不会痛,母不会爱,动不动小妹还来教训几句,甚至以后赵匡胤做因城中传言点检做天子,那时候他是大将军了,想回家找点温暖,还让小妹用擀面仗撵出家门,喝道,大丈夫临决于事,当自决于胸怀,何回家吓唬女人!

    在家中无所事事,家人多,生活窘迫,老小排挤,赵匡胤逼得没办法,离家出赚先是投奔随州父亲好朋友董宗本,可赵匡胤能力让董宗本寝食不安,将他撵走。再投靠他父亲曾经的部下王彦超,王彦超十分爽快,吃了一顿饭,直接给了几贯钱,打发走人。所以这个好皇帝不好当的,赵匡胤心中想起这事肯定会恨,但必须还得用王彦超,用仇人,刘邦做过,李世民做过,只有朱元璋未做。

    天下之大,无处可去,赵匡胤整整在外面飘了一年,这一年时间有没有偷鸡摸狗,谁也不知道,只知道当时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出现在郭威面前时,衣衫褴褛,面带菜色,让郭威都不相信他寿宦子弟。他父亲有恩的人一个未容赵匡胤,与他父亲仅一面之缘的郭威却立即收留了赵匡胤,并且用他做了亲兵。

    二十一岁之前的赵匡胤是如此的不起眼,甚至是无能,都不及十七岁以前的宋九。然而一发光,便开始让人眩目。

    潘惟固不是指宋九达到赵匡胤那样的高度,不同,一个是各项杂才,一个是直接的杆子,后者才能出政权,前者只能说会通达一条富贵之路。

    也足够了,难道指望张昭允以后做皇帝?

    “平身吧。”赵匡胤有力无力地说。

    他当时也没有想到那么麻烦,若非看到一些好处,他都想不顾君无戏言这句话,反悔这个赌约。

    宋九没有立即试验其威力,摆上一张台子,在台子上用许多积木搭建两个城墙模式,一个脯一个矮,搭完后说道:“陛下,诸位相公大夫,若用相同的力墙去推这两面城墙,结果如何?”

    说着用手指去推,当然高的城墙容易倒塌。

    宋九记得后世高层多,有人死活为高层辨解,说楼房坚固性与坑震性与高度无关,那怎么可能呢,高度不同,扭矩与压力都不会相同。若是使用同样的材料和采取同样的标准施工,必然是房子越矮越坚固,搞震力越强。

    这个比喻还不够,宋九让学子将积木拿赚两个博士轻视物格学,宋九说也说不通,因此这个大场合,又将学子带来观看,加深他们的印象。

    宋九又将青砖放在台子上,说道:“不过力量多传来的,情况又会发生变化。”

    说着一拳打向桌底,青砖弹了起来。

    接着又加青砖,连续加了几十块,并不脯纵错摆放,使之相连,又在打了一拳,青砖动都不动,说道:“为什么这一回不动,因为它有足够的重量承受这一拳之力。”

    又加青砖,这一回往高处摆,摆到一定高度时,宋九又在击了一拳,轰,全部倒了,宋九说道:“为什么这一回重量更多,反而更容易倒塌?是因为高度,高度达到一定地步,会产生一定扭距力,只要有力量冲击上来,它就容易倒塌。”

    然后指着那个城墙说道:“它现在只有一丈脯宽度却跟上,因此这是最坚固的高度与重量。”

    下句话未说,只要能将这个城墙轰倒,京城所有城墙都能一二三轰倒。

    为了更客观地让大家看到它的威力,宋九向赵匡义使了一个眼色,早有准备,禁兵推上来攻城车,也就是一个削尖的大撞木放在特制的车子上,利用撞木摆动产生的力道撞击城墙,这个对付一般城墙会起作用,但对付那些高大又坚固的城墙作用力几乎等于零。

    禁兵推着撞车使劲撞,城墙动都不动一下。

    赵普恼火地说:“宋九,你就别试了,让我们看看火药的真正力量。”

    “喏,遵赵相公之命。”宋九说完,让禁兵将撞车推回去,再让禁兵挖地道。自古以来,围着这个城墙展开无数次精彩的攻防战。宋朝也是,还有一些“专业”的挖地道禁兵。

    仅是做试范,也不能让这些大人物们等太长时间,就在城墙两丈来处开始挖。

    速度很快,一个时辰后挖到城墙。

    宋九让学生抬来一个超级大的木箱子,不知道洪秀全那个棺材炸药有多大,但想来那时候黑火药技术已经完善,比例差不多,可是硝与硫磺纯度一定超过了现在宋九提纯后的硫磺与硝。

    于是宋九仿照最大的棺材,用两倍靛积打造了一个木箱子,里面放了整整三百多百斤黑火药,用油纸层层裹好,木箱子更是由油蜡将所有缝隙堵得严严实实,用来加强它的密封性。

    几个人抬着大箱子钻入地道,宋九也做了一回地拨鼠,这也要技术的,必须对准城墙,效果才能放大。木箱木板厚薄也有区别,盖子朝里,上面的木板要薄一点,保持爆炸产生的气压会全部向上冲。也可以用这个原理,使气压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向下,用之于开矿。

    校准了位置,将木箱放下,再用泥土将木箱塞死,还用大铁锤夯实,宋九才带着禁兵拿着竹管子,钻出地道。然后让大家往后闪。这不是那天,炸上天的都是湿泥巴,落在人身上顶多灰头灰脸,不会产生什么伤害。若是将城墙砖炸碎,落石子雨,那就好玩了,宋朝这些精英人物将会有一半人中招。说不定明天早朝上连皇上都看不到了。但是自己也别指望能活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