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加码

作品:《一品富贵

    宋九忽信忽疑。

    他想到后来有两个传说,一是宰相人选问题,赵匡胤说南人轻佻,不能当宰相。若从蔡京秦桧贯籍来看,似乎是……但不能当真说南人轻佻,宋朝文人为将最牛的有王韶章楶几人,他们都是南人。最有血性的戊祥也是南人。

    还有一个传说是许赌不许赢,说赵匡胤最初离家出赚听说南方人富裕善良,往南方去的,那时候他还未改小纨绔子弟的性子,喜欢赌钱,结果他一赢钱,南方人就对他群殴,进赌场可以,但不许赵匡胤赢钱。然后赵匡胤悲愤之下,一怒向北方。这个恐怕是假的,赵匡胤那时离家出走都傻了眼,钱来赌博,况且得多少人才能将赵匡胤殴服?

    对前一个说法宋九也不大相信,做为一统天下的帝王,这点海纳百川的心胸也没有吗?

    但这条龙,他迟疑了。

    一会儿后说:“谢过朱兄。”

    “不用谢,临走时我再说一件事,现在我说也许早了,但也是我担心的地方,那就是书院,那怕你多交一点税务给朝廷,千万不能将钱帛用在书院,你可以教,但不能将书院打上你的印记。虽它不是未来朝廷将设但学,培养的人才多是小吏,或者各家商铺管事,或者未来朝廷各作作家,然而书院修起来,一年毕业的学子会更多。许多学问必须你教,再打上你的印记也不大妙。”

    “这个吗,”宋九呵呵乐了起来。

    “别笑,月圆则亏。”

    “行,你也安心回去成亲吧,白家也要回去,回来后我将那房子挪出一间给你。”

    “房租……”

    “房租不收就是了。不过你回来最好也要自学一下算术。”

    “你想让我做你学子?”

    “交流,什么学子,流氓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什么流氓?”

    “你就当那些品行无良,又挂着圣人大义横行霸道的无赖文人。”

    “我可不是无赖。”

    “我是说你有解子身份,与学子不同,一旦会了算术,再会一些物格学,前程才不可限量。当先生无论以后朝廷怎么优待,也是清苦的职业。你又不是甘心清苦的人。”

    “九郎,话到你嘴怎么变得特难听!”

    “是实话,什么难听,不然你怎么一直想赖我房金?”

    两个说了一会儿话,朱三收拾行李回家成亲去。宋九盯着图纸发呆,又跑到河洲上,河洲平整基本快要结束,民夫少了一半。宋九来到桥址前看着两边的汴水,呆呆地出神。

    胡老大走过来,说:“小九,南边的地我谈好了,你过去看一看。”

    一群衙内点头,没人是傻子,这是宋九想要藏私货。

    宋九道:“符三郎,你误会了,第一作坊比较脏,那是未来京城高档场所,我连粪便都花了大价钱通向河南,况且是作坊?第二未来河洲寸土寸金,每一寸土地都宝贵无比,何必非得将作坊塞到河洲上?你们放心吧,哪里生产的产品会从这里销售。”

    宋九抽出第十五章图画,道:“就是它。除了少数从船上卸下来的货外,大多数销售的是作坊生产出来的货物。”

    “全部卖琉璃?”

    “物以稀为贵,哪里会全部卖琉璃?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你们不能急,得一个个研发。看看一个琉璃,我用了多长时间,还没有研发出来。”

    主要对此不懂,一干衙内不由地点头。

    “你们来了正好,我正准备将这些东西带给二大王,让他审阅。然后我们一道吃酒去。”

    “中啊。”

    宋九看着这群无所事事的衙内,心中十分怀疑赵氏兄弟居然在暗中支持了自己,是不是也看到这些衙内在京城圈养着,游手好闲难受,于是也顺便找一点事给他们做做。

    挟着图纸与材料报表,来到开封府。

    赵匡义威势越重,这些衙内来到开封府,也不敢进去,站在外面嘻嘻哈哈说着话,宋九进去。赵匡义先看材料,用费多少宋九无法计算的,先看铁,道:“五十多万斤?”

    “说不定还能多。”

    “这么多?”

    “物格学中建筑的灵魂不是木材,而是钢铁,故微臣以前第一个讨要的便是钢铁。”宋九答道。这非是铁,而是钢,仅这个费用很有可能就达到七八万贯钱,还非重要因素,是朝廷兴修,大多数人力包括石料都不会计入成本,若是私人兴修,人工成本与石料等等就将是一个天文数字。钱多半也在朝廷预料当中,重要的是铁,那怕铁产量增加,宋朝依然严重缺铁。五十多万斤钢最少得要八十万斤以上碟。

    赵匡义踱了几步,说:“朝廷增产碟马上就被你用了。”

    “二大王,朝廷恐怕不止增产这点铁吧,再说这两项乃是为朝廷所用,非是为我所用。”

    “朝廷奖励你了,若按原来的赌约,这些费用必须由你承担。”

    “是,是。”

    赵匡义又往下翻,看着桥,说:“咦,怎么又变了。”

    现在的桥比原来双虹桥还是优美,而且桥上宋九布置了许多琉璃灯,不会通电,但在里面点上油脂,晚上会灯火通明。桥墩上又贴上白色瓷砖。这个难度不脯也就是费用问题,但不会让朝廷来出。然而远不能与宋九第二幅画相媲美了。

    “二大王,用费太大,微臣不得不重做一次修改。微臣也想重新与陛下履行一次赌约,从十七年后继续增加,每年增加一万缗钱,增加到二十一年,十五万缗为止。”

    PS:帅大说老赵没有重文轻武,是不能算是太重文轻武,只能说是打压一些功勋武将,扶持文人上台。有了那么一丝动向,但他骨子里还是轻视文人的。宋九是不知道,说得有些过重。不但老赵,赵二也没有过份地重文轻武,他骨子里比老赵还激进,高梁河一役,一切变了,加上赵普在里面搞,害怕亲近老赵的武将掌权,威胁他们地位,特别是赵普,他搞出的那个什么金匮,然后一切就变了。但老赵在打压功勋里,被一些人将他多疑的性格利用,弄得轻重不分,以至都无法迁都。为了阐述这段历史,我刻意做了小篡改,将张琼之死推晚了一年多时间。居然到现在没人发觉,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