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谁料飞祸在肘腋(4)

作品:《国士

    “陆翁,”杨掞对匆匆赶进来的陆循之说道:“这次我们真的有麻烦了。”

    陆循之拿起笔来在一张便签上匆匆写了几笔,转身拿给了身旁的陈光:“马上做好蜡丸,派精细人前往沙头市,招总管回来守城。”

    陈光应了一声,吩咐道:“项宁,你走一趟。”

    一名矮小精悍的汉子应了一声,接过了便签转身出门。

    “靠总管还不算保险,”杨掞吩咐道:“这守乎全局的事情,马上派出信使,向”

    他顿了一顿,说道:“向襄阳赵制置使、江陵别副使以及黄州的孟都统求援。信中一定要写明,这是郑清之公的亲子建立的老营,马上要被大队蒙古兵攻击。”

    “我相信至少这三方主帅,应该有一方是不会坐视不救。”

    陈光又拱手称是。

    “办好了这些事,那我们就再辛苦一趟吧。”杨掞说着从桌案上抄起兜鍪:“通知游奕营的弟兄们,这回有大猎物可以打了。”

    陈光却伸手按住了他的兜鍪,说道:“这一仗不比严家村,一定是一场凶险的恶战。在总管赶回山寨之前,统领必须担负起指挥全局的重任。”

    “这一趟就由我带队吧。”

    杨掞不再反驳,因为他知道陈光说的是对的,在郑云鸣赶回大寨之前,自己不能随便丢掉性命。

    “这一次不用跟在严家村一样。”杨掞叮嘱着:“敌人数目太多的话,热衷于奇谋就会为自己招来祸患,依照普通的埋伏手段,随机应变就可以。”

    “游奕的意思,就是不拘成法,依照当时当地的形势,灵活做出自己的判断。”杨掞拍拍陈光的肩头:“子明(陈光字子明),我相信你的才智足够称为一个很好的游奕军指挥者。”

    陈光躬身道谢,然后带上了黑色碟头鍪,拿了将令离去。

    杨掞转身对陆循之说道:“陆翁,那个东西应该拿出来用了吧。”

    陆循之毫不犹豫的说道:“现在正是用那个的时候。”

    在大营正面寨墙下忙碌的兵丁和夫役们惊讶看着栓的机械罩着油布被径直推向北门的两个角楼。

    北门的角楼原先只是很简单的木制方楼,但在郑云鸣的坚持下修改了设计,改成了圆形的木桩围成殿土平台。

    陈光的身上和左臂上都带着箭伤,右腿还中了一,是被兵士们搀扶着进营的。

    “前后一共埋伏了敌人十几次,每次都很激烈。”陈光咧着嘴大笑道:“这一次真的叫他们吃到了苦头。”

    杨掞却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说了多少次了,敌人势大的时候就不要轻易陷入近距离缠斗,这次损失了不少弟兄都是因为你总是急躁求战!”

    陈光抬高了嗓门:“我是前线的指挥,我认为如果不狠狠的教训一下这股敌军,等他们一路安全的到达大营的时候就太晚了。”

    杨掞看了看他身后缠着纱布的受伤将士,立刻明白了陈光的判断是正确的:“不错,前方指挥者应该掌握临机决断的权力,说说你们侦查到的情况。”

    “鞑子的队伍有十几里长,全都是骑兵,应该超过上万人,都是衣甲鲜明,士气高昂。除了正兵之外,还有不少自己带着马匹和兵器随行的杂兵,应该都是想来趁火打劫的吧。”

    “除此之外,队伍还携带了很多夫役,数目比寻常军队用到的要多的多。我看他们是打好了攻城的主意。”

    “还有进一步的情报没有?”杨掞追问道:“敌军主帅为谁?队伍中真鞑有多少,汉兵又有多少?”

    “我们俘虏了十几个兵士回来。”陈光说道:“详细的部分统领可以审问他们。”

    十几个被捆扎的严实的蒙古士兵被推入了半山腰临时搭建的一座帐幕。当他们看见上首坐的都是宋军将级以上的大员的时候,只是头如捣蒜一般的不住哀求饶命。

    杨掞望了正中主将位置上端坐的陆循之一眼,对方点了点头,示意杨掞开始。

    杨掞扫视了一下正在座下磕头的俘虏们,选了一个看起来最瘦弱的,叫游奕军兵士提上前来。

    “好好的答话,统制大人可以保你性命无忧。”杨掞温颜说道。

    那俘虏惊魂未定,只是用恐惧的眼神看着杨掞。

    “你是哪里人氏?姓名是什么?”

    “小人小人是河南许昌人氏,名叫朱定七。”

    杨掞点点头,又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当的兵?又在谁的部下?”

    “小人本是在乡下好好的务农,前日里蒙古宣差老爷是,是鞑子的宣差下了令,叫从村子里五名壮丁抽取一名,跟随大军南征,小人正是被抽中来的,加入的是刘亨安元帅的部属管军千户张铁塔的部伍。”

    杨掞又问道:“这一次蒙古来了多少军马?主将是谁?汝当好生答话,若有欺瞒,”他唰的一声抽出了腰刀:“现在就要你人头落地。”

    那朱定七吃了一惊,战战兢兢的回答道:“小人只是一个农夫,数目字这些弄不清楚的,不过听咱的牌子头(蒙古军中十夫长的称呼)说过,这一次跟着曲出大王南下的有八十万人马,要要踏平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