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平舆二龙

作品:《汉末之铁马冰河入梦来

    高才远识,有盛名的召陵名士谢子微路过平舆的时候,曾说过:“平舆之渊,有二龙焉。”此二龙指的就是许虔和许劭两兄弟。许虔,字子政,按谢子微的说法,许虔有治国之才,而且为人态度严正,忠诚正直,有打击坏人,斥退品行不端之人的风度;许劭,字子将,学识渊博,好品论他人。大汉取才本来实行的就是举荐制度,后来就形成了有一个风气,就是要进行人物鉴赏,或者叫人物品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人物,要出人头地,要上层人士的圈子,必须有著名的人物鉴赏家给他写一个鉴定,这样才能得到其他人的承认。许劭原来与族兄许靖共建“月旦评”,品评附近及慕名而来的名士。“月旦评”每月初一进行,每月只议一次,过了这日则不再品评,因两人品评准确,名气甚大,很多希望得到两许评论的人如过江之鲫,纷纷涌入平舆。后来因为许劭鄙薄族兄许靖依附阉宦,与族兄减少来往,这“月旦评”才慢慢减少,不再成为众多名声初起之辈趋之如骛的好东西。

    萧垚既然已经来到平蝇自然要去拜访一下许虔和许劭兄弟,倒不是说想要得到许劭什么样的评论,而是上次洛阳的时候,许劭帮萧垚品评踏雪马,帮助萧垚从袁绍那里赢得青龙戟,那么萧垚作为一个后进之辈,到了平舆后在礼节上拜访许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否则要是被对方知道了,那就是失礼的事情。况且,萧垚拜访许劭还抱着看能不能许劭前往长沙郡的小心思呢!

    许虔和许劭的家就在平舆城内,虽然刘辟、龚都两人率领黄巾军盘踞汝南,但这两人对许虔和许劭这样的忠诚正直的名士还是颇为敬仰的,一点也没有纵兵骚扰,反而暗暗约束麾下军士不要前去打扰,故此,二许的日子倒也过得悠闲自在。

    等到戏忠、杜袭等人来到平舆之后,萧垚终于抽得空闲,在戏忠、杜袭陪同之下前往许府。萧垚依礼求见二许,这次终于不像颍川书院那次一样,被拒之门外,而是被许家的下人很有礼貌的延请进去。

    许虔重病在身,不便见客,只有许劭一人迎出,众人会面,少不得一番客套、寒暄,萧垚也趁机谢过上次许劭在洛阳的仗义相助。众人分宾主坐定,因为萧垚并没有渴求许劭品评的想法,众人也无人提及这茬事情,天南海北的一通闲聊,众人均是学识渊博,对答如流,倒也落得过宾主尽欢。

    也不知何人无意间聊到当今取才的举荐制度,戏忠、杜袭都是寒门出身,自然对这种取才制度颇为贬斥,而萧垚自己则是出身富豪商家,少时也没被人看在眼中,今日这一番成就都是一刀一砍杀出来的,自然对于这种举荐制度毫无好感。许劭初始默然听着萧垚等人对举荐制度的鞭笞,良久之后,才对三人问道:“不知各位是否了解品评之道?”

    许劭这一问,还真有点难为了萧垚三人,他们都对这种不感兴趣的东西了解不多,要是泛泛而谈倒是还能说上两句,但这种空泛之言在许劭这个行家面前说出来毫无意义,故此只能老实的不语。许劭也不在意,自顾自的说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这就是品评之道的根基。品评人根据被品评人的言谈举止,从而判断出被品评人的学识程度、喜恶爱好、性格特征,而性格决定命运,故此,好的品评人能够对被品评人作出一个比较恰当的判断。这个判断虽然不至于定下一人一生的荣辱兴衰,但可以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萧垚接口道:“然而这个品评之法,依赖的却是品评人的判断准确。一来品评人有限,就像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一样,难免有遗珠之憾。二来品评人也难免有良莠之分,不能保证不会出现看走眼的情况。再有品评人一切根据自身的好恶观点作出判断,不能避免人情因素,出现虚浮的断语。有小儿童谣说得好,‘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就是我大汉当今现状,如此情况,足以使贤才之士寒心,而贪腐之辈获利。”

    听得萧垚如此说来,许劭不由得有点难堪,现在大汉的情况确实如同萧垚所说一样,众多人攀权附势,作出不切实际的虚华品论。而朝廷取才也不会看谁得到真正有识之士好的品论,而是在大汉皇宫之中皇上公开卖官鬻爵。许劭长叹一声,“那依将军所言,品评举荐制度不可用,那取才制度该如何设立呢?”

    这下轮到萧垚语塞了,真要说来,萧垚自己现在求才都还依凭的是品评制度,听名士说哪个人才不错,就屁颠屁颠的跑去寻访。除了这个品评举荐制度,萧垚还真想不出好的办法。萧垚也只能尴尬的说道:“我也没什么好办法,还需尽量筹划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啊,取才之法关乎量才录用,小觑不得。”

    戏忠在旁,见这个话题实在谈不下去了,他隐约猜出萧垚想招揽许劭的心思,就试探着说道:“子将先生有大才,有识人之明,不知子将先生是否能为我荆州把好人才之关呢?此举实在守乎我荆南生死存亡的大事,马虎不得,而我主麾下目前却无人能够胜任。”听得戏忠所言,萧垚在旁鸡啄米似的连连点头,一脸殷切之像。

    许劭在萧垚前来拜访之时就猜测萧垚有延揽自己的意思。许劭善相,对于萧垚,自有自己的一番品评。在许劭看来,萧垚此人及冠之前无所耳闻,只是从西凉行才声名鹊起,综合萧垚西凉、南阳郡、荆南、以及近段时间在颍川等地的事迹,可以看出萧垚军略不错,领兵以来,尚无败绩,政略也不错,荆南之地在萧垚的麾下渐渐焕发生机。现在萧垚年轻,却无娇骄二气,能礼贤下士、不惜全力的延揽俊才。总的说来,许劭认为萧垚有治国之才,帅将之能,为人坚韧、惜才,有雄心壮志,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明主。许劭对萧垚是相当看好,而反观洛阳朝廷,朝政被阉宦和外戚把持,皇上只知道卖官鬻爵,大汉已经日薄西山。许劭思忖一会后,郑重的对着萧垚倒地就拜,说道:“许劭拜见主公。我等兄弟两人,我哥哥许虔目前已经病入膏肓,医者断言命不长久,故此,我不能在此时前往荆南,但我可以在汝南继续为主公张罗人才。待得主公乘风而起之时,我自然可以追随主公左右以效鞍马之劳。”

    萧垚大喜扶起许劭,一方面固然是又得贤才辅助,另一方面虽然他不看好品评之道,但能够得到以品评之道闻名的许劭认可效命,却说明许劭很是看好他萧垚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