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曹操立足东郡

作品:《三国凨

    唐凨治下,东武与广陵,一片继续朝气勃发安定发展的面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方大地多数早已经烽火狼烟。

    就在唐凨拼命发展治下的时候,公孙瓒与袁绍互相征战,全国各地又是凨云涌动,有拼命发展的,有互相攻伐的,其中正如张超一样,有些诸侯或被灭或被兼并,强者生,弱者亡。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的豫州刺史孔伷,在反董联盟解散不久后,已经病逝。袁绍想以周昕为豫州刺史,想夺取地盘,袁术引兵击退周昕,乃割踞淮南。袁绍与袁术更加不和,与刘表更加亲近。

    公孙度,这个辽东王,已经打服了高句丽,似有跨海之意。而原青州人士,北海管宁、邴原、王烈避难辽东,也前往依之。

    唐凨看到公孙度发展如此之快,心里面也有些波澜,看来取辽东又难上了三分,至少目前还未能拿下东莱,以阻止公孙度。

    而不受中原人焦点关注的益州,唐凨却是从情报站发回的消息得知,益州牧刘焉命督义司马张鲁、别部司马张修合兵攻杀汉中(今陕西汉中东)太守苏国,断绝褒斜道(古代沟通秦岭的南北通道,首尾七百里),杀汉廷使臣,声言盗贼断路,无法与朝廷联系。

    又以托辞杀州中大族王咸、李权等十余人,借此立威。不久,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太守任岐与校尉贾龙起兵攻打刘焉,被杀。刘焉气势更盛,时其诸子皆在长安,献帝使其子奉车都尉刘璋回益州晓喻利害。

    刘焉使其留在益州不再返回,遂割据益州,成为西南诸侯。

    而这个时候,就在这些人饶有兴致的进行同室戈这场大戏之时,有的人已经开始了四面出动,私自的结集了几十万的大众——黑山军。

    而且,这些人趁东郡太守新上任,打算捏一下软硬,便突然出击,打进了东郡。

    新任太守感觉自己被欺负到家了,于是悍然决定与之对战。

    对战不利,于是悍然决定向求救刘岱。

    刘岱听后,倒是积极,不过他认为,杀鸡焉用牛刀,对付这群泥腿子,必须用泥腿子。当然了,大多数人认为他没上场作战的胆子。于是,他想到了曹。

    这也正是曹需要的时机,不过,对做为曾走过仕途的曹来说,他明白这显然就是个坑,还是个火坑。

    莫说自己的对手是拥有十万之众的大军,单就自己的部队而言,上场打仗就够自己喝一壶了。自己部队的这些人,新兵占了多数,不过,这没有关系,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来都是每个成功者必须要走的路。即使以一对二十,曹他心里也决定要打。

    对面,拥有十万之众的黑山军就是老虎,还是猛虎,但老虎也是禽兽,是禽兽就有办法。

    曹在仔细斟酌了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后,明确的认识到,若想取得胜利,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不是对手,但是他依然有信心。

    曹之所以有对战的信心,那是因为他看到了黑山军的软肋。

    最大的软肋——携带家眷。

    压死东汉一朝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是由平民张角所创的黄巾军。而他们终究失败了,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人太多——不是军人,而是军人携带的家眷。

    这些人,平时就没什么事可做,只懂得遛街串巷、传言碎语,没事儿八卦一下将领如何,战事如何。而一旦自己这边出现不利的战况,便会大声疾呼:风紧,撤乎?

    这正是黄巾军取得接连胜利的原因,也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原因,更是历史上靠此发家致富、名留青史的那些所谓“起义家”貌同的命运。

    而此时的黑山军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敌强我弱,最好取胜的办法就是,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只是,黑山军最薄弱的地方是哪里?

    曹仔细斟酌了半天,想出了一个计划——自己曾经用过的计划。

    随即,曹唤来了自己的部将曹仁,指使道:晚上来临,袭击敌军后方。此十字,曹仁明白,于是,那个夜晚,他将迎来自己人生军事的第一次,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恶略。

    在那个阴谋形成之前,他召唤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夏侯惇,并对他说了自己的计划,于是一个完美的阴谋,就此形成。

    而此时的黑山军领导,白绕义无反顾的钻进了这个阴谋,他得意的笑了,他感觉自己的计划也成功了。

    两个自认为聪明的敌人,自认为自己的计划成功后,开始了自以为的成功之战。

    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曹指示夏侯惇先进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

    一个人最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弱点,一支军队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后方。

    曹在思索中明白,一万人马对抗十余万人,就算让他们站着不动,也够自己砍七八天的。所以,若想取胜,只能动其军心。

    夏侯惇非常高兴的执行了这个任务。

    夜晚,天气凝重,毫无诗歌中所言,那样的美丽。但此时的夏侯惇不需要美丽,他需要的是胜利。只要胜利就好。

    于是,颍川的那一幕剧情重新上演。

    白绕军楞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直接冲了过去,打算鱼死网破。

    有时候,鱼死是可能的,网破就别想了。

    正当这些人走在(马匹不前)木桥的正中时,由于木桥年久失修外加明火起燃,禁不起这些人的踩踏,于是,整座木桥忽然坍塌。

    桥上,都是黑山军的部队。

    不过万幸的是,主将白绕率领一小撮部队还是冲了过去。

    不过,“万幸”这个主语,是相对于曹来说的。

    当白绕成功跨过早已倒塌的木桥时,还未来得及感谢上帝,便见到了上帝。

    送他去见上帝的人,名字叫做曹洪。

    河岸的另一爆夏侯渊也在积极的杀人,只是,自己怎么都杀不到人,因为,当这些人看到自己的主将被杀掉的那一刻,自信早已跑调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来自后方的声音——家属的声音。

    夏侯惇驱赶的黑山军家眷及时的赶到了。

    全部黑山军举手投降。

    夏侯惇圆满完成了颍川之计2。0版,只是,曹在那一头的战斗还在继续。

    实事求是的讲,白绕并不愧对自己那些年的底层生活,他的战斗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挥出了超长水平。

    据说,野兽在被困到牢笼的时候,总会向往自由,于是,便会发出比平时暴烈几倍的怒吼,来展现自己的愤怒。

    兽且如此,人呢?

    白绕在越过木桥的那一刻,尚且存有一丝侥幸,他认为,凭着自己精挑细选的这些勇士们,足以对抗甚至杀掉曹,来缓解此时的危境。

    想法不错,于是,事实甩了他一个大嘴巴子,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曹洪早已准备妥当。

    当他看到白绕跃马过桥的那一刻,他看到的是军功跃马冲进了自己的怀抱。

    士兵们也没闲着,看到白绕后,蜂拥而上,最后被曹洪捡了便宜,斩了白绕的首级。

    白绕,以其军智足以低挡一面,奈何,站错了队,跟错了人,生于乱世,死于乱世,惜乎。下辈子,做个眼明的人吧。

    得胜而归的曹,自此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威名,而且,曹也做了一个义举。

    那些被俘虏的黑山军家眷,一个不留,全部放走。

    当然了,在他曹大人的心目中,“义”这个字跟个屁似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别人看。

    要知道,虽然此时的曹以一万弱旅对抗十万大军,胜利的几乎近乎奇迹,但是,他依然是个太监的孙子。说这些话的人,就是曹展现义举讨好的人——士族。

    你要相信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原因何种朝代,公平这个词,始终出现在理想社会中。与现实无关,与理想有染。

    所以,为了让自己在军事上存在竞争中原这头肥鹿的资格,他义无反顾的答应了刘岱的安排。而为了在政治上存有竞争优势,他必须做一些让自己看起来形象高大的面子工程。

    放走俘虏,便是最好的做法。

    要知道,杀降实在是在普通不过的一件事,跟平常人家杀鸡宰羊一样一样的,尤其对于那些朝廷口中的“逆贼”。

    可是,曹在追忆往昔那些英雄人物的同时,结合现身实际,做出了这一并不普通的事情。

    总之来说,曹兄这一做法,深得士族人士的认可,因为,这些人本就是披着道德外衣的衣冠禽兽,纵骗世人,横懵权贵,以孔的著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导思想,并且深彻贯实。

    曹当然明白,所以当然要这样做,一本万利的生意,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

    确是一本万利,既收了民心,也得到了地盘。

    胜利后,刘岱字数高兴的对曹感恩戴德,而兖州四下也对曹敬仰万分,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盟主袁绍听得这个消息后,也在谋士的建议下,赶紧上表朝廷,封曹为东郡太守。

    曹,曹孟德,开始了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