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洛阳、上元、夜(四)

作品:《回唐

    其实仅从外貌来看,严安之身材瘦长,白净髯须,生的一副好面相,并不是那种第一眼就让人生畏的人物。但是陡然之间的一声大喝,果断抽刀震慑的威严表现出来还是震住了那些起哄闹事的人群。

    严安之稍微显瘦的脸上没有一丁点的笑容,冷若冰霜,表情严肃,声音中带有一股久居上位的官威:

    “上元佳节,天子脚下,谁若闹事,依法严惩不贷。”

    拥挤的寂静的人群被震慑住了,待人们看清眼前站着的人是河南丞严安之的时候,有些吵闹的人低头钻进人群中迅速的消失了。作为洛阳最高的地方行政长官,洛阳的人们是见惯了这位执法严厉的府丞的手段的,严安之为治尚严,为民所畏,任何人都不希望犯在他的手中。

    其实真正起哄闹事的人大多是在洛阳城内走街串巷,无所事事,即属于地痞一类的人,其他人不过是附和着起哄罢了。其实这些人更怕严安之,待看到眼前的是严安之的时候。立刻闭嘴悄悄的溜了去。

    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在这种大型的庆祝活动中是难免的,总会有些人希望制造些乱子出来以满足他们藏在心底的阴暗。在之前的春节三日大酺的时候,玄宗亲御五凤城楼酺宴,观者喧溢,乐不得奏。金吾卫持棍棒驱赶尚不能遏止骚乱,亦是严安之及时制止。事后闹事的人不知有多少被投进大牢,现在还在牢里经受酷刑。

    人群散去,严安之把佩刀扔给身旁的衙役,挥袖进了端门,前去玄宗那里复命。

    待上得城楼,看到张戈正站在那里答话:

    “受惊的白马被金吾卫的人给制服住了,马主人也被河南府衙给带走了……”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

    “朕已经看到了,身手不错。在金吾卫里面做什么?“李隆基饶有兴趣的问了一句。

    “是一守城兵士,叫南霁云,在洛阳城镇守北门。”张戈答道。

    李隆基点点头,正要说话,看到严安之近到前来,问道:

    “事情可查清楚了?”

    “是。”严安之道,“是仆人疏忽,失火导致舞马受惊,冲撞了人群。已经依律先把这些人抓了起来,还请圣上定夺。”

    “交有司处理吧。”玄宗皇帝随口答道。

    虽然骚乱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也没有造成大的波动,但是依旧影响到了李隆基的心情。待宣布上元佳夜的庆祝活动开始后,在城楼接受万民的欢呼后,坐下来时已经没有了什么兴致,身边的宠妃武惠妃巧言相劝才有了些许好转,平日里动听的弦乐也感觉没有了味道。命念奴儿停了弹奏。对下首的张九龄说道:

    “张爱卿,陪朕下去走赚看看朕治下的臣民如何欢度这上元佳节的。”

    李隆基想微服出宫。其实这在之前已经有过很多次,有时候就是张九龄一起陪着。这时候的玄宗皇帝依旧是历史上那个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灯明皇,微服出宫更多的是了解治下臣民的生活。但今天的微服却是为散心了。

    灯谜猜多了也没有什么意思,倒是两个小丫鬟变的对此乐而不疲,起因是刚才两人猜出了一个灯谜,赢得了十文钱,两人惊喜的围着一个个的灯谜转,期望能猜得更多的铜钱。花解语倒是寸步不离李清。

    上演的故事并不太精彩,不过场中舞蹈的表演却是精彩的无与伦比,比李清见过的后世的很多舞蹈要高明许多。此后李清基本上都是在欣赏舞蹈,边走边看,一会儿在一个表演神仙的戏曲台前停住了。花解语从旁边摊贩借了一个高的箱子,让李清站在上面看,自己在身旁保护着。

    台上讲的是神仙的故事,一位仙女下凡历经磨难寻得如意郎君,后又同返仙界底路。很没有新意,李清心里暗道。没有什么值得看的,李清只好扭着头看四周的人群。

    在李清前面的是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边看边议论着。

    “人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崔兄就不怕家中那位吃醋?“有人打趣道。

    “说说而已,何必当真呢?”姓崔的忙道。看来是个妻管严。

    “人生百世,匆匆而过,真是让人羡慕这对神仙眷侣。”有人叹道。

    “李兄何不寻仙问道?当今圣上崇尚长生,听说有很多得道的真人得以觐见,看来长生有望啊。”

    “想我苦读寒窗十几年,今年正是某大展宏图,报效朝廷的时候,哪能为了这虚无缥缈的神仙事而荒废了前程。”很多的书生才子留在洛阳都是为了今天的科举,希望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

    “李兄自去博取你的功名,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做我的生意的好。”又人插话。

    “呵,”李清听了笑了笑。想起一句诗词,随口吟了出来: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真是生动的写照,李清心里笑道。

    笑的时候,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说的好。”

    作者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