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白玉谁家郎(四)

作品:《回唐

    花商的话明显是带有嘲弄的味道。李清看起来五六岁的模样,这个年纪的孩子就算识字早,大约现在也只能识得千余字,寻常情况做个对子什么,至于诗怕是仄平韵脚都不清楚,又能写出什么诗来。说让李清代写一首,那就是嘲讽李瑞、王四郎两人连孩子的水平都达不到了。

    李瑞脸色变的更加难看了,王四郎简直就要跳起来上前与人争执。那姓刘的人却是阻拦着劝着:

    “林兄喝的多了些,四郎不要与他一般见识。”

    场面变的混乱起来,在周围欣赏夜景的其他人围了上来,虽说了解情况的人同样气番这就是裸的打脸,但是要想真正的还回去,恐怕必须写出一首好的诗来庚对方。刚才陆潜的诗应该算是这艘画舫上首屈一指的了,其他人也没有把握写出能胜过陆潜的诗作,只好在边上冷眼看着。

    争吵的双方,冷眼旁观的人,看热闹的,议论的,气愤指责的,劝架的,将整个画舫二楼变成了混乱嘈杂的杂货场。一楼听到动静的人也上到了二楼,前后附近其他画舫上也有注目的眼光看过来。

    那位花商伸出的手指还在空中挥舞,眼睛看着脸色铁青的李瑞和跳脚坟墓的王四郎,脸上堆砌出层层的笑褶:

    “听说洛阳神童不少。这小孩子好像还是你们认识的?正好,如果他能做出来一首,不管好坏就算你们赢了。”

    被指着的李清这时候正在拿着一张笺纸看,上面是刚才陆潜等人的诗作,诗旁边是注名字的。陆潜的那首被誊写在最上面,其实并不怎么好。

    场面是下不去了,直接认输也算光明磊落,李瑞心里想。李清是李瑞看着长大,能不能写诗自然是清楚的。正要说出认输的话的时候,一旁的李清说道:

    “有什么不可以。我也正好有了一首描写牡丹的诗句。”

    混乱的场面安静了下来,其他人把目光转向李清。

    正在空中挥舞的手指停住了,花商布满褶子的脸顿了一下,随即颤动的更加厉害:

    “好啊,我们就看一看这位能有什么好诗。”

    李瑞刚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随即沉声道:

    “不要捣乱,你会作什么诗。”

    李瑞正要拉住李清,目光看过去,李清的眼神清澈,并不像小孩子在胡闹,脸上的神情也显的很是认真。

    “我年纪尚幼,手腕力气不足,不如请这位……嗯?”

    “林兄。”边上的人介绍。

    “好。”

    “好。”

    这时候叫好声才响了起来,因为刚才的缘故,叫好声、鼓掌声远比之前高子玉作出那首诗的时候的动静更大。附近画舫上刚才看过来的人高声问道:

    “是不是又有什么好诗了?念出来大家听听。”

    于是知道的人大声的念出来,对方画舫上也是一片喝彩声。

    负责誊抄诗句的人过来想把李清的诗抄上一遍送至主船上去,陆潜随手把笺纸递了过去,说道:

    “就这张吧。“

    那人拿了诗句,送去主船上去。

    张九龄看着手中的笺纸,读到最后发现少了几个字,问那送诗过来的人:

    “怎么少了几个字?”

    那人把这首完整的诗念了出来,把李清船上的情况汇报了,又道:

    “写诗的是一位六岁的孩童,是替兄长解围而作的这首诗。”

    “哦?”张九龄又低头看了一边手头的诗作,“看来,这是一位神童了。”张九龄少时聪慧能文,也是被人称作“神童”的。

    旁边坐着的人说道:“小小孩童哪里当得起‘神童’这样的夸奖。”

    “不,临时起意,能做出这样好的诗完全当得起。”张九龄道。

    随又转头问郑家家主:

    “远明哪里去了?”

    “估计是跟随张相一起来的几位年轻人去别的画舫上了。”郑家家主道。郑远明正是这次诗会主办人郑家的嫡子。在这诗会上却是负责接待像韩知贤、高子玉这类人了。此时大约是在别的画舫上招待他们。

    “不如让远明把韩、高等人请来,我们再见上一见。嗯,也把那六岁的孩童一起请来,我们也见识一下我大唐的神童。”张九龄道。作者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