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婚礼(上)

作品:《回唐

    夕阳西斜,黄昏的阳光勾勒过街巷错落的洛阳城,金色的光辉浓妆涂抹在这盛世神都的宫墙砖瓦间,耀眼的光斑映落在流动的洛河之上。人流如织,往来反复,熙熙攘攘间等候旌善坊杨家迎接公主的迎亲队伍。

    时辰已至,新驸马杨洄装扮整齐,在祖庙拜了祖先,再叩拜了家中长辈,准备前往皇城迎亲。

    杨氏为当世大族,杨洄这一支的杨氏族长在宗庙前告知新驸马:

    “往迎汝妻,承奉宗庙。”

    杨洄叩首:

    “洄不敢辞。”

    随后辞别杨家,率众浩浩荡荡的前去迎亲。

    天津桥头,一支庞大的队伍在傍晚的余晖下朝着皇城的端门而去,一路是吹吹打打的乐器弹奏声,喜气祥和,周围是拥挤的人群,跟随这支队伍横过天津桥,涌向皇城门口。

    过了端门,看热闹的人群都被负责治安的金吾卫拦了下来,只有迎亲的队伍到皇城之中。驸马杨洄骑着白色的高头大马,身着绯红色公服,头戴黑缨冠,腰缠黑锦带,脚着黑丝靴,沿天街往宫城而去。身边是数位傧相,后面一辆装饰极其华丽的迎亲花车,周围数十壮汉跟随。

    其实这些人在之前都已经给负责治安的金吾卫们备了案,不可能任由陌生的人皇城。

    唐朝的婚礼最重要的一个习俗却是要作诗,从皇族到平民百姓无不遵循,大约这也是唐朝诗词兴盛的原因之一。驸马杨洄随身的傧相之中就有本家的才子,除此之外还请了洛阳城中出了名的才子前去一起迎亲。

    当然若是新郎官能够自己作诗那是最好,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杨洄虽说也有些才华,然而怕是还要众人相助,甚至于在迎亲之前就已经准备了不少的诗词,以便应对婚礼上的场景了。

    队伍到达应天门,天门紧闭,队伍右拐往东宫而去,过重光门,穿大半个东宫,来到东宫与宫城相连的延义门,过了延义门,右首便是飞香殿,这次大婚的新娘子便在那里等候了。

    延义门依旧紧闭,然而门前站了很多宫女太监,还有前来看热闹的很多王子公主、国公子女们。

    队伍住了脚步,吹奏的音乐声也停了下来。新驸马杨洄催马上前,清了清嗓子,喊道:

    “贼来须打,客来须看。报道姑嫂,出来相看。”

    大门背后传来笑声,有人从门后说道:

    “何方贵客,深夜叩门。汝是何方君子,何处英才,率众奏乐,因何而来。”

    大门里面同样是看热闹的人,宫女丫鬟挤作一团,咸宜公主的亲属姐妹高声相问。

    杨洄整了整衣衫,朗声答道:

    “本是洛阳君子、弘农名家,选得功名,故至高门。”

    (洄也是名门望族,已经取得功名,前来拜望。)

    “咸宜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这就是催妆诗了,新娘子是要催出来的。

    这并不是杨洄的诗了,之前准备好了的。其实这时候众傧相中也有才华出众宅若是真需要一首一首的接下去的话,怕是还要出手了。

    门内的伴娘之中有人问道:

    “十二层楼倚碧空,凤鸾相对立梧桐。双成走报监门卫,莫使吴歈入汉宫。”

    傧相之中有人回道:

    “粉面仙郎选圣朝,偶逢秦女学。须教翡翠闻王母,不奈乌鸢噪鹊桥。”……

    随后诗词相合往来。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殿前跟来迎亲的队伍在后面呐喊助威:

    “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

    飞香殿出一片欢腾,然而还是有些克制,毕竟这里尸城,虽说旨意已经恩准,但是依旧不能太过分。周围也有众多的千牛卫士兵隐在暗处负责治安。

    殿门打开了来,往里望去,殿中张挂着重重屏风帐帘行障,咸宜在屏风后面的马鞍上坐了。杨洄迈步入殿,来到行障前,把随身携带来的大雁隔着行障掷了过去,里面早就有人接过,用五色丝锦缠住雁嘴,被人放置一边专门看护。婚礼后还要送回新郎家里。

    杨洄至行障前继续催妆:

    “夜久更阑月欲斜,绣障玲珑掩绮罗。为报侍娘浑擎却,从他驸马见青娥。”

    赋过诗,终于有人从后面出来,是两个小孩子,童男童女,两人撤了行障,站到一旁。寿春的眼睛还咕碌碌的乱转,一直瞧向驸马杨洄。

    杨洄上前,给过大雁,以卑位面向北跪在咸宜面前,放大雁在咸宜身旁,四目相对。一时无语。

    其实在之前两人是见过的。这时候的大唐风气已经很是开放,男女婚前相见的例子比比皆是。虽说咸宜诗主,然而也没有太多的礼仪束缚,和杨洄并不陌生。

    奠雁礼行完,侍娘婢女搀扶着咸宜公主出了殿门,周围伴娘环绕。仔细看时,咸宜还是白天的装扮,佩以蔽膝,两臂缠绕青色丝罗披子。粉面娇鞋低头垂目,缓步而行。

    新郎、新娘出了大殿,并没有上到花车之上,而是在众人簇拥之下前去文成殿,拜见李隆基和武惠妃。

    这时候的文成殿同样人满为患了。李隆基、武惠妃以及众位朝中大臣、皇族郡王以及诸夫人们正在文成殿中热议着这边飞香殿中的闹婚仪式。作者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