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竹马

作品:《回唐

    “小郎君,明堂真的很高吗?”

    “那当然,有几十丈高呢。”

    “小郎君,你见过圣上了吗?”

    “见了啊,之前也见过的。”

    “小郎君,那新娘咸宜公主长的好看吗?”

    “好看,只是没有我们家灵儿和蓉儿好看。”

    大婚的日子已经过去几天,李清从玉真公主那里回到家中,每天都会有丫鬟、仆人等伺候的人过来打探皇宫中的消息,肯定是出于好奇了。这些人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皇宫一次,皇帝和公主也是高高在上的人,在这些奴婢心中皇宫、皇帝、公主们离他们的生活很远。虽说每日里都可以看见耸立在那里的高高地明堂,可是也只能远望,没有机会近距离去看一眼这座富丽堂皇、宏伟奢华的建筑。这几日时不时的过来李清这里询问很多东西,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灵儿、蓉儿,好了,都快忙去吧,不要再缠着小郎君了。等下老太太又要催了。”花解语对缠着李清打听消息的两个丫鬟说道。

    灵儿和蓉儿两个小丫鬟有些失望的走开,去准备等下要出去的东西。

    花解语从旁边的箱子里面拿出来一套绯色的圆领长衫,替李清换好,又给李清梳拢好头发,带上一顶小小的幞头,看上去煞是可爱。

    花解语边替李清整理衣服边笑着打趣:

    “小郎君也是开国县男了。以后见了,我们可是要参拜的。”

    开国县男的事情确实有些意外了。虽说这时候唐朝的爵位已经有些泛滥了,但是普通人家,特别是商贾之家还是不会有太多机会获得这种爵位。

    其实就在那日玉真公主提议收李清为义子之后,李隆基与玉真公主众人在商讨的时候就已经亲口许诺了李清县男的爵位,随说玉真公主也推待,怕是引起朝堂之上的非议。但是李隆基依旧坚持,说:

    “虽说是义子,但你作为长公主,后辈之人至少还是要有爵位的。李清还小,朕就先封他为开国县男,也是应该。想必朝中大臣们也没有什么话可说的。”

    这算是爱屋及乌了。

    随后的两日,正式的旨意就传了下来。当时的李清还在玉真公主那里,旨意却是传到了修文坊的家中。

    当日,传旨的宦官上门确实把李家一家老小吓得不轻,还以为李清在宫中闯了什么祸。待最终摆了香案、接了旨意,才知道原来是玉真公主收了李清为义子,朝廷封李清为开国县男,并且制授李清为从五品的骑都尉。这时候一家人才把心放下来。

    唐朝的开国县男是从五品上的爵位。而骑都尉却是勋官,也就是散官了,并无职掌,算是武职。之所以封李清这样一个官职,用李隆基的话就是说以后李清常服侍于玉真公主身旁,算是保护玉真公主的一个侍卫职。

    这时候李清师从司马承祯,跟着这样一个武学大家,以后的武艺修为不可限量。

    其实作为六岁的孩童,李清这时候是没有保护玉真公主的实力的。而玉真公主身边随时都有诸多侍卫保护,就连在王屋山上也是有侍卫随行,而服侍玉真公主的丫鬟们中间,在李清看来就有不少的高手。李隆基之所以授李清这样一个散官的职位还是出于对玉真公主的宠爱。

    咸宜公主的大婚过后,李清从玉真公主那里回来,早就被家里众人围了起来,询问李清前几日在宫中的事情。为什么长公主要收李清为义子,为什么圣上封了李清为男爵,又为什么还授了骑都尉的官职。总之是好奇之心泛滥,缠着李清问了很多东西,最后还是老太太发了话,众人才散去。

    然而随后就有闻讯而来的人谬来拜访,依旧是被挡住了。其实李清被封为男爵的消息在修文坊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李家是商贾之家,能获得爵位实在是莫大的恩典。这几日就连李仁济和李瑞在与人商讨生意的时候都觉得腰板挺了不少。

    全家人算是喜气洋洋,只是老太太看起来有些伤感。李清问时,老太太也没有回答,只是说这些日不见李清,心中想念,想着以后还要上山去修行,说不定很长时间不能见到,所以有些伤心。李清上前安慰了一番,自是想着法子哄老太太开心。

    咸宜公主大婚过后,李含光就回转了王屋山,临行之时告诉李清可以在家中稍待几日,但是不要误了回山的日期。

    今日一早,李清起床梳洗,花解语就忙着张罗李清的穿着。是要随老太太前去王家。前两日李清回来,王家老太太赵氏也派人过来看望,随后了老太太去做客,参加赵氏的六十六岁的寿辰宴。

    李清和花解语到了老太太房间的时候,老太太正在询问前去王家庆寿的礼物准备的怎么样了。服侍的丫鬟们应道:

    “清儿哥哥,帮我做个竹马。”

    李清接过竹条,细声答道:

    “先去玩吧。等下做好给你哦。”

    “嗯。”那小女孩点点头跑走了。

    李清对着王四郎无奈的做了个表情,王四郎也皱了皱眉头:

    “竹马有什么好玩了。”

    接着王四郎又问了前几日李清在宫中的情况,大抵也是好奇。李清边答边遍竹马。待竹马做好以后再看,那帮小孩子早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没有办法,李清随王四郎去了后堂赵氏那里。进去时赵氏正和老太太以及其他几位亲家闲聊。旁边的软榻之上有个小孩子在坐着玩耍,正是阿丑。

    王四娘跟赵氏说了寿宴准备的情况,随后又出去了。李清留了下来,上前去看看阿丑。

    阿丑这时候有近八个月了,已经可以站立起来,也可以说些简单的词语。李清进来的时候众人正在围着阿丑说话。有些上前教阿丑认人,有些试着让阿丑学习说话。

    李清进来把竹马放在了门口,走到阿丑前面,问道:

    “芷薇已经可以讲话了吗?”

    边上伺候的丫鬟说道:

    “小娘子已经可以喊人了。”

    接着抱过阿丑,对这李清说道:

    “芷薇小娘子,这是清儿小郎君。来,叫清儿小郎君。”

    阿丑在丫鬟的搀扶下站在那里,亮晶晶的双眼看着李清,努了半天的嘴才吐出两个字:

    “……郎君。”

    两只手还舞动着去找李清。李清在边上逗着阿丑玩。

    在场的众人看见这种情形大笑起来,赵氏笑着对老太太说道:

    “阿丑这可是又学了一个新词。之前从来没有说过‘郎君’呢。”

    老太太回道:

    “小芷薇一看就是个聪慧的孩子,怕是别人教一遍就会了。说不定很快就能流利的说话了呢。”

    在场的其他人也都夸赞,随后就把话题说到了李清身上。大抵还是赞叹李清聪明又有才学,跟阿丑真是般配了等等。有人看见李清进来时拿的竹马,也开玩笑道:

    “二郎这就把竹马准备好了,是来迎娶我们芷薇小娘子的么?”

    在一旁的李清听了有些头大,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外面待着了。

    幸好不久有丫鬟过来说寿宴已经准备好,请赵氏和众人移驾去前堂用餐,这才解了李清之围。

    寿宴之上自然失贺声不断,大致家家相同,不再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