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他乡遇故人

作品:《回唐

    晚宴到午夜才结束,欢庆了一晚的宾客带着一夜的兴奋和疲惫陆陆续续的告辞离去,李清倒是最后离开的。

    期间,李清被玉真公主叫去询问了一番晚宴上的事情。玉真公主吩咐李清在宴会上与过来参宴的宾客多多来往,以后在长安城中还是会经常见到的。

    在后面玉真公主的居住的寝殿,玉真公主笑着问道:

    “清儿今晚上不打算写些诗词出来么?”

    “王摩诘等人在,我就不献丑了。”

    李清笑了笑,心中揣测玉真公主未必没有想着让自己在晚宴上扬名的打算,不过还是算了,文抄公的职业还是少做为好。

    “小表兄的灯谜可以难住了所有人。刚才嗣岐王和武国侯家的孙子还想着让李清猜呢,真是好笑,呵呵。”

    边上的寿春公主插话道。

    其实晚宴之中发生的事情,玉真公主同样知道的,宴会上的一举一动都会有人及时禀告给玉真公主,之前大声的灯谜的事情,玉真公主也是清楚的很。玉真公主笑了笑,倒是没有说什么。

    “本宫把王摩诘、崔公等人请来,也希望你能跟他们经常往来,对你的诗词等会有很大帮助的。再说你也要准备着参加进士考,到时候也挣个状元回来。”

    玉真公主笑着对李清说道。

    科考在这时候倒是最好的晋身机会,虽然世家子弟、王侯贵族子孙不通过科举依旧能获取高官,但是有着进士出身和没有进士出身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这时候的风气,有进士身份的就觉得比其他人高上一等。每当科举放榜的时候,长安城中跨马游街的场景绝对算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于是考进士的风气更胜。

    “是。”

    李清答应着。其实在李清的心中并没有参加科考的打算,一来对于这时候的科考并不怎么太过了解,而明经科或者进士科这种考儒家经典的考试,李清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另外却是因为李清的身份,不管是作为商人还是作为长公主的义子,前去参加科考都是一种障碍了。

    这时候的商人是不允许考试做官的,而作为长公主的义子身份也许能规避掉这个条件,但是算作皇族一员的李清若是去参加参加科考怕是也会惹来非议。当然真正要去参加考试的话,对于李清来说算学一科却是最为有把握的了。后世中虽然是学习历史的,但是仅凭之前掌握的算学知识在这时候的大唐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清儿,你那兄长还在吗?”

    玉真公主问道。

    “在。刚才我去水馆那里见过家兄了,已经约好了一起回去。”

    “嗯。”玉真公主点点头,略带歉意的说道,

    “本来想着见他一面,今晚上倒是没有时间了。想来最近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若是有什么为难之处,记得过来我这里。”

    玉真公主所说的是指武国候或者王御史等上次打马球那些人家的报复了。现在李清站了出来,凡是了解李瑞和李清关系的人,大约也就不会傻到真的去为难李瑞的生意。

    “大兄在水馆那里可有什么收获?”

    “后来倒是认识了几个同样是家中做生意的。不过整个晚上倒是跟唐方远聊的最多。”

    “唐方远?”

    李清想了想,才想起应该是中途去过红楼那里的一位才子,比自己要大上几岁,所写的一首描绘花灯的诗句,被崔琚称赞为近年少有的写花灯的绝妙诗词。

    李清点了点头,心中对唐方远倒是有些印象。唐方远看上去鞋很是平和,算的上是对自己才华的一种自信,说话、行事都给人一种胸中在握的感觉。不知道是从来没有受过什么挫折还是天性如此,若是后宅那以后倒是一个人物了,李清心中暗道。

    一个晚上、两处晚宴,数个故事,众多宾客,组成了这上元夜里一个独特而又复杂的宴会。

    马车在长安大街上飞快的奔驰,旁边几匹高头大马随行,很是壮观。

    “夜已深,

    还有什么人,

    让你这样醒着数伤痕,……

    这城市隐约有种堕落的美,……”

    李清没来由的想起这首歌来,心中轻轻哼着,随着马车轻微的晃动,眼神渐渐迷离在这长安的夜里。

    “吁……”

    马车突然停了下来。李清回过神,掀开车帘,不远处晚间巡视的武侯围住了一个人,那人像是在做着解释。

    “废话少说,先跟我们回去,有什么话等明日禀告了明府再做处置。”

    几位武侯说着上去就要抓捕那人,那人像是诉说着什么,一边挣脱了。

    场面变得有些混乱。

    “昆仑,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昆仑答应了,打马上前去。跟着过来的公主府的一名侍卫也跟随了过去。

    随后不久,那名侍卫喝道:

    “谁人在此,连长公主府的车驾也敢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