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难料的未来

作品:《回唐

    “谁人在此,竟然连长公主府的车驾都敢挡了?”

    夜风吹过清冷的长街,远处有噼里啪啦烟火的声响,大街旁边的各处里坊之中不眠的人们在上元夜的最后时刻欢聚一起,点燃篝火,取暖玩闹。

    冷冷清清的长街之中,偶尔有数人疾步往各自居住的里坊走去,除此之外,一切显得安静极了。前方巡逻的武侯和围住的那人之间的争吵在寂静的大街上就显得有些突兀和喧闹。

    夜色深沉,附近的灯火在寒冷的夜里也像是没有了一丝暖意。前面被一阵骚乱堵了路,绕路的话又要在这冷的夜里多待上很长时间,透过昏暗的火光,公主府的侍卫迎上前去,有些烦躁的看着前面骚乱的情景,大声喝道。

    被围的是两个人,一个看上去将近三十岁模样的男子,身材很是魁梧,比周围过来围堵的武侯们要高上半头,身材结实魁伟很多。另外的一个看打扮应该是这位三十岁模样男子的随身仆人了。

    “我并不是什么可疑的人,只是告身没有随身带着。”

    那男子解释道。

    “含说这些都没有用,有告身就拿出来,没有的话就跟我们走一趟。”

    “还说不可疑,我可是从大业坊一直跟你到靖安坊,一路上见你鬼鬼祟祟的在四处查看什么。老实交代,这么晚了,你在这大街上查看什么,难不成是想偷鸡摸狗?”

    周围几个武侯在旁边叫嚷着。

    “我之前都说过了。我是找之前在这里摆摊的小贩,想要给小孩子买件玩的玩具。”

    那人说道,用手指了指大街上靠近靖安坊的一处位置。之前确实有很多小贩在这里摆摊卖东西的,这时候夜这么深,小商贩们早就收摊回去了。

    “含胡说八道,就算今晚没有宵禁,这时候商贩们也早就走掉了,你看着大街上还有多少人。你这样说骗骗外人还可以,也不看看我们都在长安城这片区域混了多少年,这里的一人一物我都了如指掌,你说的商贩。”

    “你也说了商贩们走掉了,那里还能看到他们。”

    “少在这里狡辩,先跟我们回去再说。”

    武侯们说着就要上前拿人。那男子跟着的仆人忙护住了主人,高声喊着:

    “你们凭什么抓人,你们凭什么抓人?”

    “就凭我怀疑你们有不轨的行为。”

    有武侯冷笑着说道。

    “要不这样,诸位官人高抬贵手,今晚让我们回去,明天某自会去长安县衙说明情况。”

    那男子对武侯的头目说道。

    那武侯看了看男子,冷笑着说道:

    “哼含谁知道今天放你走你会跑哪里去,当我们都是白痴,能信你的鬼话。乖乖的跟我们回去,再反抗定严惩不贷。”

    “某叫南霁云,家住城南通善坊,原是洛阳金吾卫仁勇校尉,近日才搬来长安,又能够跑去哪里。”

    “管你是谁,这里是长安城,天子脚下,我等就有维持治安的权责,就是皇子犯在我等手中也要回去说明情况,更何况你一个小小的仁勇校尉。这长安城别的不多,就是这小小的校尉一抓一大把。”

    那武侯说道。

    “那又怎样?”

    “怎样?这人刚来长安的第一天就打了王御史家的侄子和武国候家的孙子,王七郎这时候还在家里躺着呢,你说他能怎样?”

    那头目摇说道。随即带领着其他武侯去往别处巡逻了。

    马车上,南霁云看着李清,仔细端详了片刻,才说道:

    “没想到二郎这些年变化不小,我差点就不敢认了。刚才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吧?”

    南霁云倒是替李清担心了,毕竟李清的处理方式有些压人的味道在里面。李清笑了笑,说道:

    “没事,南大哥又不是有什么违法的事情,那些武侯也不过是一些长安城的混混,主要还是想要讹些钱两。我算是借了长公主府的光,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这时候负责长城城中各个里坊治安的武侯,大都是些混混,很多是长安城中无事做的人,整天在大街和里坊见来回巡视,找些理由,罚些钱财,不过是中饱私囊罢了,真正的治安却是没有多少人关心了。

    “南大哥什么时候来的长安?”

    “年前的时候,算是全家搬来了长安。洛阳的差事也已经交掉了。看在长安能不能找到合适的。”

    南霁云说道。

    “那倒是可惜了。”

    李清暗叹,历史上的南霁云不是后来跟着张巡了么?难道以后会少掉一个关键的历史人物,还是说眼前的南霁云不是之前自己一直认为的那人。

    “南大哥打算在长安做些什么?南大哥一身武艺,是否还会回去军队当值?”

    “还是算了,这时候学的武艺,倒是无用武之地了。”

    南霁云摇。单论武艺的话,南霁云的功夫已经算是极高的了。不过整个大唐这些年除了边疆一些小打小闹,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而拱卫在长安和洛阳附近的这些金吾卫、神策军等军队的战斗力已经下降了很多,有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摆设了,一个多年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能有什么战斗力,更何况,这时候金吾卫和神策军这些军队里面很多都是权贵子弟把持,这些人在里面也不过是想着捞些功勋罢了,如果真上战场的话估计形成不了什么战斗力。

    因而大唐军伍之中类似于南霁云这种有实力却没有背景的人,因为没有什么获取军功的机会,升迁什么的倒是难得很。十余年间,南霁云也不过才是正九品的仁勇校尉,难免会让南霁云有些心灰意冷,生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对了,我已经有了一个五岁的儿子了。哈哈。”

    南霁云转开话题说道。

    “哦。”李清惊喜道,

    “恭喜南大哥了。孩子怎么样?解语姐这些年怎么样?”

    当日花解语倒是嫁给了南霁云,算是在老太太和王家赵氏的见证下结了这份姻缘。这些李清是知道了,李瑞也跟李清说过花解语的下落。期间王、李两家都会接济些,这些年花解语跟着南霁云倒是没有受什么磨难,五年前花解语为南霁云生了一子,取名南昭,一家人生活的也是其乐融融。

    自两年前王家也开始把生意的重心放在长安以后,居家搬到了长安。年初的时候南霁云和花解语也一同来到长安,住在了靖安坊。今天晚上能遇到李清倒是巧了。

    “今晚带着昭儿出来赏花灯,回去后又说着要买之前看到的那个灯笼。没办法,我就只好出来再去寻找那个商贩,谁知道会被武侯给盯上。”

    南霁云笑着说道,语气颇为轻柔,倒是从中可以看出对其子的宠爱。这时候的南霁云也不是一味的满腔热血的少年人了。

    马车没走多远,南霁云就下了车,因为不是顺路,李清让昆仑牵过两匹马来,给南霁云代步。南霁云没有推辞,作别李清的时候笑着说道:

    “二郎有时间可以去通善坊,解语知道你在长安肯定高兴的不得了。”作者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