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踏上归途

作品:《走向共和之1884回归

    第十三章踏上归途

    毕竟有前世的底子撑在那里,如果说之前上小学中学还有一些语言文化上的东西要适应的话,那么等陈泽宇来到麻省理工,这个时候的他可以说是早已完全适应了周围的一切。

    陈泽宇平时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学校的图书馆中,在其中查找各种自己需要的资料,麻省理工的图书馆各种门类资料都很齐全,陈泽宇将自己需要的都拿进空间里经过拍摄后直接存进了自己的笔记本硬盘中去。

    平时有时间陈泽宇就开始一样样的进行分类整理,凡是在这个时代能够最新实现的,对现实计划帮助最大的,都被他重点挑了出来。

    陈泽宇既不是来这儿镀金的,而是实打实的打算利用这段大学时光将前世的科技技术与这个时代彻底衔接起来。

    也许是身体优势带来的超人记忆与逻辑思考能力,感到越发游刃有余的陈泽宇开始学习除本专业之外的知识,选学的课程包括:拉丁语、法语与历史,解析几何,物理,化学,基本绘图,数学(球体三角学),基本力学,自然地理,植物学,经济学,绘图测量,图形几何,法文,地形学,野外工程,勘测铁路路犀计算路基土方,土木工程,凿石术,地质学,矿冶学,动力学,基本力学,蒸汽引擎,天文学,水力学等等。

    时光匆匆,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陈泽宇便完成了麻省理工冶金专业的所有学士课程,并且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毕业证书,之后陈泽宇又继续入读了麻省理工的研究生学院。

    时间走到一八九零年的时候,美国爆发起一场经济危机,虽然传播的范围并不广泛,也没有影响到一般人的生活,不过股市上仍然波动的厉害,陈泽宇又趁着这段时间大肆的发了一笔。

    在学校里的这段时间,陈泽宇经当日偶然认识的容闳引荐还认识了另外两位来自清朝的“叛徒学子”,二十多岁的邓士聪和邝景扬,两人当初都是前三批被清公派留学的幼童之一,在美国生活了近十年,好不容易考入了麻省理工,可惜后来清害怕这些学子被新思想感染,将其全部召回。

    和几年前认识的那位容揆老兄不一样,这两人都是回国后又好不容易辗转从来到麻省继续学业的,此时生活也是非常的困窘。陈泽宇对于他们的遭遇非常同情,并他们住进了自己在波士顿的酒店,说来也巧,邓士聪现在和陈泽宇一样是入读麻省理工冶金专业的研究生,而邝景扬则是化工专业的。

    因为前世本就是学的化工专业,几人之间相处甚佳,几番显摆之后,邝景扬更是对陈泽宇学识之广博深感震惊。

    也因此一有时间便跑过来向陈泽宇讨教,时间不长便得益良多。

    当然了,对于陈泽宇这么年轻就入读了麻省的研究生,两人时间长了也就变得“麻木”了。

    在长时间的相处中,陈泽宇向两人稍稍显露推翻清国朝廷政权,建立新的中华民族共和政权的想法。这也是陈泽宇看到他们早已剪掉辫子的份上才说的,结果不出所料,两人似乎已经对这种言论习以为常了。原本倒不是不认同陈泽宇的想法,而是觉得自己未必有这样的能力。

    现在冒出陈泽宇这么一个异数,第一时间便同样表露了心迹。

    公元1894年4月,陈泽宇刚刚年满十四岁的这年,再次在麻省理工创造了天才少年的奇迹。

    当初陈泽宇以年仅十一岁的年纪来上大学的时候,麻省理工各个学院方面就表示了强烈的关注。没想到三年不到的时间,这个华人少年就再此创造了奇迹,以各科学业全优的成绩提前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冶金学化工学的双硕士学位。

    不仅如此,陈泽宇他的毕业论文,堆浸炭浆联合冶金工艺的发表甚至还引起了全美各大贵金属冶炼公司集团的大震荡。陈泽宇的这篇论文对过去的贵金属冶炼,特别是黄金的冶炼工艺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冶炼技术方案,使得许多过去被弃之不顾的低品位金矿重新焕发了价值。

    现在,陈泽宇的空间里面就装满了各种类型的工业机床和各类高精度锻压机,至于后面船队,则完全是为了陈泽宇的空间来打掩护来着。总不能到时,过两天就凭白拿出几样机器吧,即便是上帝开的金手指,你自己也得稍加掩饰。

    天色刚刚蒙蒙亮的时候。轮船上的瞭望手已经看到了目的地,随着一阵嘹亮的号响,所有刚刚起床的人都涌起一阵狂喜——回家了。

    众人涌上甲板,只见远处几座码头,正是到了吕宋的思浙港了。

    几艘船只思浙港,邓士聪,邝景扬两人和其他刚刚来到此处的旅客一般好奇的打量着这座已经渐渐繁荣起来的港口城市。

    几座码头虽然是刚刚建成,但容纳船只的能力却一点都不亚于美国的旧金山港,卸载货物地机械一应俱全,许多在样式上更是从未在别处见过,港口的仓库也足可以容纳所有的货物。比起六年前,如今的港口,每天都会有大量地货船在这里卸载,将大量的物资储存在码头的仓库中。围绕着港口和码头,周围逐渐形成了一片颇为繁华的数万人规模的城镇,其中大部分都是为陈氏造船厂工作的工人组建的家庭。

    如今思浙已经开始渐渐的形成了各自两座城区——即靠近码头的港口区和以原来华裔居住地为中心的中心城区,倒是自家别墅所在的地域倒还是颇为空旷,毕竟规划的时候陈氏也不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处吵闹的地方。

    整体上来看,比起过去的思浙如今这片土地已是热闹了无数倍。除此之外,以思浙为中心,无数华人围绕其开垦了海量的荒地,各地遍植着各类作物,其间不乏当初陈泽宇大力推行种植的南美橡胶树,如此也等于是加大了陈氏财阀未来的战略储备。

    在原本的时空当中,远东南洋这块最早是由英国殖民者在十九世纪末期由巴西引种在印缅地区尝试种植橡胶。陈泽宇此举也算是改变了一点历史,只是不知道这一点蝴蝶翅膀扇出的微风又将在何处再次引发出一场风暴。

    八月三日,陈泽宇和众人终于又回到了吕宋的思浙家族别墅。

    “翰音!我的宝贝,太好了,你终于回来了!”陈泽宇微笑的接受了自己婶婶的一个拥抱与亲吻。“海伦婶婶!你还是这么漂亮!”陈泽宇拍着海伦的马屁。

    “噢!你这么说真让人高兴!”“欢迎回家!”接着陈泽宇和叔父,管家大叔等人一一拥抱。

    “我也很想念你们”陈泽宇心里面默默的感叹道,接着陈泽宇又为家人介绍了下自己的两位好友——“这位是我在麻省的好友,邓士聪!”“这位同样是我的好友,名叫邝景扬”众人又一一的自我介绍后,叔父几人拉着陈泽宇他们一行人开始攀谈起来……

    陈泽宇上学的几年间,思浙的发展也没有停下。

    在陈氏雪崩集团的资金支持下,如今整个菲律宾群岛已经开始逐渐遍布起陈氏家族的矿厂和橡胶种植园。此外各种基础设施也都么有落下,在西方人眼里,如今在以思浙为中心的吕宋东部地区就仿佛是到处充斥着魔法一般。

    原本还是一处处滩涂,森林和荒地,转眼间已经是处处高楼大厦、到处是鸟语花香,唯一的不足就是那些建筑中还时不时地发出的嘈杂声,但这些听在陈泽宇的耳中却是朝气蓬勃的声音。

    当然了,陈泽宇最重视的武装力量也没有放松。如今单是遍布在菲律宾各地的隶属于陈氏雪崩集团的华人脱产武装人员就已经达到万余,平时只接受训练的非脱产武装就更是不可计数,归功到底还是菲律宾在这数年间迎来了少见的大规模华人移民。

    -----------------------------------------------------------------------

    ********************************原本不想说的,不知道某位读者是否是兴致太浓,竟然在msn上和洒家聊起一个个BUG。我本人虽不敢保证没有任何错误,但除了之前所开的少许金手指,整体来讲我敢说逻辑上数得去的。你一直不停叫嚣之前猪脚武器专利获利太丰,我在这里就给你做个科普教育。你说我给主角设定的武器专利费用太高了些、不符合实际,我不知道那位读者是怎么判断的,就我所知硬要做个比较的话,历史上1871年亨利。马梯尼发明的马梯尼步,英国几家军火工厂采用后就是支付的每支八先令的专利费用。这在大英博物馆史料中有例可查,你既然精力这么旺盛那不妨去翻翻。********************************在英国币制中,一英镑是等于十二先令,八先令也就是三分之二的英镑。虽然在整个十九世纪英美的汇率一直是出于一个下跌期,但在八八年以前有据可查的美元与英镑间的汇率是在1:5左右,八先令也就是3。3333…美元,本人只是设定了个三美元,实在不知道哪里贵了,可能这位读者没弄清那时候的美元概念,如果过上十几年,你说的或许成立。最后要说的是,我的文笔或许不太好,但不要低估我对作品逻辑严谨方面的要求。十九世纪末之前全世界范围内的时候美元是远不如英镑吃香的,英镑是真正的金元。********************************************另外有一点你说对了,我确实是玩票的,但我有信心写好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