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节 黎区工作(一)

作品:《临高启明

    宣布给予二十天的农忙假之后,整个营地一片欢腾。很多人都求吴南海能不能直接卖给一些米,而不是煮熟的饭,他们想带回家去。他痛快的答应了。就按每份米饭的量:一工分100克混合米的价格销售了。咸鱼的销量也增加了许多。除了那些已经无家可归的,准备一心一意干下去的人之外,几乎所有的劳工都把手头的工分券消费光了。

    邬德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他们得按时回来,如果有延期的,必须托人来捎话,否则迟到多少天就要按迟到天数的二倍罚工分。另外,他还叫劳工们给各村带话:凡是愿意来做买卖的、打工的,这里一律欢迎,保证他们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第二天天刚亮,劳工们三三两两背着用藤条破布包扎着小包袱,里面装着咸鱼和大米高高兴兴的离去了。有些人是一个村的,搭伴而行。吴南海看着这些人的背影慢慢的消失在晨雾里,不由得叹了口气――有巢的鸟养不家呀。培养新农民,还得从孤儿入手。

    正想着,忽然看到张兴教也背着个小包袱,柱着一根木棍,慢吞吞的朝外赚便打招呼:“张先生也回去吗?”

    张兴教这些日子普通话已经学得不错――他本来就稍微会一点官话。听到吴南海发问,赶紧躬了躬身子:“吴首长,我也回去一趟,四五天就回来。”

    “家里还有人?”吴南海从邬德那里听说过他:身世很惨,家里什么也没有了。

    张兴教苦笑着:“小人哪有什么亲人,”他摸了摸包裹,“落难的时候承蒙几个好心的乡里照看。蒙老爷们高看,赏了这么多东西,带回去送人,算是谢他们的情了。以后小人就是死了得人了,老爷们去哪里,小人也跟着去哪里……”

    还真是个有情义的人,吴南海不由得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大明读书人,一身破烂的阑衫,头发因为统一都给剃光了,现在脑袋上顶着一顶破烂的帽子。面目青灰,一脸伥然之色。看来“从贼”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

    吴南海想了起来,忙问:“张先生,你们村里有没有孤儿?”

    “孤儿?”张兴教想了想,“有是有,不过都是宗族里抚养,算不得孤吧。”

    “哦。”吴南海有些懊恼,他想了起来,古代的宗族社会其实是代替行使了许多社会职能。特别在农村这样的宗族制特别巩固的地方,除非出现战乱、饥荒造成流离失所,否则很难收养到许多孤儿的。

    “倒是有一对孤儿寡母的。”张兴教想了下,“日子过得很苦,原是从大陆渡海过来垦荒的,不巧男人发瘟死了,抛下母女二个,哎……”他一个劲的长吁短叹。

    这个大胆的计划立刻遭到全体的反对。历史上海南的汉黎矛盾虽然有大量经济上政治上的因素,但是多年来双方的反复厮杀,已经有了很深的民族矛盾,眼下的总算维持了三十年的平静,穿越者去把它打破,甚至去挑逗,是极端危险的。恐怕到时候整个海南会陷入社会混乱当中。立足未稳,小国寡民的穿越国就算有天顶星科技也维持不下去了。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和黎人的关系最好是保持在友好的基调上。所谓友好,就是即不敌对,也不同盟。设法开辟一条交通犀彼此通商,互通有无。力争能在黎区招募一些新兵。

    这样的基调定下来以后,组成了一支贸易商队,队长由陆荣担任,这是位广西土著,会客家话、海南话、白话、雷话、壮话、闽南话、西南官话等多种方言,销售出身,能言善道,又是户外运动爱好宅懂些武术,而且刚随远程侦察勘测队回来,有了一定的当地野外活动的经验,很适合这份工作。

    慕敏作为“民族顾问”随队前往。魏爱文作为募兵计划的主要吹捧宅也加入了这支队伍。

    整个队伍由二十人组成,每人都带了SKS步,大砍刀和野营背包,随队的还有勘探测量方面的人员。

    外交和商务委员会准备了礼物和一些易货贸易的物品,知道黎区缺盐,大宗的货物就是带来的精盐了,还有一些新奇的小玩意――他们要打交道的是当地的峒主,不是苦哈哈的老百姓,还是要有一些奇巧淫技的东西才能打动他们。

    “我们打死了对方二十多个人,是不是要给他们些赔偿呢?每人给些银子吧。”魏爱文想了起来,“我记得杀人在少数民族里是可以通过赔付命价来化解的。”

    “没必要,”萧子山反对,“你先搞清楚前因后果,是他们参加了乡勇队先来攻打我们的,放人已经是很友好的表示了,还陪命价?拜托我们可不是大清,打赢了还要割地赔款。”

    “总是杀了他们的人啊――”

    “怎么忽然这么有爱心起来了,”从军事组调来护卫队伍的游老虎反唇相讥,“那天死在百仞滩的几百个汉人,你怎么不想要去陪他们的命价?”

    “这不是民族政策么?”

    “不好,”陆容连连,“这样的民族政策要不得。我们打赢了主动放人就可以了。去陪命价反而会让人觉得我们很软弱,有求而来,要起价来可就狮子大开口了。”

    “我也这么觉得,”萧子山连连点头,“所谓平等就是不歧视,不歧视别人,更不歧视自己。这个基调一定要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