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风声鹤唳

作品:《摸宝

    沈文信每天重复着朝九晚五的工作日程,上班期间大多时间在看书,涉猎了许多门类,不仅仅是收藏古玩,还有历史、经济、法律,作为一个老板如果不了解国内的相关法律,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文物保护法》、《刑法》沈文信大致浏览了,看到了有关一条和他息息相关吊例。

    文物倒卖罪:是指以盈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行为。

    沈文信不由得想到了,倪秉正、杨宇两人私自与摸金校尉接触,差点触犯了这桩罪,以这帮人的凶悍程度与经验,挖掘的墓至少是先秦时期的,手上搞不好有许多国宝级别的文物,一旦摸宝行陷入这个泥潭,那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

    作为法人,沈文信要承担主要责任。

    “倪老,尽管专业知识不错,好像法律意识很淡薄啊,该给他灌输些这些的知识,不然自己进了局子没什么,连累我就麻烦了。”

    沈文信关上厚厚地一本法律书,看了看时间,今天又是零收入,不过已经习惯了,倒没什么,打开铁门到根雕茶几上与正在看报纸的沈中亦领。

    只见他拿开报纸,指着龙城早报头版,说道:“文信,你来看看,这不是你的老领导赵大海吗?我记得他上次好像早你去干什么了,原来是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的科长啊。”

    沈文信接过报纸,看了看头版的内容,大致说的是市文化局协同市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一项专项行动。打击了一桩全桂西最大一笔文物非法交易,抓捕了相关犯罪嫌疑人十多人,总金额达到了上亿!

    肯定不是交易金额,估计是这笔文物的市场价值,转手到拍卖会上,上亿稀松平常。

    值得注意的是代表文化局发言的是这位新上任不久的文物管理办公室的科长赵大海。沈文信暗忖:“看样子,上次的拍马屁卓有成效啊!”

    最后新闻稿总结的是,东街目前被文化局勒令整顿,很多摊主、古玩店受到影响,而且从记者拍摄的照片上看,盗墓贼好像是和轩名古玩店交易了,尽管打了马赛克,沈文信依然认出了交易地点。

    “丁立名苦了啊!这些年应该赚了不少,还经受不了,东街最大的古玩店不复存在了。”沈文信有点感慨地道。

    沈中亦也道:“是啊,他老丁就算依靠关系摆脱了主要责任,这家古玩店也难在龙城立足了,好在,上次我们没和这帮人进一步接触,不然……”

    “多亏六叔你提前通知我,倪秉正可能也受到风声了,不知道在家里面作何感想。”

    东街古玩一条街处在瘫痪的阶段,要恢复至少要个把月,这期间,龙城的藏友肯定会来到摸宝行踩点。

    其实摸宝行的名声在开业之初就打出去了,人流量少的缘故,也是习惯问题,东街一直是他们常去的地方,形成了一种常态,如今受到相关部门的整改通知,东街顿时萧条了起来,中小古玩店老板、地摊主一时间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三天,仅仅三天,摸宝行每天都会人过来溜摊,摸宝行顿时热闹了起来,就算不买不卖,沈文信也让陈黎热心接待,根雕茶几上许多藏友与沈中亦一道泡着功夫茶,喝了几杯,看了一圈,与熟悉的朋友交流了下收藏经验,一般是最近玩什么物件,或者谈谈发生的什么大事。

    交流最频繁的要属东街冷清的缘故了,有许多人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呢!

    在这几天内,沈文信成交了不少中低档的古董,比如说嘉庆哥窑青花人物图案人头罐、仿生瓷之类的,包括了上次与丁立名“搂货”拿来的数件古玩,脱手之后,沈文信当然也要把这部分钱交给丁立名了,也就是几万而已,现在他正在调查,所以没机会给。

    赚得并不是很多,大概也就是四五万而已,包括了搂货的中介费。但是这给了沈文信一个信号,那就是龙城藏友开始接受摸宝行了,这是一个好消息。

    而且大厅内的古董围棋桌、围棋盒,也吸引了不少对围棋感兴趣的藏友,经常是爆满的情况,摸宝行现在大厅的情况是分为两拨人,一是泡功夫茶闲聊的藏友,二是切磋棋艺的藏友,除了开一个古董围棋桌之外,旁边还有两桌,是沈文信特意准备的,围棋桌、围棋盒都是现代工艺品,古朴的围棋桌则留给棋艺高的人交流。

    泾渭分明,没有丝毫吵杂的情况,大家都很自觉低压低声音,交流棋艺的人讲究“观棋不语真君子”,泡功夫茶则是一种心境靛现。

    沈文信在柜台里面,也手痒难耐,想去下几把,可是职务在身不便前去,大厅内负责招呼的是沈中亦、陈黎,门口外围则是屈大龙负责保安事宜,时不时望了望大厅内围棋区的藏友。

    古董围棋那一桌,好像棋力颇脯沈文信听沈中亦说,好像有一个什么龙城棋王的角色,好像是业余7段的大能。

    喜欢古董收藏的不一定喜欢围棋,但是喜欢围棋的,必定对古董很感兴趣,这类业余7段的高手,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摸宝行会有这么好的明代紫檀围棋桌与黄花梨的围棋盒,慕名而来,因此带着下指导棋的鞋与人交流。

    他这个段位,的确在龙城,甚至桂西都是顶尖的,业余7段,起码能和职业中段(四段左右)的人一教高下。

    “是不是让倪秉正、杨宇上班了啊?现在这种情况,人员有点少了。”每个人都在忙,沈文信要去下一盘棋都有点困难。

    别说屈大龙心思不在站岗身上,沈文信也神游外物了,远远看着这名“棋王”与一名棋力在业余4段左右的老人家对弈。

    这名棋王大概四十多岁,儒雅气质让人一看就心生好感,拿着一把民国时期的折扇,时不时拿出来把玩一阵,然后落子,很是淡定。

    “这类高手居然来我的店里面,怎么能不交流呢?”沈文信有点迫不及待了,关好柜台碟门,反正没什么大笔生意,跟这名棋王下一盘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