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婚礼

作品:《农夫三国

    “咄!咄!”

    屋子里没有任何声音,邓季伸手又敲了两下。

    心里痒痒得犹如有只猫在抓挠,难道就这样转身回去?要不然老子将房门踹开?

    邓季正左右为难,房门却“吱”地一声轻响露出条缝隙来,那张娇媚俏脸对着门缝往外偷偷张望打量,少年背着月光,她在屋里便看不清楚。

    邓季顿时大喜,有了这条缝隙,手指灵动地伸入进去拨开门闩,再用力一推,门开了。

    看清挤身进来的贼首,焦氏大吃一惊,欲张口呼喊时,突然记起住在对面的小姑,忙又用手捂住嘴,将声音生生咽回腹中。

    得了这个空,贼首已背手将房门关上,插上门闩,回身一把就怀抱住面前妇人。

    不知究竟是不想让小姑听见,还是不想让门外的两名贼人听见,又或是素娘,焦氏用力推拒着,却控制着不发出任何声音来。

    黑暗中近距离的接触让少年更加发狂,就算年纪还小,这厮的力气也不是焦氏可以匹敌的,略微用力,妇人身子一轻,双足已离了地面,接着,那贼手狠狠捏上了她的翘臀。

    焦氏不停地抗拒着,推攘着,可惜一切都是徒劳,樱唇很快被另一张嘴堵住,逼得香舌半吐任他品尝,贼人两手穿入妇人襦裙中,扯掉小衣,在她肚腹、淑乳、肥臀、大腿上阵阵,让她那成熟的身子不由自主地泛起阵阵。

    在这时代,焦氏的个子算是很脯怀中贵妇丰腴身躯也将邓季挑得剑拔弩张,几把撕破两人身上衣物,少年贼首翻身就压了上去。

    当剑及屦及的时候,从两人鼻腔中,都忍不住长长“哦”了一声。

    似乎觉得太过丢人,这一声刚出,妇人忙又紧紧咬住嘴唇,只恨这小贼力气实在大,又是一番恨不得将女人身子完全揉入他骨子里的模样,没一会,妇人便浑身香汗淋漓,身子不停起伏,终究还是没忍住,一声声娇颤轻吟从膻口中吐了出来。

    一个是双十佳年,久旱逢甘露,半推半就;一个是卅载藏锋,两世夙愿,今方得尝。便如那磁铁遇到了铁,野猫闻到肉香,两下如饥似渴酣战良久,直搅得红帐翻浪,满室皆春,几度云雨过,精疲力浆这才意犹未尽地相拥入眠。

    一睡直到次日午时初才醒来,邓季怀抱着妇人,两手不由得又开始在她身上孜孜探索,嘴里轻问道:“你叫何名?”

    少年这时才想起还不知道妇人名字便睡了人家,焦氏瞪他一眼,终究还是忍住羞意在他耳畔轻道:“妾身娘家姓焦,小名一个沁字!”

    所谓三书,乃是聘书、礼书和迎书,是分别在纳吉、纳征和迎亲时使用的,断没有一次便给女方家的道理,韩齐也觉好笑,点头开口问道:“却不知伍家女公子芳名生庚?”

    邓季先将自家生辰说了,再问伍恭时,他只是支吾不说,惹得贼头一时火起,提伍宁出来拷问,这小子也是个嘴硬的,却架不住伍老头雄儿子,忙全招了。

    他便不说,还有婢女可问,不过多花些功夫罢了。

    韩齐自去伍氏书房寻空白简书写,既然有新郎官自家主持婚礼,一切从简,奠雁(注1)、聘礼、财礼、从车等就都省了,只是聘书回聘书都少不得媒人,邓季一时恶趣,让韩齐填了薛常的名字,至于画押,暂且省了。

    女方回聘书也让韩齐一并写好,几个大汉硬按着伍恭将名字签押掉,再选几名随韩齐来的壮妇去寻伍恭女儿摁手印,顺便梳洗装扮,保驾护航。

    伍窕辰时随意吃过几口递进来的饭飨,便一直待在屋中。对面房中一夜她亦听见,嫂子遭贼人践踏,她心里自是充满愤慨,几次想冲出房门,顾忌老父才又生生止住,只是听到后来,嫂子声音惹人烦躁,却并不像太难过的模样,她才闹了个大红脸。

    直到今日午后贼首从嫂子房里踱出,她听得对面门响,藏在门缝后往外偷看,却见那贼人甚是年轻,长得也不坏,难怪嫂子并不见有多恼,只是被他往这边扫了一眼,明明有门挡住,伍窕还是吃了惊吓,躲在门后捂胸轻喘不已。

    不论嫂子如何,伍家都甚是亏待她,只是听过一夜风雨声,伍窕觉得自己可不好去见她,又一直有人守在门外,就更不想出去,除去担心老父、二弟外,整天都在为焦氏叹息,竟丝毫没有想过自家会如何。

    过了许久,外面寨子中不知何故喧闹起来,又过了一会,房门便被推开了,在伍窕吃惊的目光中,几名之前从未见过面的农家妇人闯进来,先是冲她道了喜,在她还没反应过来时,不由分说拉她的手在一份书文上按了手印。

    然后,一名妇人拿着文书喜滋滋地出去,其余人则在屋里翻动起自己的箱笼,待在其中找出为婚事早已备下的黑色喜服(注2),妇人们顿时欢呼起来,全冲上来给她解去发鬓,除掉衣物,梳妆起来。

    心里有了几分明白,却又一时迷糊,伍窕几次挣扎欲起,可这些妇人都腰粗臂圆,做惯农活的,个个好大力气,她那里能挣得脱。

    待伍窕装扮好扶将出来,伍恭已被硬按在大厅中受了邓季稽拜大礼,又被要挟站在东阶(注3)上,丈人看女儿脸无血色,新娘看父亲面上惨白,那出门前本由父亲告诫的话,那里还说得出一句来?

    父女两相对无言,邓季仰天哈哈大笑:“岳丈大人,我等蜗居距此过远,若连夜回去可耽误了行礼,便借岳丈家厢房作新房罢!”

    顿时,不知那里找来的琴瑟钟鼓俱都响起来。

    注1:当时的婚礼要多次用到雁,因为大雁“雁飞成行,止则成例”,采纳礼时用雁称为奠雁。

    注2:从西周到唐朝以前,亲迎、举行婚礼都在晚上,“礼,婚礼必用昏,以其阳往阴来也。”而且著黑色衣裳,乘黑色的车子(墨车),执烛,一切均与夜色相匹配,唐朝才开始白天迎亲、穿红色服饰,前后迥然不同。

    注3:惯例,新娘出门前,父亲要站在东阶上对她告诫,让出嫁后小心、恭敬、谨慎,不能违背公婆意愿,持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