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节 谎言

作品:《伐清

    明军只有两千多可靠的士兵,还要控制三千随时可能反戈一击的降兵,万县被毁坏的城防一下子变成了明军的致命伤。

    万县距离奉节并不远,而云阳位于这两个城池之间,距万县更近,那里就有明军的前哨部队在驻防了。这两天在万县休息的时候,明军已经和云阳守军取得了联系。大队清兵出现在这里,简直就可以说是在奉节明军的眼皮底下行动,众人完全没有想到敌人竟然这么大胆。

    “我军必须立刻撤退。”见到顺流而下的敌军遮蔽江道的气势,所有的军官都立刻萌生出这个念头,有的人已经将其说出了口。

    “往哪里撤?”赵天霸的视线也被牢牢地拴在江面的敌船上。敌人的水师已经出现在视野内,靠两条腿走路肯定无法及时撤退到云阳,而且那里只有明军的一些前哨部队,没有能力派出一支部队来支援万县。

    首先提议撤退的人楞住了,过了片刻又有其他人叫道:“往北面退,我们先进山!”

    赵天霸沉默不语。这两天眼看奉节在望,想当然地认为清兵绝对不敢出现在此地。但当大批清军真的出现以后,赵天霸却突然发现明军很可能真拿他们没办法。这次重庆之战明军大举动员,但白白损耗粮草兵力却一无所获,短期内明军无法动员大量军队再次离开根据地,而缺乏船只让他们的机动力也难以与清军相比。

    若是真的撤退进山的话,就只能寄希望于清军因为恐惧奉节明军的实力而匆匆撤退,但若是他们不撤退怎么办?明军真的能及时赶来把这支清军轰赚为自己解围吗?若是拖延时日的话,用不了几天,进山后缺乏补给的明军就会开始瓦解。

    “对,向北面撤。”其他人可能也有类似赵天霸的顾虑,但是敌人的水师看上去如此庞大,如何能够力敌?大家都附和撤兵滇议,包括周开荒、李星汉在内,他们都强烈要求邓名立刻下令退兵。

    邓名没有回答他们而是继续看着江面上的敌军,过了一会儿他回过头想要和众人说话,却发现身后只剩下赵天霸一个人了。

    “他们人呢?”邓名问道。

    “回万县集合部队了。”赵天霸老老实实地答道。

    刚才众人催促了几声,见邓名没有反应就顾不得再等,先后赶回驻地紧急集合手中的部队。包括周开荒和李星汉也都如此,他们都觉得邓名平常不爱干涉军事行动,而且撤退已经是必然的事情,没有必要为了等一个明知会下达的命令而耽搁时间,现在早一点集合部队就能早一刻行动。

    “我们撤退进山就能脱险吗?”邓名以前对军事完全不懂,但是这些日子一直呆在军中,天天听到人们谈论军事话题:“之前你们一直在说军粮、军粮,没有军粮大军怎么维持下去?再说一头扎进深山老林里,军队互相之间怎么联系指挥?”

    邓名提出的问题赵天霸当然一个也解决不了:“邓先生,万县的城门、城墙都被损坏了,我们只有两千多人,这来的敌兵至少是我们的两倍,我们守不住城池的。何况城里还有三千降兵,形势对我们稍有不利他们就会倒戈。留下来就是死路一条,进到山里还能活下来一些人。”

    “能活下来多少?”邓名不依不饶地问道。

    “唔……”赵天霸沉思了一下,如果追兵不在这里长期围剿,或是奉节几天内就派出援兵的话,那大部分人都可以脱险,军队维持几天没什么问题。若是情况相反的话,这支明军就会蒙受很大的损失,乐观地估计也许有半数能够脱险,越过山区撤向云阳。

    “卑职一定能够保得邓先生安全。”赵天霸最后说道。对于这个保证他倒是信心十足,无论如何,现在的形势比起被堵在谭弘大营前的形势完全不同,出路多一些,距离云阳不算太远,路上也没有什么大的阻碍。

    “我们经过那么多的困难,好不容易才到了这里,既然撤兵涤生几率也不到五成,为什么不留下来决一死战?”

    “若是文督师及时派来援兵……”赵天霸低声说道。

    “指望援兵?那可靠不住。”邓名觉得把希望寄托在文安之的身上不妥,而且从赵天霸刚才的言语里看,援兵及时赶到的可能性很小。

    他回头望了一眼万县,里面的明军现在可能还不知道大难临头。每当遇到俘虏问题时,邓名一看到那些人的眼睛,想到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就无法下狠心把一个“杀”字吐出口;而在万县中的那些明军,他们不仅同样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和邓名患难与共,很多人还和邓名握过手、交谈过。虽然自己有赵天霸的保护,脱险的难度不大,但那些明军的普通士兵怎么办?听任他们各自逃生,很可能会有半数被清兵追杀,砍死在山里。

    “我们应该有难同当,要不就都赚要不就都别走。”

    按李天霸的说法,在乐观的情况下也许能逃走一半,那不乐观的情况是什么?最后只逃走邓名和身边的几个人?把周开荒和李星汉还有两千多明军都扔在这万县北面的山区里,他们两个人肯定是不会扔下部下独自逃生的。

    听邓名的口气变得斩钉截铁,赵天霸叹了口气。如果不是因为他一个部下都没有,现在也可能会去紧急集合部队了:“先生说的不错,但是军心已经散了,若是刚才先生能下定这样的决心……”

    赵天霸想了想,又摇了,刚才就是邓名下定决心也未必有用。敌强我弱的形势太明显,万县是怎么也不可能守住的。若不是因为每个人都将这再明显不过的前景看明白了,他们也不会一哄而散跑回万县紧急动员。

    邓名看到又有一些士兵从上游防线跑回来,越来越多的明军士兵发现了正在靠近的敌军舰队,这些士兵呼喊着一路向万县飞奔而去,不用说,片刻后这个消息就会传遍全城。明军的控制力不够强,距离云阳x根据地又太近,说不定有些士兵就会自行开始撤退,有些军官可能也会这么做。

    “我又想起了古代一场有名的战役,我们的处境倒是有些像。”

    不等邓名回答,周开荒就冲赵天霸抱怨道:“你也不说赶紧带邓先生回来。”

    抱怨之后又是嘱托:“去云阳一路不远,但敌兵就在身后,千万小心。”

    嘱托结束就是分手告别,周开荒没给赵天霸任何插嘴的机会:“前路珍重,速速去吧。”

    说着周开荒就向赵天霸和邓名连连拱手道别。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没空和他们两个闲扯,送走了邓名他还要和军官们商议行军路犀部署前锋、后卫。

    “我们遇到了一个从云阳来的使者……”赵天霸好不容易找到开口的机会了,他说了一半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死我了,你们这些胆小的鼠辈,那江上来的都是运粮船。”

    “什么,运粮船?”

    “是啊,都是运粮船。你们一转眼就都跑光了,邓先生和我走近了看看,发现船上运的都是粮食,是粮食!不是兵!”赵天霸嘲笑大伙道:“你们真都是英雄好汉啊。”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可能?”

    大家七嘴八舌,显然不是很信。

    赵天霸身边还带着一个人,那是他和邓名在江边截住的一个明军士兵,两个人用了好长时间才教会这个士兵该说什么,还审核了几遍才放心地把他带回来。

    赵天霸指着这个人说道:“邓先生刚才进万县城门的时候,正好遇到了这个士兵,你们问吧,一问就明白了。”

    随着赵天霸的暗示,这个士兵马上向众人汇报说,他是刚从云阳来的,云阳昨夜突然遇到大批清兵围攻,他本人也是好不容易才从城中突围而出的,和他同行的人有的去奉节求救,而他则来这里通知万县的明军小心。

    “这些船上的粮食,显然是运去云阳城下的,鞑子出动大军偷袭云阳,没能立刻破城,需要从后方不断运粮。我们虽然没有船只无法拦截,但是也要好好想想办法,怎么能够切断江道,还要想办法帮着督师拦截从云阳退兵的鞑子。”赵天霸不容大家深思,立刻说出了他已经想好的说辞。

    “你刚才怎么不早说?”周开荒怒气冲冲地问道。赵天霸说的有理,若鞑子的目标是云阳,那万县的明军当然要设法分担压力,现在完全没有逃跑的必要。若是此事传扬出去,周开荒觉得自己也会是一大笑柄——清军攻打云阳还没有得手,就把远在万县的周开荒吓得窜进深山老林。

    “你根本就没给我说话的机会嘛。”赵天霸笑道。

    “鞑子什么时候过去的?”

    “我们怎么什么也没看见?”

    众人虽然心里放松了不少,但马上就有人发现了各种疑点,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人想去盘问那个“云阳使者”,了解一下更多的具体情况。

    “不错,是得好好问问。”赵天霸知道他们临时拉来的这个演员坚持不了多久,估计一被盘问很快就会露馅,所以马上出面拦住大家:“你们赶紧去安抚军心,别让士兵们太过惊慌,要是我们被一队运粮船吓得全军溃散那可是大笑话了。这个使者我刚才也没来得及多问,现在我和邓先生仔细问问,你们赶快去把军队稳住,快去!”

    军官们急匆匆地都走了,县衙大堂里就剩下邓名、赵天霸和那个“使者”。

    看着“使者”忧心忡忡的模样,赵天霸安慰道:“不用担心,过一会儿鞑子就上岸了,到时候我们就不用再骗他们了。”

    ……

    从重庆出发以后,谭诣一路急行军。这两天来他运气不错,一路顺风顺水,可是任凭他紧赶慢赶,还是没能在抵达万县前追上明军。

    过了万县就离奉节太近了,谭诣明知危险又舍不得功劳,更不用说这功劳还已经许给了王明德一份,虽然不用出力,但是王明德若是最后没得到他的那份,谭诣知道对方心里肯定不会痛快。

    直到临近万县,总算是发现了明军的踪迹,前面的船发来信号,说是捉住了几个明军士兵——都是在岸边捕鱼的。

    “速速靠岸,”听说明军就在万县城内后,谭诣急忙给坐船下令,同时让前船马上把俘虏送来,他要亲自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