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佳人已去

作品:《楚氏春秋

    咸阳城的居民似是怕了这样寒冷的冬季,街道上空空荡荡的,行人寥寥无几。

    忽然一阵马蹄声传来,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一军官高声喝道:“皇上回宫,闲杂人等速速散开。”

    那些行人急忙缩起脖子,或者绕路,或者躲进了路旁的店铺中,在秦国冲撞了皇上的车队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那队骑兵在街道两旁站立,不一会儿浩浩荡荡几千人的队伍走了过来。百姓们全都恭身行礼,没有一人敢抬头观看。

    秦王坐在龙撵上,突然出声唤道:“雅易安!”

    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太监疾步走到龙撵旁,恭声说道:“皇上有何吩咐?”

    良久,方听秦王缓缓说道:“朕暂不回宫,转告薛元帅,朕要去潇湘别院。”

    小太监雅易安一怔,道:“皇上……”

    只听秦王一声低喝:“叫你去就去,休得多言。”

    雅易安听皇上语气不善,不敢再说话,躬身退下。

    待他转过身来时,清秀的脸上却尽是阴霾之色,说道:“备马!”

    一个中年太监走了过来,满面媚笑道:“雅公公,这天如此寒冷,有什么事交给小的去办吧。”

    雅易安接过旁边小太监递过来的马鞭,手腕一抖,啪的一鞭子抽在方才说话那太监脸上,冷冷说道:“你配吗?”

    那太监脸颊上登时裂开一道口子,鲜血汩汩而出,在寒风下又瞬间凝结。那太监痛得浑身发抖,却仍强挤出一丝笑容,躬身道:“雅公公训斥的是,小人知罪,小人知罪。”

    雅易安哼了一声,不再理他,翻身上马向前面赶去,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队伍前面。雅易安从马上跳了下来,一路小跑来到薛方仲身前,满脸谦恭之色,单膝点地,道:“小人参见薛元帅。”

    薛方仲微微颔首,道:“原来是雅公公,皇上有何旨意吗?”

    “启禀薛元帅,皇上有旨,车队改走长汉街。”

    薛方仲听了不由得一愣,想了想对身边亲兵说道:“传令下去,依皇上旨意行事,改走长汉街。”

    亲兵领命而去,薛方仲对雅易安招了招手,道:“小安子,起来说话吧。”

    整个大秦国除了秦王外,大概也只有薛方仲可以称呼这最受皇上宠信的小太监为小安子了,雅易安全无不悦之色,嘻嘻一笑站起身来道:“多谢薛帅。”说完上前几步为薛方仲牵着马,边走边道:“薛帅有何吩咐?”

    薛方仲看了看四周,低声问道:“皇上是不是要去潇湘别院?”

    雅易安苦着脸道:“薛帅猜的不错,皇上正是要去此地,小的真是想不明白,那别院已是空无一人,皇上还去那里作甚。”

    薛方仲问道:“前日本帅所呈的军机密报皇上可曾看了?”

    雅易安苦笑道:“自然是看了。薛帅,您这份密报可把小人等宫中内侍害苦了。那天晚上皇上龙颜大怒,杖毙了两个不长眼的端茶小太监,若不是小的机灵,恐怕也会大吃苦头。”

    薛方仲轻叹一声。雅易安小声问道:“薛帅,皇上对巧芸姑娘那么宠信,她为何不愿再回我大秦了,难道真是为了那楚家公子么?”

    薛方仲瞪了他一眼,低喝道:“那份军机密报你也看了?好大的胆子!”

    雅易安自知失言,低头不语。

    薛方仲训斥道:“小安子,平日要谨守本分,这些军国大事也是尔等所能过问的?”

    雅易安小声应是,眼中却闪过一抹狠毒之色,不一会儿便找个借口告辞了。

    龙撵停了下来,雅易安躬身道:“皇上,潇湘别院到了。”

    秦王嗯了一声,从车内走了出来,对雅易安等人道:“你们在外边候着,朕想一个人走走。”

    雅易安一惊,忽见薛方仲策马过来,大松了口气,道:“皇上,薛元帅来了。”

    “微臣薛方仲叩见皇上。”

    秦王微微皱眉,随后又叹了口气,道:“也罢,薛卿,你陪朕一同入内吧。”

    薛方仲道:“皇上乃万金之躯,这潇湘别院已空置数月,岂可轻易入内,还是让侍卫先进去搜查一番。”

    秦王暗想那些如狼似虎的侍卫如果进去了,定将里面翻得乱七八糟,自己再进去又有何意义,不由摇了,径直向别院大门走去。

    薛方仲无奈,只好让自己的亲兵跟上,在秦王四周护卫,并派两名亲兵翻墙而入,把大门打开,秦王走进院内,向众亲兵扫了一眼,道:“全都退到朕身后,冒然上前宅斩。”

    那些亲兵犹豫了下,仍站立不动,只是都看着薛方仲,秦王见了怒极而笑:“薛元帅,你带的好兵啊。”

    薛方仲心底一寒,忙对亲兵们喝道:“你们耳朵聋了,快些退后。”

    众亲兵退后几步,秦王哼了声,往内走去。

    薛方仲道:“皇上,微臣回去后便命人将韩之枫之事在赵国境内广为传播。”

    秦王问道:“薛卿,你可有确凿证据?”

    薛方仲脸色一红:“启禀皇上,微臣这边只有一封韩之枫当年所写的效命书,不过恐怕亦无大用,此人确是一人才,左右手皆能书,到了赵国后一直自称为左撇子,从不用右手书写,而且两手笔迹大不相同。”

    秦王想了想,道:“也罢,薛卿,就按方才所说的去办吧。我大秦若毫无举措,岂不是让他人暗中耻笑,此事虽无真凭实据,但至少亦可让楚名棠和韩之枫头疼一番。”

    薛方仲应了声是。

    秦王又问道:“刑无舫返秦后,这几日可有异常?”

    “没有。魔门此次损折弟子过半,刑无舫带着剩余门人回到西城大院,紧闭大门,只听到里面不时传来阵阵哭声。”

    秦王哼了声,道:“薛卿,明日点一万禁军并通知寇海天带上寇家子弟,彻底剿灭魔门,以绝后患。”

    薛方仲大惊,忙俯首道:“请皇上三思。”

    秦王看着他道:“怎么,薛卿认为不妥么?”

    薛方仲道:“佛魔二门此次东行,凡尘客死他乡,灵山古寺已宣布封山,魔门伤亡过半,以后仅凭寇家便可克制它,皇上清除佛魔二门势力的心愿已经达成。何况魔门还刺杀了赵国储君和吏部尚书唐孝康,致使赵国朝野大乱,数年之内无力攻打我大秦,刑无舫也算立下大功,而且刺杀赵国储君之举令魔门与赵国再无缓和之余地,皇上,现在就对付刑无舫,臣以为为时尚早。”

    秦王沉吟良久,道:“薛卿说的亦有道理,此事以后再说吧。”

    “皇上圣明。”

    秦王揉了揉眉心,忽道:“薛卿,朕这两日为巧芸之事乱了心神。今日到了此地,反而安定了许多,总觉得有些事情并不像表面显露的那么简单。”

    “皇上指的是……”

    “赵国储君之死,确是对我大秦十分有利。不过巧芸以前曾说过,凡事有利有弊,世上没有绝对百利而无一害之事,任何事情都要从正反两面来看。薛卿,朕与你都只看到了此事对我大秦有利之处,能否反过来想想,赵国储君一死,是否对赵国也有些许益处?”

    薛方仲一呆,开始凝神思索,忽然脸色一变,道:“不错,据先前密报所知,这赵国储君性格暴躁,与楚王方三大世家并不相合,他这一死,赵王恐怕也日不久矣,以后无论是哪位藩王子弟继位,在朝中都是根基浅薄,只能仰楚名棠鼻息。且楚王两家原本姻亲,楚名棠之妻掌控着王家大半势力,而那方家原本就是三大世家中最弱的一环,根本无力再制约楚家,日后……”

    秦王冷冷接口道:“日后就算赵国变成了楚国,也在情理之中。”

    薛方仲叹道:“如此看来,赵国储君之死,受益最大的并非我大秦,而是他们楚家了。”

    秦王点点头,道:“不错。要是楚名棠此时便有了篡位之心,对我大秦反倒大有益处,赵国建朝毕竟亦有近两百年,楚名棠想收服民心绝非易事。不过朕看那楚名棠绝非莽撞之人,并不会急于谋反,换成是朕,也会借四处征战之机来掌控兵权,待到水到渠成之时,再取而代之。”

    薛方仲道:“微臣以为此事不用我大秦来心,无论他是赵国抑或楚国,对我大秦来说又有何区别,面对的还不是那数十万军队。恨只恨韩之枫已背叛我大秦,否则在从中离间定能事半功倍。”

    秦王道:“薛卿此言差矣,赵国以楚名棠为首和以赵家皇室为尊,其差距有如天壤之别,日后要加倍小心。”这薛方仲领兵打仗是个好手,处理政务就差了些,秦王不禁想道,若是巧芸还在,定能为自己出谋划铂当初没有阻止她去赵国也许是自己一生所做最大错事。

    忽听雅易安在门外说道:“皇上,饭菜已经准备妥当。”

    秦王嗯了一声,道:“端进来吧。”

    应解语与雅易安带着几个太监将饭菜端了进来置于案上,秦王一看不由赞道:“好,解语所做菜肴论色香二字,已不在巧芸之下。可味道如何还等朕尝过后,才知有无长进。”

    应解语抿嘴笑道:“奴婢手艺如何能与巧芸姐相比。在皇上眼中,巧芸姐姐就算只做一样简单的面食亦胜过奴婢的山珍海味。”

    薛方仲沉声道:“解语,休得胡言。”

    应解语一惊,低首不再言语。

    秦王胸口一痛,强笑道:“解语只是无心之言,薛卿又何必吓她。解语,替朕与薛卿把酒满上。”

    应解语应了声是,抱起一个小酒坛,突然秀眉微颦轻呼一声。

    秦王看在眼里,道:“解语,这可是方才被小安子踢伤的?”

    雅易安心中暗恨,忙道:“皇上,小的手无缚鸡之力,又怎会踢伤应司膳。”

    秦王瞪了他一眼,道:“你平日为人如何以为朕真的不知吗,今日居然还敢当着朕的面放肆,滚,这边不用你伺候。”

    雅易安见秦王动气了,不敢多言,告罪一声退了出去。

    应解语眼眶微红,哽声道:“多谢皇上。”

    她眉宇间与薛巧芸确有些相似,秦王见了心头一软,道:“解语,以后小安子若欺负你,尽管来找朕,朕定为你做主。”

    薛方仲却是紧锁双眉,心中暗道:又是一个祸水。

    应解语为两人将酒倒满,秦王举杯道:“薛卿,你我多日未曾共饮了,尔乃我大秦擎天柱,来,朕敬你一杯。”

    薛方仲忙站了起来,道:“多谢皇上。”

    秦王满腹心事,酒到杯干,到后来薛方仲劝也劝不住,也不知怎么的便失去了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