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重回京城

作品:《楚氏春秋

    第二天一早,周寒安一身戎装,与昌平王、宁太守和楚轩一一拜别。楚轩来到楚铮马车前,见楚铮躺在那里脸色依旧苍白,良久才道:“小五,保重。”

    楚铮亦是神情复杂,拱手道:“大哥,日后再见。”

    三千黑骑军离开了平原城。楚铮昨日失血过多,此时躺在车内,不知不觉便睡着了。

    忽然感觉马车一震,楚铮迷迷糊糊地听到紫娟小声责备那赶车军士道:“怎么这么不小心,公子受伤了正在歇息呢,他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睡上一觉了。”

    楚铮不由微微一笑,但又有些心烦,紫娟翠苓这两个丫头对自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主仆感情了。欧阳枝敏到长平县上任前,楚铮曾答应过他可以带翠苓一起去,没想到翠苓死活不愿意,并断然立誓终身不嫁,欧阳枝敏也不是愚笨之人,看出了她的心意,伤心失望而去,楚铮当时在一旁真是尴尬之极。

    算了,她们既是一定要留在自己身爆那随她们吧,正如轻如所说的,若是强行将她们嫁出去,她们一辈子也不会快乐,以后好好善待她二人便是了。

    楚铮将棉被拉了拉,准备继续闷头大睡。忽一阵凉风吹了进来,一人来到他身爆轻笑道:“还在睡啊。”

    楚铮一听是苏巧彤的声音,睁开眼道:“是你啊,紫娟呢?我方才还听她说话来着。”

    “看样子你是睡迷糊了,已经赶了大半天的路,周将军下令今日便在此地歇息,军士们正埋锅造饭,紫娟去为你张罗吃的去了。”苏巧彤与楚铮毕竟尚未有名分,南下时随从都是鹰堂子弟倒无所谓,但如今随着黑骑军一同北上,人多嘴杂她也不便与楚铮挤在同一辆车内。

    苏巧彤扶着楚铮坐了起来,见车内堆着不少书籍,觉得有些奇怪,笑道:“素闻你向来不爱看书,今日怎么转性了?”

    楚铮答道:“这些是我向大哥索要的史书。”

    苏巧彤轻笑道:“看来你们二人关系似有改观了。”

    楚铮叹道:“毕竟是亲兄弟嘛。以前天各一方,我与他都把对方往坏处想了,此番再见这才发觉骨肉之情终究难以割舍。如今想来父亲将大哥外放到南线有些失策了。”

    苏巧彤却道:“那倒未必,你二人是长久未见才觉得兄弟之情仍在,若一同在京城反而会明争暗斗得更加厉害。”

    楚铮一怔,想了想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与大哥都不是甘心屈居人下之辈。有时我想想真是心寒,若是将来你我为人父母了,看着几个儿子争得你死我活,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苏巧彤叹道:“富家子弟为了家业亲情泯灭、手足相残的事,古已有之,即便千年以后也是屡见不鲜,此事非人力所能解决的。”

    苏巧彤翻了翻那堆史书,道:“你看这些做什么?”

    “这么多年了,这个世界总算出现了一件与前世所知相符之事,总要好好琢磨一下。这突厥应该便是后来的土耳其吧?”

    “不错,据我所知,这突厥应出现在历史上的隋唐时期,绝代名将李靖便是击败了突厥而名垂青史的,只是中原的历史已经改变,而突厥却似未变,沙钵略之名听来也有些耳熟,不知李靖是否还会出现于世间?”

    楚铮笑道:“这份重担就交给我吧,我定能完成‘后人’的大业。”

    苏巧彤白了他一眼:“真是不知鞋纵观青史绝代名将又有几人?打仗也是要有天赋的,别以为多知道了些历史便认为自己无敌了。”

    楚铮苦笑道:“你这是在打击我么?我已经被推到这个位置上了,只能硬撑下去了。不过那突厥再强也不会比原先那些胡蛮强到哪儿去,北疆的赵秦两国大军都是历经百战的精锐之师,面对外敌向来同仇敌忾,北疆大营统领孟德起也是当世名将,就不知西秦会是何人领兵?”

    苏巧彤想了想,笑道:“我想秦国主将应是薛方仲。”

    楚铮听到这名字微微一惊,道:“何以见得?”

    “我在薛府近十年,又拜他为义父,自然了解得多一些。此人可以说是为战而生,生平百战未尝一败,自从他当年大败胡蛮,秦赵两国虽相互为敌但无战事,已经把他憋坏了,连数百名军士去围剿山贼他都要赶去旁观,此番突厥来犯正好称他心意了。”

    “薛方仲若是真去了,我到北疆定要拜会一下这位当代名将。”楚铮笑道,“说起来他还算是我半个岳父呢。”

    苏巧彤一撇嘴,道:“如果你不怕惹来风言风语,尽管去吧,顺便替我问声好。”

    “说心里话,我宁愿与突厥交战,而对内战并不感兴趣,中原战乱已经数百年,赵秦齐吴四国人口累计不过四千万,尚不及西汉,若是以战一统天下,恐怕还要死伤近三成,到那时突厥再度来犯可就麻烦了。平定中原如果能不战而屈人兵是最好不过了。”

    苏巧彤道:“至少西秦是决计不可能的。秦王可算是位英主,秦国军方对他死肖地,绝无不战而降之理。你不要生气,论英雄气概他确是远胜于你。”

    楚铮小声说道:“那是因为人家还小嘛。”

    苏巧彤顿时只觉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忙道:“你我知根知底,别说这些恶心话,这套还是留着去讨敏公主欢心吧。”

    楚铮佯怒看了她一眼,道:“那你不知道在一个男人面前夸奖另一个男人是很伤人自尊的吗?”

    苏巧彤不理他,叹道:“只可惜秦王生不逢时,遇上了你父亲楚名棠,否则他迟早能一统天下。但可以预见的是秦赵之战无论哪方赢了,都只能是惨胜。”

    “你心中如何对待她们,她们心中自然也会如何对待你。”楚铮指指紫娟,道,“就是紫娟和翠墁小弟也将她们当妹妹看待,从不随意训斥。”

    楚原道:“你那丫头翠苓当年我尚在京城之时就有些嚣张了,这几年不见恐怕更是无法无天了,你还这般宠她?”

    楚铮傲然道:“我踏青园的人出去只有欺负别人的份儿,哪有受人欺负之理。”说完楚铮却有些担忧地对紫娟说道,“紫娟,记住这话可不要让翠苓知晓,不然公子我就更头疼了。”

    楚原放声大笑,苏巧彤也笑道:“好了,先别说了,吃点东西吧。”说完接过紫娟手中的碗,用勺子将粥搅拌了一下,登时一股异香四处弥漫。

    楚原抽了抽鼻子,道:“这绝不是碗普通白粥,里面放了什么佐料?”

    紫娟掩嘴笑道:“三公子,这粥内不仅有鸡蛋肉糜,还有苏从树林里采来的好几种蘑菇,有两种奇香无比,小婢熬粥时都忍不住食指大动了。”

    楚原见楚铮躺在那里,苏巧彤一口一口地喂着粥,叹道:“有苏姑娘这等女子服侍,换成是我也情愿挨上几箭。”

    楚铮含含糊糊地说道:“少说风凉话,你哪知我受伤后所吃的苦处。”

    楚原正待再取笑,忽见赵应也定定地看着苏巧彤,眼中流露出炽热之色,不由心中偷笑,暗想似苏巧彤这等女子,赵应若是不动心才手事,只是他最好将此心思永远放在心里,想与小五争女人,就算他真当了皇上也不够格。

    楚原咳嗽一下,道:“小王爷平日甚少离开平原城,这一路可否习箍”

    赵应啊了一声惊醒过来,见楚原笑吟吟地看着自己,知道自己的心思已被他看破,脸一红道:“多谢楚原兄关心,在下还觉尚可。”

    楚原道:“五弟有伤在身还需静养,你我多日不见,赚去那边叙叙旧。”

    楚原与赵应走后,苏巧彤哼了声道:“这昌平王世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楚铮淡淡说道:“他心里怎么想是他的事,别做出来就行了。”

    苏巧彤有些意外:“你也看出来了?”

    楚铮笑道:“那是当然,本公子天眼已开,这等世俗之人的想法又怎能瞒过我。”

    “去你的。”苏巧彤不屑道,想想又有些担心,道,“你不久便要去北疆,若此人来纠缠我怎么办?”

    楚铮奇道:“苏才女也怕这种纨绔子弟?”

    苏巧彤固执地道:“我就要听你说。”

    楚铮见紫娟已站到了远处,便轻声说道:“他若真做得过分了,我已经杀了一个储君了,再杀一个又何妨。”

    苏巧彤听了眉开眼笑,丝毫没意识到两人谈论的是另一人的生死,将满满一勺的粥送入楚铮嘴里,道:“算你有良心。”

    这五千黑骑军走了近半月才抵达京城附近。按惯例周寒安命黑骑军在城外驻扎,整顿军容并派人入京城禀报。

    楚铮伤势已好了大半,正在车旁走动。楚原忽然急火火地走了过来,摒退左右道:“小五,今晚我要赶去罗山县。”

    楚铮当然明白他为何要去罗山县,犹豫了一下道:“小弟觉得此事不急在一时。这罗山县距京城不过二百余里,三哥进了京城后随时都可以去。”

    楚原说道:“我不去也可以,剿灭断剑山庄时吴先生说你定会将实情相告,只要你不再像前几日那般推诿,将大哥与宁小仙之事完完本本地告诉于我便可。”

    楚铮看着楚原,道:“此事大哥确有过错,但眼下大赵处于危难时候,父亲对此也不再追究。三哥真想知道其中详情,尽可去问父亲,小弟不愿为此事多嘴。”

    楚原微怒道:“小五,你是知道我老三性子的。此事我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我这便赶去罗山县,那罗闻枫就算铜筋铁骨,我老三也能让他招出实情。”

    楚铮冷冷地说道:“那罗闻枫已被剜眼割舌头刺耳,三哥赶去罗山县也不过是白废工夫。”

    楚原一怔,他知道楚铮在此事上不会骗自己,道:“真是奇了,小五,你怎么突然这般维护起大哥来了?”

    “自然是因三哥当日在平原楚府的那番话语了。小弟与大哥虽都未曾明言,但都觉得三哥所言甚是,三哥去破釜塘的那几日,我二人心照不宣,彼此都做了些退让。小弟与大哥有望重修于好,可不想三哥又与大哥却反目成仇。”

    楚原冷笑道:“这番话说得真是动听,重修于好,你心中真是如此所想?”

    “小弟不敢妄言欺骗三哥,”楚铮肃然道,“但小弟可保证,大哥若愿维持现状,小弟绝不会做出令双亲痛心之事。”

    楚原听了,沉吟许久长叹道:“但愿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