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华西文化之争(下)

作品:《超级远东帝国

    纷纷扰扰抵论还在进行,太多的东西要进行甄别了,文化这种东西关乎到的地方不少,一不小心就会酿成不好的结果。

    虽然新旧两派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但是有些地方却无比的激烈。新派那些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很是受不了“之乎者也”之类的读书方法,他们强烈倡议改正这种方式,他们要求实行白话文。

    旧派对于这个很是在乎,因为这是孔夫子留下读书方式,都使用了两千多年了,他们自认为很好,应该留下这个传统。

    两派在这个方面争得很是激烈,在北大附近的一个茶楼,依然带着辫子的辜鸿铭和一干北大的学生、教师对上了。

    辜鸿铭现在是旧派的核心人物,他一直主张一夫多妻制度,对于前清文化如缠足、长袍、马褂、辫子、纳妾,他坚持终身。他在帝国成立之后依然效忠于满清,头上辫子也没有剪掉,还特别反感新派对于孔子的反对,因为他还是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人,这不在看到北大的师生在谈论孔子的不是就站起来反驳。

    “你们将国人近代遭受的磨难归罪于孔家学说,试问,两千年前之孔子何罪于今人哪?”辜鸿铭很是气愤地问道。

    几个师生突然看到有人站起来问他们就多看了一眼,当他们看到那个辫子的时候都大笑了起来,想不到现在还有人留着辫子,如今可是华夏帝国而不是满清了。

    辜鸿铭用手杖撩拨了一下自己的辫子后平静地说道:“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我的问题你们还没有回答呢。”

    辜鸿铭的话让在场的师生都沉默了下来,对啊,自己心中的辫子时无形的,但是那都数去了,现在已经是帝国的时代了。

    一个学生问道:“这位先生,难道你对孔子之学难得用于今日之现状视而不见吗?现在是帝国的时代,华夏的新生,想要崛起就得废除孔子之学。”

    “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自家不精将题目算错,却怪发明之人,毫无道理。若这也是新文化,那就是瞎扯。”辜鸿铭说完还用手杖重重地敲了几下地板。

    提问的学生被问得哑口无言,在场的学生也是一阵骚动,有的还交头接耳地小声议论了起来。

    “文化总是要革新的,因为时代在发展,世界总不能一成不变,现今西方之文化比我国之文化进步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引入新文化是不可逆的。

    文言文这种难懂难学的在阻碍着帝国文化的发展,白话文简洁易懂,更适合我们现在的情况。我们常说科举误国误在八股文,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学,便不堪务实,不会做事,只会考试。帝国需要的是实务的人才,现今帝国就做的很好,但是我们应该培养更多的实务人才,这样才能强健国力。”鲁迅很是平静地说道。

    鲁迅被蔡元培招到了教育部任职,因为北大缺少教师而让他身兼北大教师一职,这让提前了北大当教师,今天刚好和几个学生到附近的茶馆喝茶聊学术上的东西。

    对于民间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秦宇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不会废除文言文的,因为这是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文化,但是他也不会全面使用文言文。白话文将会成为全国平时通用的五,至于文言文更多的是当做一种文化来对待,在隆重的节日或者部分的文件上会用到,还有的就是会在帝国的大事件都会用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等等。

    提到文言文就不得不说书法这个传承,书法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文言文和书法基本可以说是互相依赖的,书法也要进行很好的发展。

    两派的激烈争辩让文化界到处都是战火,普通百姓很多都是不识字的,让上了年纪的人去学文言文的话就是一种折磨,所以普通的百姓也开始对文言文不满了,这样的气氛让旧派很是紧张。

    两派都知道现在他们说了也不算,他们在报纸上开始向提出己方的建议,主要的是给施加压力,让尽快表态。

    除此之外两派的人都不停地往投自己的意见,请求认同自己的意见。新派的是直接要求废除文言文等旧的文学,而旧派则是紧紧地维护文言文等儒家学说。

    一封封联合签名的倡议书被不断送到了各地的,让后再送到北京,那些弄这些倡议书的官员都被累了个半死,因为他们要一封封地看,如果里面有什么辱骂帝国的文章的话他们就完蛋了,不得不慎重。

    当陈富看到那些倡议书的时候都愣住了,这是不是太多了,用个轿车都装不完,这还是联名倡议的不然就不止这么少了,后面肯定还会有的。

    陈富叫人去整理这些倡议书就当晚就自己草拟了一份关于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决定文件,第二天和一干手下商量之后就跑去找秦宇审批了。

    秦宇看到陈富的文件之后没有什么很大意见就批了,不过他在上面还补充了很多的内容,闹了一个月的文化之争也该消停消停了,再吵下去就没什么意义了。

    很快帝国就通告全国不会废除文言文,白话文将会成为主流。文言文和书法是中小学生必备的一门课程,只有上课才用,平时用白话文。大学之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行选择学还是不学,文言文将会用在隆重节日上的文件,帝国的纪念碑之类的必须使用文言文以及正式的文件都要用文言文等等。

    帝国表示文言文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不可废除,需要传承下去。

    帝国会在全国推广白话文,学不学由国民自由选择,但是帝国建议大家平时都使用简洁明了的白话文。

    除此之外帝国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华西文化的部门,该部门不久就会各种知识渊博的人才来对两种文化甚至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研究,然后帝国会根据文化研究所的成果来对帝国的文化进行改革。

    帝国惮度出乎了两派人的意料,虽然心中有着不满,但是现在帝国已经双方都满足了,他们也不好去争论这个问题了。文化研究所的成立吸引了两派的眼光,他们都紧紧地盯着这个部门,都想着研究所工作,那里将会是他们的下一处战场,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这个部门的争夺上。

    ps:借鉴了一下建党伟业里的东西,建议大家去看一下这个电影,很有感觉。您看完了,作者还有话要说哦!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重铸大明》睡秋:野鹤的书恶搞中颇有内涵,可以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