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合机铳

作品:《晚明

    崇祯元年的四月,京师之中仍然围绕着逆案进行各种交易和妥协,各路神仙纷纷带着银子进京活动,特别是天启年间被打到的一批人,争夺着阉党遗留下来的肥缺。

    陈新等到宋闻贤带了第二批货,船上还有唐作相带来的二十多名天津的军匠民匠,有了唐作相这个榜样,愿意来的人更多了。

    等齐了货物,陈新并不急着出海,直到孙国桢派人连续催促,才定下四月中旬出发。走之前亲自给新兵发了月饷,再次树立了权威,又跟新兵中突出的士兵谈话,任命了一批伍长。

    民政的事情陈新并不安排,工坊的事却还是要心,唐作相刚到一天,就被陈新招到了工坊的公事房中。

    陈新、刘民有、唐作相和原来的火器队长石平利,四人围在一个方桌旁,头都快要凑在一起,看着桌上一本书中的图形。

    唐作相不识字,陈新把图上的文字读给他听了,唐作相对着图看了半天才说道:“大人,这合机铳比鸟铳多一个阴机,扣动板钩之后,阴阳两机齐动,这图上说阳发火,阴启门。便是阳机控制龙头(明代蛇杆称谓),阴机打开火门,如此打放时便可省去开火门一步。”

    石平利也在看,他现在已经是一个火器旗队的旗总,听了插言道:“北方风大,我们训练时也常被吹散门药,这支火铳火门开着的时间更短,引药不易被风吹雨淋。”

    陈新听了点头同意,他专程叫来火器队的队长,就是要让他们从使用角度考虑,鸟铳的引药与颗粒火药不同,现在是粉末状的,所以就不能和发射药一起放到竹筒中,用单独的引药壶装着,因为质量很轻,风大的时候就容易被吹跑,他问唐作相道:“如果要做合机铳,现在用的部件形制改动多不多?有何难处。”

    “床要改,铁条折回要改,还要增加一个阴机,其他也无甚修改。这难处,一时倒没想好。”

    刘民有看他说不出,自己毕竟胜坊领导,要把难处先提出来,免得陈新到时责怪唐作相,“难处应当是联动的阴阳机和连接件的形制,要在开火门盖的瞬间让龙头掉落,火门盖开早了,引药一样可能被风吹散,晚了又要挡着火绳,这个全由形制和固定位置所决定,需要反复试制,制作时误差也要控制好,唐先生你最好先用木片调试形制,便于修剪。样品做出后我要先看,还有成本也要算出来。”

    陈新补充道:“还有看看是否适合大量生产。”

    唐作相连忙应了,他不会写字,刘民有便帮着写在一本记录的册子上。

    这合机铳其实就是多一个阴机,扣动板钩之后,阴阳两机联动,少一个开火门的工序,不过战场上能省一步就减少一步失误的可能,能节约一秒钟就可能多救几条命。陈新想到这里对唐作相道:“那以后都按这神器谱合机铳制作引火机构,另外这个管是不是与我们原来的鸟铳一样?”

    “回大人,大致是一样,这图上铳管长三尺三寸(1米),与我们原先的也相差不多。只是床稍长一些。”

    石平利现在也认识些字,对陈新道:“大人,这合机铳带床是五尺长,小人建议我们的新鸟铳也稍长,将火门离脸远一些,以免士卒打放时怕烟火熏眼。还有这个鲁密铳床尾的钢刃可以做斩马刀,似乎也可以要。”

    眼前爆开的烟火的确对士兵有心理影响,很多人开的时候都是闭着眼睛打,陈新转头问唐作相道:“唐先生,能稍稍加长否?”

    唐作相拿着图看了一下道:“可以稍稍加长,把火门前移一点,但床尾的钢刃未必要,我们的托是大人设计的,打放时抵肩,这钢刃岂不是伤到自己。”

    陈新听了放弃了这个打算,毕竟他也从未看到过这样的应用。

    五尺的合机铳,赵士帧的书上写的重量是七斤半,明代一斤是596克,就是四公斤半,大概MUSKET的一半不到,空径与鲁密铳同样大小,鲁密铳用药四钱,弹三钱,只有MUSKET的四分之一,鲁密铳全长六尺到七超铳管比合机铳长很多,按合机铳的铳管打一样的弹药,肯定不如鲁密铳杀伤强,陈新的打算是至少使用八九钱重的铅弹,砸过去放心些,同时身管不必太长,装填速度会快一些,如果用闽铁做管,应当能达到这个弹药要求。

    李国助迎上来跟陈新和宋闻贤等人拱手见礼,看看宋闻贤等人都跟在陈新之后,知道陈新已经成了新的船老大,再看看那两艘船上的水手,对陈新笑道:“陈兄弟一年不见,神采依旧,手下也更见精悍,可喜可贺。”

    陈新拱手回礼,答道:“李兄同样如此,这港中越见兴旺,也是可喜可贺。”

    两人哈哈一笑,后面的宋闻贤和疤子等人也上来见了李国助,陈新虽然很想知道许心素的情况,但众人之前也不好开口,跟着李国助到了原来那处宅院,待吃过饭席后,李国助带了陈新和宋闻贤两人到了后进,分主客坐了。

    一名侍女清了手,上来煮茶,李国助也不让她太过繁琐,很快就挥退侍女,宋闻贤伸手拿了紫砂的茶杯,在嘴边轻轻抿了一口,舒服的闭上眼,叹道:“若不是来到李公子的地方,如何能喝到如此好的大红袍。”

    李国助道:“宋先生抬爱,这只是女儿大红袍,宋先生若是喜欢,到时带些回去。”。

    宋闻贤放下茶杯道了谢,又对李国助说道:“北方不比江南,宋某一介僚属,平日间确实喝不到如此好茶,就算陈兄弟现今是千户官身,平日也少有喝到。”

    李国助眉头一扬,正对陈新恭贺道:“原来陈兄已然是千户,不知是在哪处卫所?”

    陈新谦逊几句,说了威海卫,李国助却也知道这里,山东沿海最东头的文登三卫,他问陈新:“陈兄可有私港?”

    陈新点头道:“有一处港口,叫做麻子港,岸上也如李公子此处,有一个在下管着的墩堡。”

    宋闻贤在旁边吹风道:“陈千户眼下已经有数百兵,农户也是数百。李兄的船若是要走北爆可到那处停靠,保管稳妥。”

    陈新和宋闻贤配合着把实力展示了一下,李国助现在对陈新有些刮目相看,一年时间从一个账房变为千户,又有两船人,身边几个亲兵行止之间颇有威势,与一般水手的散漫完全不同,如果真的还有几百兵,以后也是可以借助的力量。

    李国助决定把陈新作为重要的助力,好好拉拢一番,说几句闲话,就转入正题,对两人道:“陈兄弟,宋先生,货物还蔬例,我都吃下,陈兄日后若是船多,我每年可买下三船的货,多了就销不出去。”

    陈新听了道过谢,只要每年有三船,至少十万两银子利润,加上回程的利润,自己一年收入很可观,而且还不用交税,只需要打点一下登莱的上官,大明沿海的大官大多都有参股海贸,每年海贸上千万白银的利润,朝廷却基本得不到利益。

    李国助接着问道:“那这次二位是带银子赚还是买些货品?”

    “李公子,我们想买些铜。”

    李国助倒也不惊奇,他想想后回道:“这铜料却是不多,幕府近年限制金铜外流,我最多可给你两万斤,长崎附近也只有我能给出这么多。”

    陈新和宋闻贤同时失望道:“这么少!”

    --------------------------------------------------------------------

    注:合机铳图形见作品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