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胸怀天下(上)

作品:《权势

    看了面前两个不同版本的建设方案和汇报材料,李主任陷入了沉思之中。

    办公室里寂静无声。虽然李主任并没有联系水利工作,但多年的工作经验,却让李主任的认识到,这的确是一个新的思路和课题。

    思路虽好,但却与主流思想相差太远。

    王安东静静的坐在那里,心中有些忐忑不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事已至此,只能顺势而为,见机行事,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李副主任用手指轻轻敲打着木质办公桌面,沉思半晌后,又拿起方案,开始认真翻阅,神态甚是专注。显然,从现在开始,李副主任已经开始仔细审视王安东递上的建设方案了。

    一般来说,这种项目争取,建设方案本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基本就属于可有可无的应付,用不着花费太多的心思。有个方案递上去,然后领导再打个招呼,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但是现在,李主任却开始从头到尾认真审视这个建设方案,而且还不停的在上圈阅记录,显得很是重视,很明显这已经超出了一般的项目争取的范围了。

    “小王,你的思路很具有建设性。”半晌,李主任抬起头来,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只是和这个年轻人见了两次面,但每次都能给自己意外。“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呢?你可以在这些方面作些探索。作为个人,我还誓励和支持的,以后,我还会持续关注。”

    “谢谢李主任。”听了李副主任的话,王安东急忙站了起来,对着李主任鞠躬长谢。说实话,一个正厅级高官,能够不以王安东身份低微而忽略其意见,表这样惮,这种折节的胸怀,特别是当前普遍认为发展就要让部分人作出牺牲的大形势大方向下。李主任能够有这种超前的思维、开拓与改革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这种人物,理应值得尊敬。

    “这样吧,我给省农水厅的李副厅长联系一下,看看相关人员能不能抽出时间听取一下相关工作汇报,能否在某些方面引起共鸣。当然,这个汇报就由你来作……”李主任稍作沉吟,双眼在镜片之后闪烁着睿智。

    “这个,是否妥当?”王安东两世为人,自然知道这里面所蕴含的风险,小心道。

    其实,李副主任这种作法颇有簪越之嫌,特别是在万事都讲规矩的省办公厅,有百害而无一利。即便是这个新机制被省农水厅的领导认可,心里也会对李副主任有所隔阂,特别是和他一样身份的联系农水厅工作的省副主任甚至会想“我的工作,你凭什么插手”,说不定就此会埋下无穷后患。

    “这个你别管,有了好的思想、好的作法,如果有可能,就要及时推广。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作为新时代的干部,就是要改变这种千百年农民群众饱受贫困的面貌。要改变,首先就要从观念上促改变,从机制上抓落实。你这个东西,与中央精神的大方向是符合的,南巡首长再三强调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李主任颇有气度的大手一挥,说完,就开始拨打电话。

    很明显,李副主任是一个立说立行的改革派官员。看着正在忙碌的李副主任,王安东摸了摸怀里的那篇评论文章,犹豫着是否要交给李主任过目……

    “要改革要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领域的问题,从观念上改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很显然,李主任的想法和自己同出一辄。自己这个稿子可是非同小可,这次工作汇报虽然做法有失偏颇,但毕竟范围有限,可以控制。但这个稿子一旦发表出去,那影响可就大了。

    一九九四年,报刊作为最主要的传媒的方式,影响力很是,一张小小的报纸,可以让人一夜成名,也可以让人一夜遗臭万年。所以在这个时候,报纸对于思潮的控制自然是尤为严格。虽说早已过了因言获罪的年代,但作为官员,由此被打入政治黑名单却是很有可能。

    更何况,按照前世既定的历史轨迹,李主任将在明年出任南川市市长一职。

    这些处长们虽然也只是个处级职务,和的书记县长平级,但由于手中有项目,手握项目的生杀大权,平素那些书记县长前来汇报工作,都是爱理不理。当然,即便到基层县区检查工作,再不济都是县区水利局长汇报,哪里会轮到一个小小的乡镇站长来汇报工作。

    按照官场规矩,这个叫不对等。换句话说,这个叫对人不尊重。

    但是今天,毕竟是李副主任召集的,所以,大家也就多少了给了几分薄面。但尽管嘴上不说,但心里却还是有了几分不满。

    “王处长,你先发个言!”李副厅长五十来岁,全名李同松,稍稍有些谢顶,说起话来,声音低沉而又浑厚。

    “好吧,我说两点:第一呢,这个可行性方案我看了,编制得相当不错,资料要素齐备,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可行性,看来王站长还是下了不少功夫,也很有水平。第二,九塔乡的自来水工程项目,作为我个人,一定会全力支持。”王处长名叫王天兵,中等身材,四十来岁,头发浓密。听到李副厅长点名,当下略一沉思,便开口回答道。虽然对工程项目表示给予支持,但是对于新的机制和办法却是只字没提,很显然,站在王副处长的角度,对这个新机制明显不认可。

    “王站长,我问你几个问题。”这时,农水处长赵金兰接过话头,对王安东道。

    赵金兰今年三十七八,身材高挑纤瘦,一头披肩长发聚拢放在脑后,配上独特的气质,显得有些干练泼辣,是农水厅有名的女强人。

    “九塔乡是农村场镇,这个没错吧!”

    “是!”

    “以供水站为依托,生产桶装水,这个思路本身是不错。但那你考慢当地的消费能力没有?”赵处长一开口就问到了点子上。

    “从目前九塔乡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消费的确有些难度。在农村里,绝大多数农户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特别是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全乡农村有一半以上的农户还会面临着青春不接、遭受饥饿的现象。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全国全省所具有城乡差距的问题在九塔乡同样存在。在场镇街道上,有一些人的收入还是不错的。而且这些桶装水在本地生产,没有运输成本,所以还是具有价格优势的。”

    “这几年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不可避免的就会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有谁会知道两年以后,农村里那些普通农户就不具备消费桶装水的能力呢?”

    “当然,这些都不是九塔乡供水站的桶装水有市场的根本原因。九塔乡距离全县第一人口大镇义阳镇只有十多分钟车程,距离昌平县也仅有半小时车程。”当然,王安东还有一句没有说,义阳镇以后是要立县的。

    “就目前而言,整个昌平县都没有一家生产桶装水的企业。不但如此,甚至桶装水都还没有到昌平县。也就是说,在昌平县人们眼中,还没有桶装水的概念。所以,这个才是最好的机会。”

    “小王啊,你这个是不是太冒险了?既然昌平县还没有这个桶装水的生产概念,你就贸然生产,万一当地群众不接受呢?”这时,王天兵副处长又接过话头。

    “这个不会。虽然昌平县人们的观念比不得大城市,但我相信,人们对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意愿是不会变的。”王安东侃侃而谈。

    “这样吧,我来说两句!”王安东正准备继续补充几句。这时,就见李副厅长摆了摆了手。

    王安东知道,这李副厅长就要一锤定音了,心里不由自主的莫名一紧。作者高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