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胸怀天下(下)

作品:《权势

    虽说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来的期望。但此时听到李副厅长就要一锤定音,王安东心里还是微微有些紧张。毕竟,要是新机制能够一步到位得到省农水厅的认可,那是最好不过了。

    而且,即便以后要想这个经验和思路得到全省、全国的认可,没有省农水厅的认可和推广,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身居兵位,而胸怀天下。

    但是此时,王安东心里却隐隐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果然,只听李副厅长说道:“小王站长很有想法,这个不错。李主任,既然是你的家乡,自来水工程建设的事,我们自当全力支持。这样吧,下来以后,这个项目,我们尽快落实,项目资金力争今年到位……”

    李副厅长的话和王副处长一样,对机制问题只字不提,显然是很不感兴趣。

    其实王副处长早就在心里闹开了,“你要钱就要钱嘛,还装什么大头蒜,探索什么狗屁新机制。你一个窝在大山里的小小水利站长就能探索出新机制,还要我们这些省厅干部成天想破脑袋?”只是当时碍于李副主任的面子,没有说出声罢了。

    虽然赵处长微微有些兴趣,但看样子,也只是对自己建设桶装水生产线感兴趣罢了。王安东心里不由微微有些失落。

    毕竟,在王安东的心目中,这个九塔乡桶装水生产方案到底可行不可行并不特别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新机制的建立,让广大农水工作者树立起公平补偿、以水养水的意识,最终让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普遍受益才是最为重要的。

    不过,相信只要项目资金到位,九塔乡自来水工程如期投入使用。至于这些经验的推广,王安东相信还是有办法的。这不眼前还有一个李大主任吗?当然,在王安东的心里,推广机制不是目的,最终创新一个新的思路,改变全体官员的意识,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才是最终目的。

    数千年来,底层的老百姓太苦了。如今,人民好不容易当家作主,那就要彻彻底底改变这种现状。

    “小王啊,你也不要灰心。只要你认为你的想法好,就要不断的坚持,用实践证明你的想法是对的。”办公室里,李副主任语重心长的对王安东说道。“你看,现在南巡首长不是大力提倡改革开放吗?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华夏大有可为,所以啊,年轻人要对未来有信心,不要遇到困难和挫折就气馁灰心。”

    所以,可以预见,王安东的这篇稿子一旦抛出来,这种先进的思潮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影响一些决策都犹未可知。当然,这只是最为乐观的想法,假如一旦某个大佬有意见,那么后果便是不可承受之重。

    当然,作为王安东而言,抛出这篇稿子,还有更层次的意思,不仅能够让自己由此到高层领导的视犀甚至与京城王家某些大佬的观点暗合。有这篇文章垫底,再配上自来水工程建设,即便以后到京城王家,说起话来都有分量和地位。

    毕竟,你们正处于理论研究时,人家都已经开始在进行实际探索了,这些都是响当当的成绩。

    冰冻三超非一日之寒。虽然在自己的眼里,京城王家仍然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庞然大物,竞争复杂,矛盾深深,但那里毕竟有自己的生身父母,总有一天需要面对。

    “谈不上什么想法,只是我在农村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得不好,你多多批评指正?”王安东十分谦虚的递上稿子。

    当然,这个主要观点虽然借鉴了后世的主流观点,但这里的的确确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独特体会。所以王安东说是在农村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也实在不为过。

    “呵呵,小伙子还挺谦虚嘛!”李副主任开着玩笑从王安东手里接过稿子,心情都为之愉悦起来。看着稿件碘目,眼前不由一亮,忍不住读出声来《改革为了什么?》

    自从南巡首长讲话以后,改革开放已是主流,而且已经作了详细的理论阐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富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但在改革过程中,如何改,却颇具争论性。

    “……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缩小城乡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小伙子,好啊!真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地!”看到王安东的稿子,李副主任把面前的桌子一拍,乐呵呵道。作者高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