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下乡(一)

作品:《封疆大吏

    青山绿水,夕阳斜照。

    这是博陵县境内比较偏僻的一个小山村。

    杨柯等人一路走来,发现这个小山村近乎是与世隔绝,距离最近的乡镇都有十多公里的路程。因为不通公路,车子开不进来,只能徒步旅行。这里,几乎就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角落。杨柯赞赏的看了站在旁边满头大汗但却笑嘻嘻的小吴一眼,难为他能找得到这样偏僻的小山村里来。

    小吴是博陵县团委的,这次的任务是给杨柯等人充当向导。

    此次下乡,在组织部部长鲁有道滇议下,临时又给增加了一辆车,共有三个考察小队,每个考察小队的任务都很重,需要走访5个郊县,这还不算几个市辖区,不然的话,任务更重。

    三辆车,12个人,下乡考察的人员占了整个助学小组的三分之一多一点点,剩下的人则留在团委,各自按计划行动。一部分要去找一些文具专卖店化缘一些学习用品,一部分要在市里面再次发起捐资助学活动,不只是金钱,还包括一些学习用具、书本、连环画、衣物等所有对贫困儿童有帮助的东西,剩下的人则需要联系教委,开始从各学校公开教师,对这些报名的人进行考核和选拔。

    来自宣传部的梁海军,从学联部调来的小年轻叶祥华,这位有个外号叫野花香,还有杨柯和李小丽,这就是他这一组的成员构成。一天多时间相处下来,杨柯基本上将小组里另外两人的性子摸了个七七八八。

    站在山坡上,杨柯举目眺望,时间已经是傍晚,太阳却仍然毒辣。远处的山村里,大概有二十多户人家,低矮错落的土房子上面,家家户户烟囱上都开始冒起了白烟。

    李小丽拿两张报纸垫在地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开始愁眉苦脸的揉起酸痛的脚丫子来,额头上大粒大粒的汗珠不停的冒出来,连续不断的往下滴落,直接落在衬衣上,不一会就将前襟完全打湿,让她的淑女形象荡然无存。

    “歇会吧!”杨柯将烟拿出来,分给几个男人一人一支,冒着大汗将香烟点燃,坐在李小丽身边开始吞云吐雾的享受起来。和李小丽相比,几个男人更加不堪,因为还拿着些东西,运动量更大,上衣几乎就找不到一小块干的地方,全被汗水打湿,汗淋淋的就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汗水从后背沿着脊骨往下流,杨柯抽着烟,张口喘着粗气,对李小丽笑着说:“小李啊,没吃过这样的苦吧?”

    李小丽已经没有了说话的,翻着无神的双眼不吭声,小吴和梁海军等人则在旁边笑了起来。

    这里的山路太难走了!

    “今天晚上是走不了了,只能去前面村子里借宿,大家做好喂蚊子的准备吧。”杨柯苦笑着对几人说道。

    听说晚上还要喂蚊子,惊恐的神色从李小丽绯红的俏脸上掠过,一闪而逝。被毒辣但阳晒了一下午,几人脸上全都红扑扑的。

    杨柯指着远处山脚下的一条小溪,“你们看,晚上有好玩的了,可以去小溪里洗澡,这溪水看上去很清澈,到晚上应该会很凉,在里面洗澡会很舒服,运气好还能抓点鱼和螃蟹什么的,烤了吃。”

    几个男人嘿嘿笑了起来,脸上都露出了猥琐的笑容,叶祥华看着李小丽,说道:“可惜啊,小丽是享受不到了!”

    在李小丽的白眼中,几个男子哄然大笑。

    此刻,李小丽没有理会几个男同事的调笑,心中只剩下悲鸣,这才第一天,就累成这样了,要是等到把五个县全走访完毕,那会被摧残成什么样子?自己会不会被累死,这90斤恐怕是只能扔在这里当肥料了。

    遇见挫折的时候,李小丽就习惯用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来提升勇气。此时的她想起了当年先辈们的长征,暗自给自己打气,必须要坚持,人家那么长的路都走过来了,里面不一样也有女同志?自己没理由不行的。

    似乎是从先辈的壮举中找到了信心,李小丽双眼立即精光大作,灼灼生辉的看着小溪说道:“行啊,你们去游泳,抓回来的鱼什么的我来烤,我做菜可是把好手呢。”

    听得李小丽做菜是把好手,幻想着美味的鱼虾,梁海军和叶祥华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杨柯和小吴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笑什么?”小李妹妹不解的问道。

    “这山村里,除了豆瓣酱,别的什么调料都不会有,运气好的话或许会有些花椒粉和辣椒酱,你确定只用这些调味品能弄出美味佳肴来?”小吴嘿嘿笑着对李小丽说道。

    李小丽从叶祥华手中接过包,从里面掏出一把帖塞在小孩手上,立刻让这小双目大放精光,口水立即就流了出来。然后迫不及待的剥开一颗糖塞进嘴里,连谢谢都没来得及说一声。

    “好吃不?”李小丽笑着问道。

    小男孩忙不迭点头。

    看着小孩子仿佛捧着宝贝一般捧着帖,杨柯能想象出来,除了逢年过节的,这些孩子怕是吃不上这些美味蝶的。

    “不说别人,就您孙子来说,能进学堂学点知识,总比不识字要好吧。”杨柯摸了摸小男孩的头,继续说道:“况且啊,我们正在努力寻求社会上各界人士的爱心捐献,根据您说的这情况,我们考察之后会做出决定的,不一定收学费呢,用粮食代替学费也行的,当然,具体的作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年轻人,有这好事?”老人有些心动。

    杨柯点头,他并没有把话说得太满。因为不管怎么说,这些适龄儿童上学的话,大多数还是要按照标准征收学费的,至于一些比较困难的孩子,可以做出减免或者是用粮食物品等替代学费,这些细节性的工作需要慢慢来的。

    可以交给任教的老师来审核,或者是交给当地的、村委会等决定,当然,为了避免发生一些虚报账务的恶件,团委或者教委时不时的下来抽查监督是少不了的。

    老人都说了,张家村不缺粮食,那好办,用粮食代替学费嘛。来乡下任教的老师也是要吃饭的,有的会带着家人一起来,自然也是需要粮食的。至于那些单身的老师,随便找一家人搭伙,伙食费也能折抵学费了。

    而张家村这种情况,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七八个孩子需要上学,必须得建一所学校。其实,只需要几间教室就可以了。这些孩子以前都没上过学,一个老师就能将这一批孩子直接带到小学毕业,花费很少。等以后再小一些的孩子到了入学的年龄,再增加一个老师就是了。

    当然,像张家村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其他交通好些的地方,完全可以在几个村子的交界处建一所学校,六间教室一间办公室,或者最多再给多起几间房子充当老师的宿舍,派下来几个老师就能将这所学校搞得像模像样的。

    交谈中,老人的孙子揣着帖跑了出去,不知道跑哪里玩去了。

    经过老人的介绍,杨柯心中笑翻了天:老人的儿子,也就是张队长的名字叫张军,而老人的孙子,张军的儿子名字叫张兵。这一家子军人情结竟然严重到如此地步。

    不大会,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中年女人,体型微胖,腰上系了块半截围裙,手上提了一只兔子,对老人说道:“老叔,给,炖了给客人吃!”

    农村的风俗,尤其是张家村这样偏僻的地方,哪家来了客人,其他家多多少少都会拿出些东西来招待,农民的质朴可见一斑。

    厨房里走出来一个体型健壮的妇女,是老人的儿媳妇,杨柯几人都叫她小英嫂。小英嫂接过女人手中的兔子:“桂嫂,这就是上次我和你一起去买的那批小兔子吧?都长这么大了?”两个女人交谈中将兔子拎到院子门口,开始拾掇起来。

    “小英,这些城里人都是干嘛的?清楚吗?”

    “都是当官儿的,好像是要给咱们村子里建学校,听说好像还不用交学费,给点粮食就行。”

    “真的?”

    “听他们说是这样的。”

    “哎呀,这可真好,照我说啊,咱们村子里这些娃,都该送进学堂去,不上学啊,将来就只能窝在这山沟沟里,哪会有什么出息,连媳妇都说不上。看看其他地方的村子,孩子们都上学了,就咱们这里太偏,总落实不了。你都不知道,看着我家那小皮蛋一天到晚上蹿下跳的,我这心中有多急。咱们能这样过下去,没关系,可孩子将来咋办?”

    “是啊。”

    “诶,对了,小英啊,你收拾着,我得去给其他人说说这事,让他们都拿点东西过来,可得招待好人家,看看这些细皮的城里人来咱们这地方,大热天的,路上得吃了多少苦,就为了帮咱们孩子上学。这情,咱们得领。”

    桂嫂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走了。

    小英看着桂嫂的背影,想起她刚才说的话,默默点头。